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小丛书-改革开放以来的城镇就业和劳动力流动
0.00     定价 ¥ 34.00
通辽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30004739
  • 作      者:
    吴绮雯
  • 出 版 社 :
    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12-01
收藏
作者简介
吴绮雯,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博士后,主要从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和就业问题研究。曾在《求实》《江西社会科学》《云南社会科学》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合著《改革开放历史经验研究》《新中国产业结构演变研究(1949-2016)》《新编中国工人运动史》等著作。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一项,主持省部级课题一项。
展开
内容介绍
新中国成立以来就业始终是个大问题,就业压力大,始终要解决,而且中国人口多,80%在乡村,发展不平衡,还要实现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改革开放40年,就业体制变革和劳动力转移的基本逻辑是,伴随着改革和发展一步一步深化,城乡由分割走向融合发展,就业体制由计划管理向市场化转变,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劳动力从第一产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重要支撑,城乡二元分割的就业体制被打破,全国统一的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形成并逐步完善。改革开放初期,计划就业体制被打破,劳动力转移政策开始松动,但城乡仍然处于两个分割的市场。上世纪九十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后,配合国有企业改革开始实施再就业工程,提出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新时期就业方针,确立市场导向的就业体制目标,引导劳动力有序流动。进入新世纪,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发展,提出就业优先战略,积极就业政策不断发展完善,建立市场化的就业体制,政府开始统筹城乡就业和平等就业。2012年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完善,就业优先战略不断丰富发展,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形成促进就业创业的体制机制,城乡融合发展,推动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改革开放40年,我国城镇就业体制变革和劳动力转移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典型特征,积累了可供借鉴的历史经验。新时代中国就业面临新挑战,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更充分就业任重道远。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通辽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