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日本精神医疗乱象
0.00     定价 ¥ 52.00
通辽市图书馆
  • ISBN:
    9787532797813
  • 作      者:
    (日)佐藤光展
  • 译      者:
    赵明哲
  • 出 版 社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4-01
收藏
编辑推荐
写作《日本精神医疗乱象》时,作者佐藤光展有超过十五年的医疗记者经验,多次报道精神医疗现场不合规、不合理的现象。为“写自己想写的东西”离开读卖新闻社后,佐藤光展积极地投身支援精神障碍患者的活动。他深入关注精神医疗话题长达二十余年。 本书从误诊、过度用药、滥用身体约束、强制入院、研究造假等几个方面,结合实例,批评了日本精神医疗存在的问题。书中,有不负责任或学艺不精的精神科庸医,也有拨乱反正、为患者带去希望的良医。 明治到大正时期,东京帝国大学教授、著名精神科医生吴秀三致力于普及现代精神医疗,解救被监禁在家中的精神病患者。如今的日本精神医疗正在远离这个学科在日本起步时的初衷。反观目前强制入院、滥用身体约束等种种乱象,着实讽刺。 佐藤光展呼吁:“推广切实的精神医疗需要来自社会的关心和监督。”防止精神医疗体系的失控、推动精神医疗的改革,必须从正视问题本身开始。
展开
作者简介

佐藤光展

医疗记者。“OUTBACK项目”联合代表,该项目通过戏剧活动等提升精神障碍患者的表达能力,帮助其更加积极地生活。

在神户新闻社社会部工作期间,曾采访报道1995年阪神大地震及1997年神户连续儿童杀伤事件。在神户灾区结识日本著名精神科医生中井久夫,由此开始对精神医疗领域的报道。2000年入职读卖新闻社东京总社,2003年起在医疗部任职15年,期间执笔获奖栏目《医疗复兴》(获菊池宽奖、日本新闻协会奖等),撰写多篇独家新闻,巩固“医疗之读卖”的品牌形象。2018年成为自由职业者。

著作《精神医疗之惑》入选新潮纪实文学奖短名单,另著有《心理疾病如何治疗?》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在日本,每30人中就有1人正在接受精神疾病的治疗,然而精神医疗的状况令人震惊。

因不适应家庭或学校生活而住院的孩子被捆绑起来,接受所谓的“约束治疗”;因极度社交恐惧服用处方药的上班族,在抗焦虑药的副作用下出现盗窃癖,锒铛入狱;因家暴报警的妻子,由于丈夫谎称其有“自杀企图”,被当成“精神错乱者”强制入院……

每年有超过18万人被送入精神科强制住院,每天至少有1万人在法律的名义下被拘束住手脚和身体。

不认为这是异常现象,仍然默许其继续发生,这样的社会才是不正常的。


展开
精彩书摘
如果你家饲养的宠物狗一直不能安静下来、不分昼夜地吠叫,这时应该怎么办?
你苦恼着束手无策,于是把狗交给了能够施加管教的训练师。可是训练师施加的“管教”是把本就因不熟悉的环境而越发不安定的狗关进狭小的笼子,或是捆绑其身体,或是注射药物让它们镇静下来。这就是训练师所谓的“再养育”。
这种使用绝对的力量施加恐惧并剥夺其活力的做法十分卑劣。这不是管教而是虐待动物。对待爱惜的动物施以心理上的压抑和使其感到恐惧,这种做法被视为故意虐待。饲主报警的话,这个训练师将会因违反《动物保护法》而遭到处罚。
接下来介绍的案例与猫狗无关,而是比猫狗更加需要呵护的孩子们。然而,对动物实施的实质上的虐待行为,却以“医疗”的名义理所应当地发生在了孩子身上。代表官方的机构、组织也不采取干预措施。我希望大家能够正视这样难以容忍的现实。
高中生患者的自杀
2016年9月下旬的午后,首都圈的私铁线路发生人身事故。死者是高中一年级的男学生。警察判断其为自杀,因为有目击者看到他自己跳入铁路轨道。
1小时30分钟后线路恢复通车,载满乘客的列车很是繁忙,以几分钟一辆的频率来往于少年死于非命的现场,仿佛一切都没发生过。
但是护士辻井绫子(化名)至今仍无法忘却这次事件给她带来的冲击。死于事故的高中男生是辻井供职的首都圈一家精神科医院的住院患者,在高中生自杀前几天她还见过他。“感觉他的状态比较稳定,我跟他的主治医生聊了他今后的去向。可没想到他突然……”
那天,高中生得到了外出许可。辻井不是直接负责男孩的护士,她听说男孩难以与他人相处,因为“抑郁”住院。
就在辻井听说了令人震惊的消息之后,医院内紧急召开会议。“为什么不把内心的烦恼讲给我们听呢?”担任主治的女医生表情悲痛,但出席会议的一名护士说她曾经听男孩说过“想死”,只是医生们没有听进去罢了。其他的职员仿佛自言自语般地说“(自杀)在精神科医院经常发生”。其实这家医院从前也发生过孩子自杀事件。
辻井并不了解男学生接受了何种治疗。但这家医院频繁对孩子采取束缚身体的措施和近乎体罚的指导,她认为男孩在这样的医院里“肯定没有得到像样的治疗”。
“这种治疗是为了什么?为什么住院呢?别说治疗,这简直是加重病情。”这家医院的护士早前已有的怀疑也进一步加深。
未来梦想是成为恐怖分子
这家医院以“治疗”为名义,频繁对诊断患有自闭症谱系障碍等发展障碍或精神疾患的孩子实施身体约束。男孩上小学时因“无法适应学校”等理由住院治疗,而在住院期间他再三与其他孩子发生争吵,2017年第一次遭到身体限制。
男孩处于复杂的家庭环境之中。辻井认为“家庭是其无法适应学校生活的主要原因,再加上住院期间无法自由地生活,男孩就更加焦躁不安了”。这种情况下,首要的是应该调整其生活环境,包括家庭成员的关系。
但是医生却有不同的想法。医生给男孩穿上尿布,束缚他的身体使他动弹不得,对其使用强效的抗精神病药物,使孩子精疲力竭而镇静下来,进而安排护士喂食、更换尿布,以期达到“再养育”的目的。据称这种“身体约束治疗”旨在治疗婴幼儿期因不充分的养育环境而造成的“依恋障碍”。
为了现代精神医学的名誉,我必须首先强调一下,任何医生都不会认为如此玄妙的疗法有可以接受的科学依据,当然也不可能得到鼓励。可1960年代九州大学曾尝试过“依赖性药物精神疗法”。该疗法对患者大量使用抗精神病药物,诱导患者身心进入松弛状态,甚至会发生患者人格倒退现象,患者进入如同幼儿般的状态,进而实行“保护性护理”的重新养育,从而得到人格再整合的效果。这种疗法应用于青春期到成人患者的“歇斯底里”“强迫性神经症”“恐惧症”“分裂型人格”“同性恋”“多动症”等。
了解当时情况的精神科医生谈道:“研究报告显示疗法有效果,但药物带来的副作用威胁患者性命,便逐渐放弃使用该疗法了。”这也让人不禁联想到以脑叶白质切除术为代表的精神医疗乱象,但我十分惊讶于同样的方式在平成时代又复活了。
男孩在小学阶段经过暂时性的解放,最后历经3个月完全解除了身体约束,完成了所谓的“再养育”,但是先前安定不下来的状态没有大的改观。辻井感到孩子并没有好转,不安定状态反倒加剧了。
男孩解除约束后,曾有工作人员问他将来的梦想是什么,男孩回答:“我想成为恐怖分子。”
辻井心里的危机感变得更强了。
“那孩子明明十分喜欢学习,但就因为身边大人的问题,没有发挥出自己本来的实力。他没有得到一个可以集中精力学习的环境,所以成绩上不去。成年人却把它视为能力的问题。”
“孩子的父母相信医院会善待孩子,所以看不到医院内发生的异常情况。身处一个随意剥夺患者自由与尊严的医院,必然会让孩子们对社会产生仇恨与愤怒,将来说不定会发生无法收拾的事情。”
学会上光明正大地报告“约束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1章 捆绑孩子的医院
第2章 因处方药而走上邪路的人生
第3章 滥用身体约束和患者之死
第4章 强制住院使健康人也沦为牺牲品
第5章 隔离和过度用药的结局——自闭症患者串山一郎突然死亡
第6章 反复殴打患者的精神科医生
第7章 患者爆出药物临床研究造假
第8章 “划时代检查方法”的虚实
第9章 “开放式对话”的未来
第10章 为精神医疗乱象推波助澜的始作俑者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通辽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