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汇集了傅斯年先生关于“先秦诸子”和《史记》的珍贵讲义资料,前者概括了诸子百家的源流和特点,后者则开创了现代《史记》研究的先河。
哲学乃语言之副产品
世界上古往今来最以哲学著名者有三个民族:一、印度之亚利安人;二、希腊;三、德意志。这三个民族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他的文化忽然极高的时候,他的语言还不失印度日耳曼系语言之早年的烦琐形质。思想既以文化提高了,而语言之原形犹在,语言又是和思想分不开的,于是乎繁丰的抽象思想,不知不觉的受他的语言之支配,而一经自己感觉到这一层,遂为若干特殊语言的形质作玄学的解释了。
以前有人以为亚利安人是开辟印度文明的,希腊人是开辟地中海北岸文明的,这完全是大错而特错。亚利安人走到印度时,他的文化,比土著半黑色的人低,他吸收了土著的文明而更增高若干级。希腊人在欧洲东南也是这样,即地中海北岸赛米提各族人留居地也比希腊文明古得多多,野蛮人一旦进于文化,思想扩张了,而语言犹昔,于是乎凭借他们语言的特别质而出之思想当作妙道玄理了。
今试读汉语翻译之佛典,自求会悟,有些语句简直莫名其妙,然而一旦做些梵文的工夫,可以化艰深为平易,化牵强为自然,岂不是那样的思想很受那样的语言支配吗?希腊语言之支配哲学,前人已多论列,现在姑举一例:亚里斯多德所谓十个范畴者,后人对之有无穷的疏论,然这都是希腊语法上的问题,希腊语正供给我们这么些观念,离希腊语而谈范畴,则范畴断不能是这样子了。
上 篇
哲学乃语言之副产品 | 003
诸子天人论导源 | 007
春秋战国之际为什么诸家并兴 | 015
战国诸子除墨子外皆出于职业 | 020
止有儒墨为有组织之宗派 | 029
儒为诸子之前驱,亦为诸子之后殿 | 033
战国诸子之地方性 | 036
春秋时代之矛盾性与孔子 | 057
孟子之性善论及其性命一贯之见解 | 067
荀子之性恶论及其天道观 | 084
墨家之反儒学 | 102
墨子之非命论 | 111
老子五千言之作者及宗旨 | 127
所谓“杂家” | 161
祥之重兴与五行说之盛 | 163
梁朝与稷下 | 165
齐晋两派政论 | 169
战国文籍中之篇式书体 | 184
预述周汉子家衔接之义 | 196
下 篇
《史记》研究参考品类 | 199
老子申韩列传第三 | 222
十篇有录无书说叙 | 232
论太史公书之卓越 | 237
论司马子长非古史学乃今史学家 | 239
手批“史记”(全文周法高辑录) | 241
与颉刚论古史 | 252
温馨提示:请使用通辽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