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阐释了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犯罪态势及治理现代化研究,既从宏观上分析了犯罪态势和治理对策,又从微观上分析了具体犯罪类型的态势和治理对策问题。对犯罪治理现代化的研究,将有助于创新我国犯罪治理的手段与机制,从而达到有效惩治、控制和预防犯罪的治理效果。
第三,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区域化特征明显。东北地区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主要集中在本市区、地区,且流动性不大;但也有扩大到境外的(详见图1-5)。需要指出是,一些黑社会性质组织在境外从事违法犯罪活动,不仅严重危害了当地的社会治安,同时也进一步刺激和诱发了境内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活动导致境内外黑社会势力合流,使我国境内一些黑社会性质组织具备了向黑社会组织国际性跨国犯罪组织转变的基础要素。
3.西部地区犯罪
西部地区是多民族、多宗教、多种文明群体共存的地区。自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提出之后,西部地区经济有了较大发展,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与此同时,该区域犯罪也呈现出一些特点:一是经济犯罪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其速度远高于其他刑事犯罪案件;大要案件日益突出;犯罪类型增多;犯罪手段呈现出隐蔽性、多样性、高科技性的特点。二是犯罪日趋智能化、专业化、职业化。三是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跨境结伙作案增多。具体如下:第一 ,犯罪多呈现家族性或团伙性特点。团伙犯罪的数量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所占的比重明显高于中东部地区,且这种犯罪形态具有逐年递增的趋势,其增长的幅度较大。例如,2011年至2015年,团伙犯罪的数量所占的比重从13.3%增长至22.7%。就2015年而言,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团伙犯罪的数量已接近总犯罪数量的1/4。而在我国中东部地区,2011年至2015年,团伙犯罪的数量所占的比重从13.1%增长至19.3%,团伙犯罪的数量大约为总犯罪数量的1/5(详见表1-20)。
……
绪论
上篇
第一章 改革开放40年犯罪态势
第一节 犯罪整体的纵向态势
第二节 犯罪整体的空间态势
第三节 特定犯罪类型的态势
中篇
第二章 “严打”刑事政策
第一节 “严打”刑事政策概述
第二节 “严打”刑事政策的理论评析
第三章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第一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概述
第二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评析
第四章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第一节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概述
第二节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实施
第五章 刑事立法与犯罪治理
第一节 刑事实体法的发展演变
第二节 刑事程序法的发展演变
第三节 刑事立法与犯罪治理的关系
第六章 刑事司法与犯罪治理
第一节 刑事司法制度与犯罪治理
第二节 刑事司法制度的优化与犯罪治理
第七章 刑罚执行与犯罪治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监狱管理现代化
第三节 减刑假释的变迁
第四节 罪犯教育与改造现代化
第五节 刑罚执行社会化
下篇
第八章 未成年人犯罪治理的现代化
第一节 未成年人犯罪的界定
第二节 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与特征
第三节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
第四节 未成年人犯罪的治理
第九章 金融犯罪治理的现代化
第一节 金融犯罪概述
第二节 金融犯罪的现状
第三节 金融犯罪的原因分析
第四节 金融犯罪的治理
第十章 新型毒品犯罪治理的现代化
第一节 新型毒品犯罪的现状与特点
第二节 新型毒品犯罪治理的困境
第三节 新型毒品犯罪的治理
第十一章 网络犯罪治理的现代化
第一节 网络犯罪态势的演变
第二节 网络犯罪态势演变的成因
第三节 网络犯罪的治理
第十二章 职务犯罪治理的现代化
第一节 职务犯罪案件案发基本情况
第二节 职务犯罪治理的历史演变
第三节 职务犯罪的治理
第十三章 流动人口犯罪治理的现代化
第一节 流动人口的界定及其代际特征
第二节 流动人口犯罪的特征与危害
第三节 流动人口犯罪的原因
第四节 流动人口犯罪的治理
第十四章 老年人犯罪治理的现代化
第一节 老年人犯罪概述
第二节 老年人犯罪现状与特征
第三节 老年人犯罪的影响因素
第四节 老年人犯罪的治理
参考文献
后记
温馨提示:请使用通辽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