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画说小康 民族脊梁
0.00     定价 ¥ 48.00
秦皇岛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50325340
  • 作      者:
    徐元
  • 译      者:
    许江,高世名
  • 出 版 社 :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4-01
收藏
内容介绍
  岁月不居,精神永驻。“画说”系列丛书,早前从1950年莫朴先生的《入党宣誓》算起,跨度近七十年。以艺报国的初心未变,重视语言研究的特色亦不改。黎冰鸿先生的《南昌起义》以浓重、明亮的色彩,再现革命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时刻,那个场面也被广泛地认同为历史的现场,留在国家博物馆与人们记忆中。全山石先生的《井冈山上》以中国山水的烟云之法,表现井冈苍茫、队伍激昂的景象;《英雄赞歌》用红色天空塑造国歌召唤下的人民英雄群像。何红舟、黄发祥的《启航》在那窄窄的船头上,戏剧性地刻画了一个意味隽远的历史现场。井士剑的《铁索英魂》,突出浓烈的色彩,以夸张的用笔,再现这场血与火的战斗。这些画卷因几代创作者的年岁不同,与战火往迹的距离不同,其语言特色亦有不同,但始终有一种极具表现力量的绘画意涵贯穿其中。这种意涵面向动人往迹,总有一份特殊的丰盈。敢令凡常事物,尽变洒红的牲物;敢令日常景象,尽变荆花乍放、棣萼生光的难忘现场。这种语言的根性源于古典艺术的宏博苍茫,又深深地根植于时代的生机活力之中。这些艺者用真诚来再现历史,又用澎湃的激情呈现一种艺术的启蒙力量。
  将这些作品辑成“画说”系列丛书,通览图像全貌,透视创作背景,述说初心故事,以此向祖国献礼,向伟大的人民精神、英雄气概致敬。
展开
精彩书摘
  《画说小康 民族脊梁》:
  (三)
  在创作中,为了突出每个人物的特征,使劳动模范形象更具丰富性,每位画家在人物塑造上都下了苦功。他们多方寻找资料,认真研究劳动模范的事迹,加深对他们的认识,在心中使人物有了具体的形象后再进行创作,以期塑造出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劳动模范形象,重新唤醒这个时代对各位劳动模范的敬仰和钦佩。面对有的劳动模范留存下来的照片过少、资料不全等诸多问题,艺术家们采用了真人模仿的方式,让模特按照当时劳动模范的形象、动作和姿势,穿上劳动模范的服装去摆拍,把这些劳动模范留存下来的简单的黑白图像,转变为具体的绘画形象。何红舟就感慨地说,这是距自己的“模特”最近的一次创作:“在近一年的筹备创作过程中,我们搜寻了有关人物的大量影像、文字资料。手中的照片只能作为参考,必须走近他们的人生轨迹、先进事迹,在情感上与之产生共鸣。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不仅是画中人,也是执笔者,拉近了我们的艺术创作与大众之间的距离,使我们更多地关注国家的命运。这也是对画家的一次洗礼。”
  在整个创作过程中,艺术家们精益求精,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在创作《时代领跑者》之二中一位劳动模范手中的棉花时,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副教授封治国感慨颇多:“南方人缺乏采摘棉花的经验,一开始错将重点放在棉花本身的塑造上,然而关键是采摘棉花的手势,重点在于表现手与棉花之间的关系,为此做了很多修改。”《时代领跑者》之三中,最初给邓稼先设计的人物服饰只是普通的中山装,但是在绘画的过程中,创作者们了解到邓稼先体形魁梧,身材高大,而且常年活动在大西北荒漠一带,所以又在外面为他披上了一件军大衣,令艺术写实与生活现实紧密相连。《时代领跑者》之四中,在邓亚萍形象的塑造上,为了赋予其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韧劲,艺术家们尝试刻画了多种神态、动作。而在服装上,他们不仅尊重事实又融入艺术的再创造,小到一条领带、一条围巾的颜色都是在劳动模范照片中出现过的。比如画中两位女性形象均身着红色系服装,但这两处红色又有着细微的差别,邓亚萍的红是一种“中国红”,鲜艳耀眼,象征着她年轻时在运动场上的活力激情,而常香玉红是一种夕阳红,沉着内敛,配合着她端庄的体态,展现了“人民艺术家”和蔼可亲的形象。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原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教授回忆道:“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之后,国家要求画一批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60位劳动模范的肖像,我们学校觉得这样一批劳动模范应该由最好的力量来画,便组织了学校最好的中国画,油画创作队伍,把60位劳动模范的形象根据年代分别画在5幅长卷之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这些劳动模范以及劳动模范的家属都特别感动。《时代领跑者》的创作,难点之一在于所有的劳动模范形象都是单独个体,他们并没有同时存在于某一时间或空间,把这些不同行业的劳动模范放在同一幅作品中,并且还要求保持这种艺术性,这二者之间的兼顾是有着巨大的难点的。难点之二在于5幅巨幅画作都是集体创作,每个创作者都有自己的特点与风格,笔法也各不相同。要做好资源整合,发挥出每个画家的优势,并把所有的风格都融为一体,做到积极有效的串联,这也是个巨大的难点。”
  中国美术学院原副院长王赞教授说:“为了能更加传神地表达画中人物特点,给观众更强烈的震撼,平衡每位作者的风格,为整体加分,自2014年11月接受中华全国总工会创作《时代领跑者》形象这一任务以来,我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油画系的16名骨干教师就进入了一种‘在忐忑、焦虑和激情中曲折前进’的工作状态,在反复讨论和探索中,大家达成了共识——切以真实为基础。在谈到对背景的处理、对笔法的运用、在整个画面的结构关系上的想法时,每个创作者都不会回避矛盾,把观点提出来之后,共同商议,寻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办法。往往第一个下笔的人,就是定基调的人,所有人都会围绕着第一个人所形成的笔墨关系,沿着他的思路进行创作……劳动模范的伟大之处在于平凡之中,在于勤奋的劳动之中。画劳动模范,是我们对他们勤劳本质一种致敬,对他们人生品质的一种致敬。”
  ……
展开
目录

初心说画/许江

第一章
时代领跑者

第二章
劳动模范风采
一、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二、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
三、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四、二十一世纪

结语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秦皇岛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