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重建斯文:儒学与当今世界(修订版) 启真·文史丛刊
0.00     定价 ¥ 65.00
通辽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308187176
  • 作      者:
    彭国翔
  • 出 版 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3-01
收藏
作者简介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兼任国际中西比较哲学学会(ISCWP, USA)会长以及多家国际学术期刊编委。曾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以及世界多所大学与研究机构的客座教授与访问学者。曾获“2016年度北半球国家与文化克鲁格讲席”(Kluge Chair in Countries and Cultures of the North, USA)、“2009年度贝塞尔研究奖”(Friedrich Wilhelm Bessel Research Award, Germany)、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2004)等。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哲学、思想史以及中西哲学和宗教的比较。除本书外,还著有《良知学的展开:王龙溪与中晚明的阳明学》(2003,2005,2015)、《儒家传统:宗教与人文主义之间》(2007,2019)、《儒家传统与中国哲学:新世纪的回顾与前瞻》(2009)、《儒家传统的诠释与思辨:从先秦儒学、宋明理学到现代新儒学》(2012)、《近世儒学史的辨正与钩沉》(2013,2015)、《智者的现世关怀:牟宗三的政治与社会思想》(2016)以及中英文论文近百篇,学术翻译、主编丛书多种。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作者在从事纯粹学术思想工作的同时,对时代的文化与价值方面做出的相关思考,以“重建斯文:儒学与当今世界”为题汇集而成。作者以其学术志业为根本,审察全球视域中儒学与时代之关系,展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文化关怀与笃实的价值立场。全书分为“儒学的时代反省”、“儒学经典与世界”、“儒学与宗教”、“儒学与政治社会”、“当代儒学人物”以及“有关儒学与当今世界的访谈”六个部分。
修订版在初版基础上增加了诸多新内容,包括整个第四部分“儒学与政治社会”。
展开
目录
一 儒学的时代反省
儒学复兴的省思 3
——缘由、问题与前瞻
一、复兴缘由 3
二、契机与危机之间 6
三、拒绝“死亡之吻” 8
儒家认同的抉择 10
一、儒家以四海为家 10
二、儒家必宗儒典 12
三、儒家的“死亡之吻” 13
君子的意义与儒家的困境 15
一、君子的四重意义 15
二、儒家的困境及其根源 19
三、结语 23
儒学与当代中国的相关性 24
一、解题 24
二、当代儒学的回顾 28
三、当今儒学的问题 32
四、儒学在当代中国的角色 36
二 儒学经典与世界
说不尽的《论语》 43
东亚视野看《论语》 49
——《论语思想史》评论
当代中国的儒家经典与通识教育 59
一、回顾 59
二、今日的儒家经典与通识教育 61
三、一些个人的观察 63
揽彼造化力,持为我神通 67
——“海外儒学研究前沿丛书”总序
三 儒学与宗教
人文主义与宗教之间的儒学 73
儒学与宗教冲突 85
一、问题:全球化与宗教冲突 85
二、理解:儒家传统的宗教性 89
三、资源:儒家多元主义的宗教观与实践 93
儒学与宗教对话 102
一、儒学第三期开展的再诠释 102
二、儒学是否一种宗教传统 108
三、儒家传统的对话性 114
四、儒学传统对于宗教对话的应有贡献 119
四 儒学与政治社会
儒学: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之间 129
化解“民族主义”、“爱国主义”与“世界主义”的纠结 135
——一个儒学的视角
一、引言 135
二、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可以相互转化 137
三、世界主义:如何避免流于空洞与抽象 140
四、爱国主义与世界主义之间的“中道” 141
五、儒家的立场是一种“有根的世界主义” 144
公议社会的建构:黄宗羲民主思想的真正精华 147
——从《原君》到《学校》的转换
一、《原君》再分析:历史脉络与思想涵义 147
二、《学校》新诠释:公议思想的核心地位 153
三、结语:公议社会的建构 164
五 当代儒学人物
当代儒家知识人的典范 169
——余英时先生荣获人文诺贝尔奖的启示
一、引言 169
二、全球语境中的中文写作 171
三、如何做一个真正的知识人 173
有为有守、承先启后:怀念刘述先先生 179
反—反传统主义:陈来先生的文化立场与价值关怀 186
一、引言 186
二、“反- 反传统主义”的主旨与内涵 187
三、文化立场、价值关怀与学术研究 189
立足儒学、融通东西 194
——李明辉教授与比较哲学
一、深入西方哲学堂奥 194
二、紧扣中国哲学文献 196
三、游刃于中西哲学之间 197
四、从中西到中韩 199
五、文化与价值关怀——比较哲学的动源 200
六 有关儒学与当今世界的访谈
重建斯文:如何面对儒学复兴 203
“真伪”与“冷热”:儒学热与社会普及的观察与思考 210
“文化中国”与“重建斯文” 221
——彭国翔谈余英时的“中国情怀”和文化建设
余英时:“知行合一”的儒家知识人 221
文化中国是中国情怀的载体 228
文化建设是大国崛起的题中之义 233
儒家也有一种“个人主义” 238
——如何理解儒家的自我观及其意义
世界文明与多元宗教中的中国思想与儒家传统 242
初版后记 251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通辽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