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文化传播.2019.总第5辑
0.00     定价 ¥ 58.00
通辽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12431386
  • 出 版 社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12-01
收藏
内容介绍
  当今时代,社会文化发展日新月异,文化传承创新及文化建设实践对文化传播管理领域的学术体系建构,提出了新课题、新要求。《文化传播》旨在强调知识和学术的价值代领,推动当代文化传播与管理实践各学科领域的交叉整合、融汇互通,坚持“文化思辨、创新涵育”的主旨,植根文化土壤、聚焦文化实践,力求探索文化传承创新新思路,树立文化传播与管理研究新框架。
展开
精彩书摘
  《文化传播(2019.总第5辑)》:
  (二)抓住新媒体时机,重视文博资源的宣传推广
  博物馆等文博资源集中的场馆应该加强自我宣传和推广。树立博物馆的整体品牌形象,重视以藏品为核心的内容介绍,围绕展览展开的重点推广,以及周边讲座、开幕式、演出等其他信息的发布,力图使呈现的内容更丰富、更立体。
  抓住新媒体时机,利用青年人喜爱的文化资讯获得渠道,比如豆瓣、知乎等网站进行宣传。做好自媒体,利用好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服务平台,及时发布相关内容。针对不同的媒体,博物馆应该采用不同的宣传策略:针对纸媒特点提供大篇幅深度解读,为电视媒体提供点状新闻性的信息,而为新媒体提供有趣的、花絮性的内容。注意大型展览的过程中采取不同宣传策略:预热期,陆续发布文物以及布展相关信息,适当做一些大众媒体的宣传;集中宣传期及时沟通媒体,发布通通稿,建立媒体群,陆续放出新闻点,持续获得关注。
  除此之外,还可以考虑一些文化方面的梳理和故事性的讲述,提升博物馆的整体形象。好的服务本身也是广告,博物馆工作者应做好服务工作,提升自我服务意识。观众到博物馆参观得到高质量的服务,会对博物馆留下美好的印象,也可以间接地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三)深入开发文博资源创意产品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文化消费日益增长,高品质、多样化文化产品潜力巨大。过去我国中央级、省级和副省级城市所属博物馆基本都开展了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但存在经营意识和能力不强;产品创新能力不强、设计和制作水平较低;产品形式单一、供应能力不足等问题。2017年《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提出,鼓励文化文物单位和社会力量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做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已列入国务院《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6] 36号)。其中明确提出,推动各类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文化文物单位发掘馆藏文化资源,开发文化创意产品。
  《意见》还对文化文物单位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提出了两个统一的要求: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充分运用创意和科技手段,推动文化资源与现代生产生活相融合,实现文化价值和实用价值的有机统一。《意见》提出推动文化文物单位开发文化创意产品,要充分调动文化文物单位积极性、发挥各类市场主体作用、加强文化资源梳理与共享、提升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水平、完善文化创意产品营销体系、加强文化创意品牌建设和保护、促进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跨界融合等七项主要任务。
  国家文物局等相关单位也积极营造良好制度环境,推动文博单位开展试点,允许相关单位依托馆藏资源,采取合作开发、授权开发、独立开发等多种方式,开展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经营。鼓励博物馆与社会力量开展合作,拓展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投资、设计制作和营销渠道,加强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发挥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国家级博物馆和省级综合博物馆引领作用,实施一批具有示范带头和产业拉动作用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项目。从实践来看,故宫博物院已经开发出一批符合青少年群体特点和教育需求的优质文化创意产品,自2015年始,年销售额就已超过了10亿元,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呈现多元化发展,品牌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不断提高。南京博物院的一些特展尽管门票定价30多元,仍然吸引了大量市民参观。
  ……
展开
目录
前沿视点
作为认知手稿学的认知简帛学
君子人格的时代新内涵
文化遗产与时代发展同行
——以恭王府的保护与利用为例
国际主流媒体视域下“智慧北京”建设的神与形
首都大学生文博资源利用现状及优化对策

经典与通识
福柯主体理论及其女性主义应用
揭示生活与生命的本质
——阿涅斯·瓦尔达电影的美学探究
科技哲学对理工科大学生素质养成的实现机制
挑战与变革:哈佛大学通识教育观察

专题研讨:绘画传统与艺术思想传承
延展与开拓
——改革开放40年山水画述略
从《女史箴图》看顾恺之人物画的艺术特点
人民大众的艺术思想
——从鲁迅《野草》到洪毅然《无名草》
关于体验和呈现的对话

学术观察
断弦试问谁能晓
——《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简析
魏晋社会思潮对茶文化形成的影响
器以载道
——造物设计的文化逻辑与创新
摄影作为艺术与艺术作为摄影
——以对西南民族影像志的反思为例
章锡琛与《妇女杂志》的品牌建构
《文化传播》稿约
Table of Contents & Abstracts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通辽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