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蔡志忠解密系列——自然箫声的微笑:《庄子》解密
0.00     定价 ¥ 45.80
通辽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14380477
  • 作      者:
    蔡志忠
  • 出 版 社 :
    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12-01
收藏
编辑推荐

★ 著名漫画家、畅销书作家蔡志忠撰写文字,重新解读国学经典《庄子》。

★ 浅显易懂的语言,生趣盎然的漫画,意味深长的小故事,

三重解读,打开你的第一本修行入门书。

★ 人生在世,要自在逍遥于天地间并不难,人生其实很简单:

首先不要理会别人拥有什么,而要先想清楚我们来此一辈子,到底要换取什么?

直到人生最终那一刻,我们要达到什么目的?

★ 一个修行者澄澈的智慧,精心的淬炼,透彻的解析;

蔡志忠告诉你:清心寂神,离形去智,忘却生死,顺应自然,就叫做道。

★ 同系列图书:《菩提树下的微笑:<金刚经>解密》《智慧彼岸的微笑:<心经>解密》《田园的微笑:<菜根谭>解密》《开悟者的微笑:禅解密》《仁者的微笑:<论语>解密》《孔子纪行》同期上市。


展开
作者简介

蔡志忠,1948年生人, 1983年开始创作四格漫画,已有100多部作品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多种语种版本出版,销量超过了4000万册。近几年,蔡志忠和现代出版社合作推出了多本漫画国学作品,如《史记》、《老子》、《西游记》等,广受读者好评。


展开
内容介绍

蔡志忠说,整套中国思想系列漫画,《庄子说》是他喜欢的作品之一,因为他认同庄子的思想观念。

庄子到底是谁?《庄子》中的寓言在讲什么?至今无人能参透《庄子》的义理吗?

本书中,蔡志忠通过深入解读《庄子》,告诉读者人生在世,要自在逍遥于天地间并不难,人生其实很简单。

书中作者用文图结合的方式,加上一些漫画故事,深入浅出地诠释了这部经典。


展开
精彩书摘

序 真理只有一种

 

真理是光明的字,

被一只光明的手,

写在一张光明的册页上。

我出版了一系列儒家、道家、佛学、禅宗的思想漫画。

别人常问我:“你是个天主教徒,画了这么多种不同思想,请问它们之间有什么不一样?”

我说:“人站在山脚下,每个人所看到的都不同, 爬到半山腰时,看到的景象有很多相同,当大家都爬到山顶时,每个人看到的景色都一样。”

不同宗派,虽然教义各有不同,然而佛陀、道家、禅宗的开悟者或黎巴嫩的纪伯伦,无论他们通过希伯来文、英文、印度文、中文,所说的真理其实都相同。

例如伊斯兰教苏菲苦行教派的哲理和师徒关系, 就很像道家学派,他们也以静坐、默思、练气、苦行的修行方法寻求开悟,非常有禅宗意味。

 

自己是开悟的障碍

 

信徒问苏菲说:“你是如何开悟的?”

苏菲说:“是因为一只狗,我才开悟的。”

信徒问:“狗是你开悟的导师?”

苏菲说:“有一天我看到一只狗站在水边快渴死了。每次它探头到水边想喝水,就吓一跳,因为水里有一只狗。”

信徒又问:“然后呢?”

苏菲说:“最后它渴得实在受不了,顾不得恐惧便纵身跃进水中,发现水中的狗不见了,原来无法喝水解渴的障碍只是自己的影子。由这件事我发现隔着我的障碍是我自己,于是障碍便消失而顿悟了。”

 

真正的慈悲

 

一个小偷进入苏菲的屋子,找了半天没找到任何值得偷之物。

苏菲便把自己睡卧的毯子丢给他,以免他一无所得,空手而归。

 

导师才要更小心

 

海珊带着他的学生们到森林里,这时他看见一个醉汉正想涉过一片沼泽。

于是海珊便对着他大喊:“人哪!你要小心哪! 别走错了,踩进沼泽会沉下去啊。”

醉汉回头说:“嘿!你才应该小心啊!我走错路, 沉下去的只是我一人。如果你走错了,沉下去的还有一大群追随你的学生们。”

前两则故事简直就是禅宗公案,第三则故事则与道家的观念一样,一个人没得道之前不可以名声高过实质。列子有一则故事:

 

列子露了行迹

 

伯昏瞀人是列子的老师。

有一天,伯昏瞀人去看列子,他看到列子门外鞋子排得满满的。伯昏瞀人面朝北方站着,竖着拐杖撑住下巴。站了一会儿,一句话也没说就走出去了。

门口有人高喊:“列子,你的老师找你!”

列御寇提着鞋子,光着脚就跑了出来,赶到门口说:“老师!既然已经来了,为什么不指教我就要走了?”

伯昏瞀人说:“算了吧,我早就告诉你要含藏葆光,不要露了行迹!现在你让人来归附你,却不能使人不归附你,这便是你露出了与众不同的痕迹啊!”

 

道家隐居修养自己,韬光养晦,很少收学生。没修行得道之前,更不能开班授徒,带领学生。

《庄子》一书作于战国时代,当时道家主流是黄老之术,直到东晋时,《庄子》才受世人关注。由于三国时代,战争频繁、社会纷争,有识之士目睹诸侯征战的残酷,于是玄学开始盛行,六朝清谈之风大盛, 老庄学说便成为道家思想的主流,这时《庄子》才受世人重视。

东晋注《庄子》的有几十家,可是没人能探索到它的要领。向秀另求新解,分析精到,意趣美妙,使《庄子》玄奥意旨畅达。只是其中《秋水》《至乐》两篇还没完成,向秀就死了。

郭象才智出众,但人品不好。他看到向秀所释新义当时没有流传,自己增注了《秋水》《至乐》两篇,又改《马蹄》的注,其余各篇只改一下文句,便以自己的名字公之于世。后来向秀释义的副本被发现了,人们才惊觉向秀、郭象的两本《庄子注》内容是一样的。

除了向秀、郭象之外,晋人司马彪、崔撰等人也纷纷为《庄子》作注。老庄思想受佛教僧人推崇,直接影响魏晋时期玄学、佛学合流的趋势。

魏晋南北朝时期,很多僧人都是般若、老庄一起谈,思想上基本不分彼此。

天竺高僧鸠摩罗什门下十哲四圣,都是精研老庄的学者。鸠摩罗什的弟子僧肇是著名佛学理论家,僧肇以老庄思想为心要发展中观般若学说,创出中国化佛教哲学体系。后来佛教结合道家形成天台宗、华严宗、禅宗等中国式的佛教派别,尤其是禅宗,道家所提倡的“忘我”和禅宗的“无我”几乎完全一样。

 

禅在印度原本只是打坐的禅那,中国禅宗则是六朝时期,晋室南迁之后,避乱江南的士大夫把崇尚佛学、老庄的清谈之风带到江南,天竺僧人与中土修行僧众和道家居士们相互激荡所创出来的。禅宗犀利的机锋问答,也很像六朝清谈。

禅,借教悟宗,通过佛陀的教导,悟出禅宗的真谛。特属于中国的禅宗,其实含有很多中国道家思想。

例如,佛陀说:“什么是空的最高境界?当我们看的时候,别想它怎么来,事情过后,别想它怎么去, 唯有无我地随着变化而变化的行为,而没有行为的那个我存在!这就是空的最高境界。” 佛陀对空的注解,跟庄子的至人用心若镜几乎完全一样。

庄子说:“开悟者们把自己的心当成一面镜子,事情来了完全反映,事情过了又回复成空,不站在自己的立场去评断际遇的好坏顺逆,他的心只是如实反映当下,因此不会损伤。”

后来六祖惠能也把心形容为镜子: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出自六朝的《世说新语》有一则东晋高僧支道林禅师谈庄子《逍遥游》的故事:

东晋名流们很喜欢钻研《庄子》,但对《逍遥游》这篇的义理无法超出郭象和向秀的阐述。

有一次,高僧支道林在白马寺和太常冯怀一起谈到庄子《逍遥游》。支道林在郭象和向秀两家见解之外,卓越地揭示出新颖义理,是六朝诸名流没能达到的境界。

后来东晋文人解释《逍遥游》时,便采用支道林所阐明的义理。

 

王羲之出任会稽内史,初到任时支道林也在会稽。

当时的诗坛领袖孙兴公对王羲之说:“高僧支道林对《庄子》的见解很新颖,我想介绍你们相互认识。”

孙兴公和支道林便坐车到王羲之那里,王羲之本来就很轻视支道林,故意不和他交谈,不一会儿支道林便告退了。

有一天,支道林碰到王羲之刚要外出,车子已在门外等待,支道林对王羲之说:“您还不能走,我和您谈一下。”

支道林谈起庄子《逍遥游》洋洋数千言,才气不凡,辞藻新奇,像繁花灿烂。听得王羲之留恋不止, 脱下外衣,忘了出门。

 

道家重视不言之教,没有严格的组织和师承关系,跟禅宗老师在丛林以身作则,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很像。

禅与道相通,禅师特别容易了解《庄子》,道家学者也容易了解禅。

因为真理只有一个,佛学与道家相通,佛陀、庄子、纪伯伦无论通过什么语言, 他们所指的“道”也相通。

对于不为外物所役使,身、心、外物三者皆空, 才能获得真正逍遥的精神自由,说法大都相同。


展开
目录

序 真理只有一种   001

1.庄子的身世之谜   021

2.先秦诸子百家   031

3.逍遥游   047

4.齐物论   071

5.养生主   095

6.人间世   123

7.德充符   149

8.大宗师   159

9.应帝王   177

10.《庄子》在说什么?   189

11.人生大问   219

跋 逍遥于天地间的人生 241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通辽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