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两地书》研究 揭秘鲁迅内心世界与情感生活
0.00     定价 ¥ 98.00
通辽市图书馆
  • ISBN:
    9787100234870
  • 作      者:
    王得后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25-07-01
收藏
作者简介

王得后,谱名王德厚,江西永新人,一九三四年出生于汉口。退休前为北京鲁迅博物馆研究馆员。著有《《两地书〉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二)、《鲁迅与中国文化精神》(花城出版社,一九九三)、《鲁迅心解》(浙江文艺出版社,一九九六)、《人海语丝》(中国文联出版公司,一九九八)、《世纪末杂言》(福建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九)、《(呐喊)导读》(中华书局,二〇〇二)、《垂死挣扎集》(中国文联出版社,二〇〇六)、《鲁迅教我》(福建教育出版社,二〇〇六)、《鲁迅与孔子》(人民文学出版社,二〇一〇)、《今我来思:王得后杂文自选集》(金城出版社,二〇一五)、《我哪里去了》(花城出版社,二〇一五)、《刀客有道》(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二〇一九)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是对鲁迅与许广平通信的校读,作者细致标记了原信与鲁许二人修改稿增删改动的内容,并附有简短的评述。作者认为,原信内容丰富、生动,通信人细致的心理活动在其中有更多表现。后一部分是作者基于《两地书》生发出的八篇文章,剖析处于母子、夫妻、父子关系中的鲁迅的情感生活与灵魂样态,以及他对教育、政治和旧中国之改造的看法,想回答“一个看透了大众灵魂的人的灵魂,是怎样的”这个问题。


展开
精彩书摘

《两地书》共分三集。第一集是一九二五年三月十一日至七月三十日四个半月间在北京的通信。从写信的态度和语气可以看出,起初的通信确不带恋情,而是师生间关于教育问题、学生运动、刊物编辑、人生哲学诸问题的请益与教导。虽然一开始就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表现出相当地推心置腹,但毫无异性间的愉悦与追求,虽然一开始就平等讨论,交心谈心,但师生间严肃与庄重的气氛洋溢于字里行间。但是,大约经过一个月,当景宋于四月十日敢于署名“(鲁迅先生所承认之名)小鬼许广平”,紧接着景宋于四月十二日第一次拜访鲁迅寓居,十六日的信敢于用“‘秘密窝’居然探险(?)过了!”—“秘密窝”而带引号,拜访而用“探险”—也就冲破了师生间严肃与庄重的气氛,一种新的亲昵的感情产生了。此后即彼此出题“考试”;在鲁迅“即称之为‘少爷’,刺之以‘细心’”,在景宋则“敬领,骂好!!!!”;以至鲁迅因“小鬼何以屡次诚惶诚恐的赔罪不已”而不安,而“辟谣”,而声明“我并不受有何种‘戒条’。我的母亲也并不禁止我喝酒”。“虽是太师母,观察也未必就对,虽是太太师母,观察也未必就对。”异性间相愉悦,相亲爱,而唯恐产生误解以至相离异的微妙心理,实已入木三分,跃然纸上了。很快,即在注明“其间当缺往来信札约共五六封”之后,通信戛然而止,而此后双方仍一住女师大,一住西三条,长达一年多的时间,不再通信,为什么?感情破裂了吗?否!这是定情后不再需要这样的书信往返了。可见,第一集是这样生动地记录了从师生到恋人“所经历的真相”。可以说,这是非情书和情书的合璧。而又由于这非情书是情书的先导,二者一脉相传,缺一不足以反映相恋的全过程,因此,统称之为“情书”,不是顺理成章吗?

展开
目录

序(孙郁)

序 言

甲编 鲁迅和景宋的通信与《两地书》校读记

几句说明

第一集 北京(一九二五年三月至一九二六年八月)

第二集 厦门—广州(一九二六年九月至一九二七年一月)

第三集 北平—上海(一九二九年五月至六月)

又集 未编入《两地书》的北平—上海的通信(一九三二年十一月)

乙编 鲁迅与景宋的通信《两地书》读后记

几句说明

一、信笔写出的真相

“情书一捆”

“革命的爱在大众”

二、爱的影子:朱安女士

不可忽视的影响

你赞成回避吗?

鲁迅性格中的妥协面

历史性的婚姻悲剧

景宋的考虑与支持

三、“相依为命,离则两伤”

“我们之相处,实有深因”

爱情:油然而生,沛然而长

从“牺牲论”看鲁迅的婚姻观

四、在母亲和儿子之间

“她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学力”

“梦里依稀慈母泪”

因袭的重担

后顾之忧

“象忧亦忧,象喜亦喜”

遗 嘱

五、走人生的长途……

苦闷总比爱人还来得亲密

专与苦痛捣乱或如何在世上混过去的方法

“我忽而爱人,忽而憎人……”

六、“究竟教育是怎么一回事?”

“要适如其分,发展各各的个性”

反“坚壁清野主义”和“寡妇主义”

学生应该做“好事之徒”

七、心灵深处的政治意识

“现在我最恨什么‘学者只讲学问,不问派别’这些话”

“不革内政,即无一好现象”

“这一回的战斗……”

“‘钻网’的法子”

八、对于改造旧中国的道路的探索

改变人的精神是救国的“第一要著”

“改革最快的还是火与剑”

在改造旧中国的过程中改造人

重印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通辽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