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理论重大课题《司法解释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
本书是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理论重大课题《司法解释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该书对司法解释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研究,包括司法解释概论,司法解释现状、成就与问题,司法解释的理论基础,司法解释的域外经验,司法解释的权限,司法解释的形式,司法解释的程序,司法解释的效力等内容,书后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司法解释工作的规定(建议稿)》。
在本书即将付梓之际,我衷心感谢最高人民法院决定由我中标最高人民法院2015年度审判理论重大课题《司法解释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5SPZD08A)。经过一年多的研究,该课题顺利结项,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这部书稿。
最高人民法院领导和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的蒋惠岭、范明志、李晓民、杨奕、宋建宝和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胡伟新、审监庭冯文生、院长办余茂玉,中国法制出版社刘时山总编、侯鹏编辑等同志对本课题的研究和成书出版给予了宝贵支持。
参与本书写作的有:
第一、二、七章:吴兆祥(最高人民法院);第三、八章:李杰(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第四章:梁凤云(最高人民法院);第五、六章:李浩(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第九章:石磊(最高人民法院);第十章:陈龙业、李予霞(最高人民法院);书中所附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司法解释工作的规定(建议稿)》,由喻海松起草(最高人民法院)。天津大学法学院陈学敏润色了书稿、硕士研究生王操做了大量事务性工作。孙佑海作为本项目的主持人,撰写本课题项目的申报书,主持项目研究和本书写作,并最后统稿。
本课题组的成员还有:何悦(天津大学法学院)、童海超(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朱峰(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蓝蓝(天津大学法学院)、李慧(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杨雅婷(天津大学法学院)、李汉玉(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法案室)。
谨向以上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致以衷心的谢意!
孙佑海
2018年7月31日深夜于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敬业湖畔
温馨提示:请使用通辽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