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熬通宵也要读完的大明史
0.00     定价 ¥ 48.00
通辽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16823774
  • 作      者:
    覃仕勇
  • 出 版 社 :
    台海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10-01
收藏
编辑推荐

◆依据史实,正史野读,刻画了一大批个性鲜明、呼之欲出的历史人物,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呈现出一部大明王朝的兴衰史。

◆全新历史写作,流行文化读本,大明王朝有血性,“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充分诠释了其风骨。

◆全书运笔自然,多角度探索历史,生动有趣、清晰易懂,为大家讲述风云变幻的大明王朝。


展开
作者简介

  覃仕勇,广西博白县人,通俗历史作家,著有《历史里的隋唐英雄们》、《大唐王朝惹了谁》、《两宋时代的牛人》、《这才是岳飞》、《大东汉》、《奏折卜的晚明》、《天崩地裂三百年一一两晋南北朝的泣血悲歌》、《功夫皇帝赵匡胤》等多部历史作品。

展开
内容介绍

  《熬通宵也要读完的大明史》是一本历史类通俗读物。明朝是继汉唐盛世后又一个兴盛的中原王朝,也中国历史上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经历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弘治中兴、隆庆新政等等一系列繁华盛世,手工业、经济极其繁荣,而且,哲学思想、戏剧文化、小说、科技、数学、物理各方面都成就突出,《熬通宵也要读完的大明史》从以上诸方面入手,力争把一个精彩的历史大时代呈现在读者眼前。

展开
精彩书摘

豹房是不正经场所?它其实很正经

很多人认为,《明史》是清朝史官修的,清朝为了彰显其得国之正,必定会不遗余力地抹黑明朝,尤其会专注于抹黑明朝的皇帝。

所以,对于发生在明朝的许多事,宁愿选择相信《明实录》而不愿相信《明史》。

但是,只要想想明成祖三修《明太祖实录》的事儿,就知道《明实录》也不一定可靠。

当然,明成祖《明太祖实录》不会存在什么抹黑行为,顶多是文过饰非,篡改一些历史细节罢了。

明朝的第十位皇帝明武宗朱厚照却惨遭《明史》和《明实录》双重黑。

明武宗命不好,死后没有子嗣,帝位传给了堂弟明世宗。

明世宗即位后,组织史官编纂《明武宗实录》,故意把一些明武宗留中的奏折交付给了修实录的史官,这些留中的奏折全是指责明武宗的,用意不言而喻。

明世宗为什么会这样做呢?

已故史学家李询一针见血地指出:明世宗以藩王入承大统,标榜改革武宗朝“弊政”,其在实录中对于武宗朝的弊政揭露得越多,越能争取人心。

纂修诸臣也是反对武宗朝“弊政”的,世宗既已给《明武宗实录》的编纂方针定了调,则他们抹黑起武宗来那是毫无顾忌。

可以说,明武宗的身后评价,在明朝皇帝中是最差的了。

《明史》和《明武宗实录》对武宗黑得最多的地方,就是兴建“豹房”。

豹房营建于正德二年八月丙戌,在紫禁城西北,又叫新室、新舍。

关于兴建豹房的念头, 《明史·钱宁传》指称是钱宁使的坏主意:“(宁)请于禁内建豹房、新寺,恣音伎为乐,复诱帝微行。帝在豹房,常醉枕宁卧。百官候朝,至晡莫得帝起居。密伺宁,宁来,则知驾将出矣。”。

《明武宗实录》则记:“盖造豹房公廨,前后厅房,并左右厢房、歇房。时上为群奸蛊惑,朝夕处此,不复入大内矣。”

两书这么写,意在点出豹房是在“群奸蛊惑”下建造出来的建筑,属于不正经的场所。

豹房到底有什么魔力,可以让武宗“朝夕处此,不复入大内矣”呢?

《明武宗实录》给出的理由是:里面蓄养有大量女人供武宗享受。

书中还煞有介事地记:锦衣卫都督同知于永是色目人,“善阴道秘术”,他向武宗进言说回女“晰润而誾灿”,比中土的汉族女人更狐媚动人。其时都督吕佐也是色目人,于永矫旨索要吕佐家里善西域舞的十二名回族女子,全部进献给武宗。后来又鼓动武宗下令召诸侯伯家中色目籍的女子到内宫传教跳舞,凡合眼缘的,一律留归己用。

参与纂修《明史》的清朝史官毛奇龄另写《明武宗外纪》作补充,说武宗为修建豹房花费了大量白银,豹房地下建造密室,密室中除了蓄养野兽,还蓄养有大量貌美如花的女子。武宗就在里面和这些女子同喝同眠,醉生梦死。

但是,这是事情的真相吗?

首先,豹房并非钱宁或武宗的独创,元朝时期皇室已有筑高墙豢养虎豹等猛兽以供玩乐的风气,不但有豹房,还有虎房、象房、鹰房等处,后又讹称为坊,如羊坊、象坊、虎坊等,北京至今尚存此类地名。

其次,从大学士杨廷和日记中,我们可以把豹房的作用看得很清楚。

正德十四年(1519),太监张永敦促杨廷和到豹房面谒武宗,杨廷和悲愤交加地答:“我辈止知圣驾在乾清言,不知豹房何在。闻公等朝夕奏事豹房,不知所奏何事。我辈名为大臣,凡事不得与知,每日票本送上,辄从中改,不知何人执笔。看来我辈只当六部中都吏,誊稿而已!”

杨廷和为什么会发这样的牢骚呢?

原来,在土木堡之变中,明朝开国武人勋贵集团和靖难功臣集团基本被一网打尽。此后,明朝文官集团经过北京保卫战一枝独大,成为国家的主宰。

武宗登位,感觉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有意削弱以内阁大学士为主的文官集团控制军方及中央政府的权力,既施政自主,又要重振明初尚武传统,以使兵政恢复到明初时居于显要地位,但遭到了文臣的大力干涉。为了摆脱文臣们的掣肘,不得不在禁城之外另建宫殿和行政官廨———豹房。

即豹房官廨其实是武宗的军事总部和行政中心。

这么一来,情况就如杨廷和所说,豹房的官廨设立,大内朝廷形同虚设,内阁大臣们地位大降,毫无行政权力,就跟誊稿的小吏相似。

这教杨廷和如何不愤怒?!

这又教杨廷和底下的大大小小文臣们如何不愤怒?!

所以,文臣们,包括修《明武宗实录》的史官们,不可避免地要恼羞成怒,刻意掩盖豹房这一行政作用,而把武宗刻画成终日受到群小摆布,只知沉湎于酒的愚人。甚至出现了这样的贬损:“上嗜饮,常以杯杓自随,左右欲乘其昏醉以市权乱政,又常预备瓶罂,当其既醉而醒,又每以进。或未温,也辄冷饮之,终日酣酗,其颠倒迷乱,实以此故。”

不过,同是一部《明武宗实录》,在讲到武宗巡视西北边,从宣府返回北京时,却又写:“自宣府抵西陲,往返数千里,上乘马,腰弓矢,冲风雪,备历险厄,有司具辇以随,也不御。阉寺从者多病惫弗支,而上不以为劳也。”

“终日酣酗,其颠倒迷乱”与“腰弓矢,冲风雪,备历险厄”的形象对比,分明就是天下第一昏君隋炀帝与天下第一明君唐太宗的对比。哪一种更接近武宗本人,就由读者自己理解了。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元末形形色色的枭雄
一代枭雄刘福通的死亡之谜
天完皇帝徐寿辉是个草包
方国珍一心为寇,无心称王
混世恶魔陈友定后成了元朝的“忠臣”
郭子兴生前对朱元璋呼来喝去,死后封王
察罕帖木儿来势太猛,朱元璋差点要降
杨完者和察罕帖木儿忠心耿耿,却被元廷出卖

第二章 乱世中的将帅
濠州分家,朱元璋带走的二十四人发展如何
世间谬传:从共吃一头牛到赏赐一只鹅
常遇春的死,有些蹊跷
郭英为功臣中武力者,曾箭射陈友谅
邓愈十六岁即为万人首领
廖永安被擒,本有生机,却被朱元璋掐灭
云南沐王府,大明朝永远的藩篱

第三章 明初奇案疑云
李善长年纪这么大,背叛朱元璋了吗
胡惟庸死得很冤吗?其实他死有余辜
明初大将蓝玉做的那些龌龊事
官员携带空印文书,朱元璋为什么这么生气?
朱元璋拜刘伯温为相,刘伯温为何要推辞
刘伯温生前已有神算之名,但他本人很反感
朱元璋大封功臣,名列末位的刘伯温感激涕零
刘伯温属自然死亡,朱元璋却编造出谋杀的说法

第四章 功臣如此凋零
朱文正被鞭杀是因为叛逆吗
因为阴私被朱元璋侦知,李文忠惊惧致死存疑
傅友德学萧何买田自污,仍逃不过朱元璋的屠刀
廖氏双雄对朱元璋忠心耿耿,却先后被卖
王弼百战百胜,却无端被朱元璋赐死
朱元璋忍冯胜忍了二十六年,终于痛下杀手
周德兴全家被斩,理由是他儿子调戏宫女
朱亮祖祸乱地方,死有余辜
耿炳文领兵平叛,终生死成谜

第五章 朱元璋治国
朱元璋奖励天下孝子,却有一“孝子”被罚惨了
朱元璋对底层士兵感情有多深
功臣贪新厌旧,朱元璋怒而将之革职
朱元璋杀了胡大海之子吗
朱元璋杀尽岳父郭子兴的儿子吗
明初兴起活人殉葬是朱元璋精心设计的吗

第六章 靖难之变中的人
建文帝说过“毋使负杀叔父名”之类的蠢话吗
建文帝真死于靖难之役了吗
此妖僧,播乱天下成大业,毁誉参半
朱元璋给建文帝留下此良臣猛将,可惜用废了
朱元璋物色了人助建文帝削藩,可惜建文帝没用好
好朋友相约为故主殉难,结局各异
“意外”死亡的驸马爷
此人已入“奸臣”之列,却得一再重用

第七章 明君与昏君
这一军事重镇,明朝十四任皇帝亲自镇守
小时候被当成女孩子养,长大后成为中兴之主
万贵妃性格前后为何大异
《明实录》有抹黑明武宗吗
宁王说明武宗朱厚照不是朱家的血脉,可信吗
名臣杨廷和有没有谋杀明武宗嫌疑
豹房是不正经场所?它其实很正经
官员眼里的桀纣,却是百姓心中的尧舜
为什么说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刚烈的王朝

第八章 名臣与佞臣
人人都说于谦是忠臣,但皇帝还是要冤杀他
俞大猷弃文练武,横挑少林寺
晚明名将陈瞞,辟土开疆功盖古今
手杀倭国三大悍将的李如梅,威名淹没于史册
熊廷弼:身兼文、武两科解元的牛人
汪乔年遭李自成五牛分尸
曹化淳本可拯救国运,惜被分解
吴三桂献关对清朝的贡献真那么巨大吗
皇太极真有施反间计以除掉袁崇焕吗

第九章 奇人异士
两朝皇帝亲自过问的满仓儿案
山寨皇后王满堂
两高官子弟的生死搏杀
才情盖世的徐文长,却杀妻,潦倒一生
义仆王环义薄云天
徐霞客单靠“穷游”走遍了半个中国吗
英军舰队竟遭明军肆虐
要与袁崇焕同死的义士后来怎么样了

第十章 忠臣义士
浑河血战,戚家军的余响
天下将亡,郑成功拔剑而起
焦琏以三百骑破清兵数万,居南渡功
明末武进士,只身闹法场,打得张献忠招架不住
阎应元慷慨殉难,乾隆隆重赐谥
闯王在世时名声不显,后来大放异彩的郝摇旗
明朝的灭亡,竟以李自成家族的覆灭而告终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通辽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