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华西三年:三入四川、贵州与云南行记/中外关系史名著译丛
0.00     定价 ¥ 45.00
通辽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101142167
  • 作      者:
    [英]谢立山
  • 译      者:
    韩华
  • 出 版 社 :
    中华书局
  • 出版日期:
    2019-11-01
收藏
编辑推荐

1.首次中译,呈现近代外交官、探险家谢立山对中国西南三省的考察游记。谢立山从一个外交官的角度分析、介绍了当时西南三省的贸易、矿产、经济、航运等情况,为英国商品在中国西南地区的销售设计规划,作为考察报告受到了英国商界的重视。 

2.一手资料,亲身见闻悉数在书中展现。本书记录了作者眼中西南城市风貌,中国西南三省特有的物产、物产的分布与生产的过程。皆为作者旅途中所集,具有相当的可信度。

3.内容丰富,涉及自然环境、风土人文各个方面。本书内容囊括西南三省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主要物产、风土人文、江河湖泊等诸多方面,是研究清末中国西南三省以及中国西南边疆地区的民族、历史、社会、宗教、地理、语言等方面的重要参考。


展开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谢立山,(Alexander Hosie,1853—1925)。1876年进驻华领事界,历任英国驻重庆领事、英国驻成都总领事馆首任总领事、英国驻天津总领事等职务。多次在华旅行,搜集了许多关于商业和博物学等方面的材料。著有《满洲》(Manchuria: Its People,Resource and Recent History)、《四川的物产、实业和资源》(Sze-chwan: Its Products, Industries and Resources)等。

译者简介

韩华,四川隆昌人,历史学博士,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出版专著《民初孔教会与国教运动研究》、译著《孔门理财学》《审判山下奉文:战争罪与指挥官责任》《宋徽宗》等共九部。在《近代史研究》《抗日战争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近代英国著名外交家和探险家谢立山,以自己的视角向读者展现晚清四川、贵州和云南三省的历史场景,留下了西方人对晚清中国西南地区的历史记录。在《华西三年:三入四川、贵州与云南行记/中外关系史名著译丛》中,谢立山十分详细地描述了考察沿途的所见所闻,包括地形地貌、河流山脉走向、植被、水陆交通、作物种植、主要产业、贸易情况、居民生活、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等。这些记载,在英国殖民侵略的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成为当时英国政府迫使重庆开埠的重要情报。对今天的读者来说,此书为我们了解晚清西南地区的风土人情、经济状况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华西三年:三入四川、贵州与云南行记/中外关系史名著译丛》:
  当我从现在描述的这次旅途返回重庆后,我受邀在黄昏后拜访一位加工木髓的工人。尽管约在这个时间有点奇怪,但我还是接受了邀请。到达接受邀请的地方后,我被领进一间灯光昏暗的房间,里面有一人正坐在桌边,他前面放着工具,其中包括一块长宽各约一英尺和厚度一英寸半的磨石,一把大刀或者说一把短柄小斧。刀片约有一英尺长,两英寸宽,背部将近半英寸厚,与剃刀一样锋利。他放了一片圆木髓在磨石上,他的左手放在顶部,来回地将木髓滚动一会儿,直到将木髓放到所需要的位置。之后,他右手拿刀,握住刀刃边缘,试了一两下后贴近木髓,他的左手一直不停地向左转动木髓,直到没有东西可转动为止;因为此时木髓已被削成厚度均匀的方形白纸,剩下需要做的只是平整纸边。假如读者将一张纸卷成纸筒,将纸筒放在桌子上,左手放在纸筒顶部,轻轻地向左边展开,那么就会大概了解如何完成这卓绝的手艺。这看起来非常容易,于是我打算试一试。摆出专业工人的姿势,我成功地切断了木髓,而且几乎使自己变成终身残疾。这项工作需要手稳与眼光敏锐,这正是为什么所谓“米”纸只在晚上生产的原因,因为整座城市都熟睡了,这时“米”纸的制造者不易受到打扰。
  从重庆出发后的第三天,我们来到了贵州边界,接下来大部分的道路是沿着綦江岸边。人们在这里发现了丰富的煤和铁矿,四川界内的赶水镇(Kan-shui)就以生产铁锅闻名,在这里,如果家里没有一口铁锅,就会被认为是家具配备不齐全。离此不远处也发现了铜矿,我曾将铜矿石标本寄到上海,让人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铜矿石的含铜量达到了30%。
  在靠近贵州边界处,我第一次接触到苗族,即贵州省的土著居民。当时我正在随从的前面慢慢走,在路的转弯处,我突然遇到两位穿戴整洁的女性,原来是两位苗族姑娘,我猜测她们的年龄大概在14岁至16岁之间。她们穿着短上衣和黑灰色毛料的褶裥短裙,头上包着头巾。两位苗族姑娘长相十分好看,尽管显得有些腼腆,但并没有表现出汉族妇女在同样情形下会露出的极度恐慌。两位姑娘抬起头,黑色的眼睛由于吃惊而闪闪发亮,脚步平稳地从我身边经过。尽管普遍认为苗族局限在贵州境内,但还是有一些苗族家庭定居在四川靠近贵州的这片地区。对这个民族感兴趣的读者将在后面章节中读到专门介绍苗族的内容。
  我坐在四川与贵州交界处向南眺望,进入我的视野的是光秃秃的山脉,岩石遍布,茫茫一片。这像是一幅变换场景的图画。刚才还是一幅绽放笑容的罂粟花、小麦与豆类作物的风景画,而同样的作物突然转换成了生长在山坡小块土地上长势不好的画面。罂粟在北部已经开始收割汁液,而在这里甚至罂粟花都还没有开,这里土壤匮乏,看上去土质也很贫瘠,作物不会有什么收成。我们没有看到肥沃的山谷,前景也十分令人情绪低落;当我们来到夜晚住宿的旅店时,这种沮丧的感觉也丝毫没有改观。确切地说,这里的条件太糟糕了,我不得不请松坎(Sung-k'an)的地方官帮忙,问他能否为我找到一个更像样的住处。我们搜寻到了另一个房间,但我没有看出有任何大的改善。
  ……
展开
目录

译者序 / 1

前 言 / 1

序 言 / 1

第一章 沿长江上游到中国西部 / 1

第二章 从重庆城到贵州省会 / 11

第三章 向西到云南 / 28

第四章 穿过云南东北到长江 / 44

第五章 从重庆城到四川省城 / 57

第六章 穿越“倮倮国”和建昌盆地 / 71

第七章 穿过建都到云南 / 90

第八章 从大理府到云南府 / 105

第九章 穿过贵州西部到长江 / 117

第十章 到达白蜡乡、神山峨眉和长江上的最高通航点 / 127

第十一章 中国的白蜡虫 / 148

第十二章 中国西部与西南部的贸易 / 158

第十三章 蒙 / 173

苗语练习 / 181

英语—苗语词汇表 / 219

中国与印度的鸦片种植说明 / 234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通辽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