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电台十年
0.00     定价 ¥ 42.00
通辽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68053648
  • 作      者:
    杨永清
  • 出 版 社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8-01
收藏
编辑推荐

1.本书是国内当红女主播、SMG电台主持人杨永清的人生故事书,亦是十多年职业生涯的一次中场回顾和梳理。你可以清晰深入、近距离全面了解她的人生追梦之旅,并从她对工作、家庭、事业追求的看法和态度中获得启发与养分,收获一往无前的勇气。
2.除了讲述丰富鲜活的电台工作日常,作者还从电台主持的职业身份出发,首次讲述工作中与大量明星艺人接触或采访的有趣故事,带你发现明星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3.全书还特别收录有百余幅作者电台主持生涯珍贵工作照,比如主持“动力火车”见面会、采访李连杰、与成龙同台等,图文并茂,内容丰富。
4.“转音歌姬”黄龄、香港歌手吕方、知名主持人林海、资深媒体人徐冰等大咖联袂推荐。

展开
作者简介
杨永清,出生于上海,SMG电台主持人,当家女主播,曾获“SMG工匠”称号,是东方广播公司“十大声音榜样”得主,上海市青年联合委员会委员。同时,其还跨界主持电视节目、从事广告配音、语言教学等,涉猎多个领域。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国内当红女主播、SMG电台主持人杨永清的人生故事书。她从自己多年电台主持经历出发,用温暖的笔触,书写电台工作日常,自己对工作、家庭、事业追求的看法和态度,同时从电台主持视角展示了许多明星艺人的另一面。从11岁第1次接触广播节目,到一步步通过自己的努力,晋升为东方广播公司当家花旦,她有过很多受挫的时刻,更有许多工作感悟和秘诀与大家分享。
不管你是不是电台主持,你都能在杨永清的故事中获得勇气、坚持与智慧,并懂得对待热爱的事业,应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人生是无法重新洗牌的一场豪赌,选好了方向就要一直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展开
精彩书摘
从电台到电视,个个都很呆

20世纪90年代,上海除了开设有音乐电台外,还有音乐电视台。那是一个 MV 异常火爆的年代,从国外到国内的音乐录影带数不胜数。于是,很快,上海也有了自己独立的音乐频道。成立伊始,电视台出品的节目不多,主持人也难找到合适的。而彼时上海的音乐电台已经非常成熟,也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音乐节目主持人。

电台主持人隐藏在话筒背后,可以不化妆,不做发型,甚至在夏天的时候,可以穿舒服的人字拖和宽大的 T 恤。话筒背后的我们面部表情很松弛,只有搭档知道你说话时到底是什么样的。有时候男主持人说话大声一点,还会唾沫四溅,有鼻炎的男主播甚至会一边拿纸巾塞住鼻子,一边对着话筒讲话。总之,电台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的状态是极度放松的。

后来,电视台请了不少电台主持人去客串做节目,你会发现电台主持人大多有一个共同点:眼神都很呆。他们不习惯看镜头,所以就缺乏所谓的“镜头感”,面对镜头时不自然,甚至脸看起来都会有点尴尬。

我在 2011 年的时候和电台的前辈阿彦老师一起主持过一档电视节目,叫《音乐前线》。这是我第二次接触电视节目,这档节目就如我小时候看的音乐频道的节目一样。主持人只需要录一些串联台词,再配几首歌曲的 MV,半个小时的节目构成简单、条理清晰。

每一期节目都会有主题,编导会把节目的串词写好,主持人可以根据内容自由发挥。

因为长期做广播节目都是脱稿的,早上的节目除了新闻以外,其他的内容大多是即兴的,所以我们组织语言的能力相对比较强。而当你去了电视台的演播间,你会惊讶地发现,主持人的串词都是有提词机的,甚至有些看似是“脱口秀”性质的节目,台词稿都会被放大了打印出来。而广播主持人从来没有这方面的依赖,凭借着我们对歌手和作品的熟悉,我们基本只用看一眼,时长五分钟的台词就可以记下,立马脱稿。这是让很多电视台的编导比较欣赏的,只是对做电视节目比较生疏的我来说,依旧找不到“镜头感”让人比较头疼。

爸爸从小就喜欢给我拍照,长大后我也喜欢自拍。我已经能够非常准确地掌握拍照的镜头感了,知道自己哪半边脸好看,怎么摆出好看的角度。可是,镜头是移动的,你不可能始终保持静态。其次,电视会把人无限放大,100斤的我在电视里看起来足有150斤。

致命的是,我的眼睛不会说话,只会死盯着镜头看,搭档讲话的时候我也没有与之互动,仍旧继续盯着镜头面无表情。

几次在电视上回看节目时,我真的很想钻进墙缝里。不过,这档节目还是比较纯粹的,只有一个机位,主持人不需要走位,只拍半身。于是,我反复看节目,终于知道自己哪个角度比较好看,怎么说话面部表情比较自然。

好不容易适应了电视节目的节奏,出镜也看起来舒服很多,我却怀孕了。为了远离化妆品和发胶,我只好选择放弃做电视节目。

当时觉得有点可惜,可我告诉自己我是为广播而生的。之后,我也会客串一些电视综艺节目,特别是做了母亲以后,会有不少制作公司的母婴类节目叫我去做嘉宾。

有意思的是,生完小孩的我,反而瘦了很多,至少没有婴儿肥,出镜也有了一些经验,尽管在电视上的效果依然属于微胖型,但我自己已经可以接受了。

做任何一档综艺节目,都没有人会教你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编导会与你一起对脚本,会告诉你大概会聊一些什么,可是绝大多数的主持人不会完全按照脚本走。所以嘉宾想要在成品节目中保留一下自己的镜头,就得想方设法在录制过程中抢到话。这种“残酷”是为了节目好看,自己有镜头,也是为了让制作单位以后愿意再次请你去做节目。而怎么见缝插针,还能妙语连珠,其实是非常难的。

所以,你必须有“料”,有故事,有让观众想看的精彩内容。

时间到了 2016 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又回到体育台做节目。这次是做一档棋牌类的节目。我是这档节目的忠实观众,在怀孕的时候几乎天天看,生活中的我也喜欢打牌,斗地主、大怪路子、80分、干瞪眼等,只要你能说得出的牌,我几乎都会打,不能说很精通,但至少自己喜欢。于是,我比起其他女主持人多了一点点优势。

可是,初次上节目,没有人会告诉我怎么看镜头,怎么开场,怎么切换。因为那个时候我在广播电台已经工作了 9 年,别人都谦虚地叫一声“老师”,所有人都不会再当我是新人。好在一切都很顺利,而其实我在背后也付出了很多。

如今的职场,已经很少有像师傅带徒弟那样,手把手教的情形了,很多时候,需要你自己不断地努力学习。同时,你千万不能把自己当新人,上手一定要从容淡定,做一个能掌控局面、驾驭各种可能性的多面手。
展开
目录
辑一 我的童年与播音
1. 爸爸是主持人
2. 不识字,居然录了磁带
3. 第1次献给了五岁
4. 全国第1档中学生节目
5. 第1次商演

辑二 圆梦之路一波三折
1. 从六千人中突围
2. 准备放弃主播
3. 鸡头凤尾的无聊选择
4. 做新人的日子天天被骂
5. 拿到奖 VS 得不到

辑三 我爱工作,也想平衡生活
1. 被上“热搜”后
2. 自信地出场
3.“主持”自己的婚礼
4. 怀孕生下女儿,差点产后抑郁
5. 长声带息肉恐失声
6. 每个人都会遇到瓶颈

辑四 职场多面手养成记
1. 出门干活无新人
2. 配音,被折磨的艺术
3. 从电台到电视,个个都很呆
4. 从传统主播到网络主播
5. 大型活动的主持技巧
6. 艺人采访,提问很重要
7. 没架子的巨星
8. 婚礼主持,做好特别难
9. 自他以后,我不再追星
10. 多面手养成记

辑五 弹指十年,初心不变
1. 与自己对话
2. 坚持十年早起
3. 旅行策划师
4. 大挑战
5. 畅想十年后的自己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通辽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