导言
第一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第一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的由来
一 以物质类遗产保护为核心:国际社会保护文化遗产的开端
二 对非物质类文化遗产的新认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专门性国际文件
三 “非物质文化遗产”术语的确定及其国际法保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台国际公约
第二节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简要历程
一 1972年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二 1989年的《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
三 1998年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条例》
四 2003年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第三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演变
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诠释——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的比较
第四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然特点和法律特点
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然特性
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特点
第五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
一 原真性原则
二 整体性原则
三 活态保护原则
第二章 国内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比较研究
第一节 我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的成就及其不足
二 我国现有的相关法律
三 我国法律、立法中存在的问题
四 针对前述问题的对策
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缺陷及完善
一 大众文化套用精英观念立法
二 认为利用公法尤其是行政性法律就可以解决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问题
第三节 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体现状及其立法
一俄罗斯特例的思考与各国法律效果的不确定性
二 中西现代化的速度拷问与中西大规模研究的同步性
三 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方面的借鉴
四 国外相关法律的典型研究——日本
第三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中需要解决的几个核心问题
第一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难点
一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及其保护的解读
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范围的确定
三 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主体的确定
四 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性质的确定
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知识产权客体的法律保护比较
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知识产权客体的相似之处
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知识产权客体的不同之处
第三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权与知识产权权利性质比较及法律制度借鉴
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权与知识产权权利性质比较研究
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对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借鉴可能
第四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模式
一 公、私法结合法律保护模式之选择
二 公、私法保护主辅问题分析
三 公、私法模式结合保护与相互协调问题分析
第五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分类标准
一 现有国际国内相关法律文件以及文化学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
二 从法律层面对上述分类的检讨
三 法律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标准的探讨
第四章 西北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本体性问题研究
第一节 西北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
一 西北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界定
二 西北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状况
三 西北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状况
四 西北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西北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渊源
一 宪法
二 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
三 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四 国际条约
第三节 西北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
一 西北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研究
二 西北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本法律制度
第五章 西北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研究
第一节 公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权中公权力部分的保护
一 宪法和行政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二 经济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三 刑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第二节 私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权中私权利部分的保护
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私权权利主体
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私权的保护范围
三 非物质文化遗产私权的权利内容
四 非物质文化遗产私权的保护期限应当没有限制
五 西北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的行使问题
第六章 西北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制度个案研究——以甘肃临夏砖雕保护为例
第一节 砖雕的机器化生产出现后纯手工砖雕的保护
一 机械工具的介入对纯手工砖雕保护的影响
二 品质证明商标对纯手工砖雕产品的保护
第二节 砖雕生产者之间利益关系的法律和管理制度调整
一 利用知识产权法保护砖雕生产者的利益
二 通过有弹性的管理方法提升砖雕生产者的利益和技术
第三节 砖雕生产者内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