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一种叫AI的家居生活》:
要谈到智能家居的感知力,就不能不提到传感器。优质的智能家居生活需要高品质的传感器来实现。更进步的传感技术将让传感器更好地发挥“感知器官”的作用,进一步降低人的干预程度,让智能更自主。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家居将更加注重智能设备的“自我感知”和学习能力,逐步从手机远程控制演化到感知阶段。未来,智能家居主动去“感知”将成为必然趋势。
看看智能家居是如何感知的。智能家居的控制系统(智能中控或者叫智能主机)相当于一个“大脑”,在算法、数据等支持下,可以快速处理各个部件的数据。以智能门锁为例,有人通过指纹开锁,它就要对指纹进行收集和比照,以确定是不是授权过的指纹。如果是就直接开锁,否则就拒绝开锁并向用户手机发送报警信息。智能家居如何收集这些数据呢?答案就是传感器。智能家居有多种多样的传感器,如红外感应、烟雾感应、水浸感应、恒温器、燃气走漏探测器等,当这些感应器和智能家居组合起来运用,智能家居所能带来的各种美妙体验就可以成为现实了。
智能家居将人、家庭与社会网络融为一体,使人、物、环境都成为网络中的一环,实现了无边界沟通。进入感知阶段后,借助于传感器收集有关家庭环境、用户活动或设备状态的数据,并通过在算法中使用这些数据,智能家居可以自动响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和用户偏好,从而更加接近于情境感知。也就是说,具有情景感知能力和应变能力的智能家居能够自主判断、协调联动,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做出用户想要做的事情。例如,天气过于炎热或寒冷的时候,感应器会收集室内的温湿度参数,并通过联动空调、加湿器等设备,将室内的温湿度调节至理想范围。
情境感知的应用需要一个设备从多个设备收集数据,并在接收到数据后执行操作,从而允许用户使用最少的语音命令控制周围区域,可以预测用户需求并基于状态感知去激活智能家居设备。
情景感知对有关家庭环境、用户活动或设备状态的数据的搜集是有重要意义的。当前,智能家居厂家的普遍做法是给产品植入模块以后,让产品具备联网能力、APP操控能力、语音对话能力,最后通过云端处理分析数据进而提供相关服务。然而在现实中,很多产品的语音交互频次和信息量并不高,智能设备对APP的强依赖性也并不适合所有家庭成员,产品的自动化和个性化本质上并没有得到多大提升,甚至使用起来更为烦琐和耗时,没能真实提升用户体验。
在这种情况下,智能家居在人机语音交互或者对用户使用习惯的分析基础上,增强对人和环境的主动感知和应变能力就格外有意义。这其中关键的是家居系统数据源,如你什么时候回来、什么时候出去、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起床、家里面的活动区域和非活动区域在哪里、门在哪里等。家居系统数据源获取的难点在于如何通过光线、动作、声音、红外等多种非视觉传感技术实现收集,并挖掘出来更多可以表明特征的信号。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