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美国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学位课程研究
0.00     定价 ¥ 89.00
秦皇岛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030705105
  • 作      者:
    赵慧臣,王玥,等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2-01
收藏
作者简介
  赵慧臣,教育技术学博士,河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现任河南大学教育政策研究院软科学研究基地副主任、教育学部教育技术系系主任、河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学术兼职有河南省教育学会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河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工程省级培训专家、CSSCI来源期刊审稿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创新人才培养、教育信息化规划与政策等。
  在《教育研究》《电化教育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3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1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青年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软科学)等省部级教学科研项目10余项。
  
  王玥,教育技术学硕士,河南开放大学教师,负责河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的管理与服务工作。
  在《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厅级教学科研项目5项。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绪 论
  伴随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步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并融入教育,从而以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创新。从发展过程看,教育信息化大致可分为“起步”“应用”“整合”“创新”4个阶段。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总体上还处于应用整合阶段,尚未全面进入创新阶段。因此,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实践全面深度融合,将是我国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间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任务。①
  在教育信息化浪潮的影响下,传统学校教育存在结构失衡、模式固化、思想陈旧等弊端,受到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育模式的冲击。这引起学校学生、教师、校长及其他管理人员等利益相关者的重视。因此,教育信息化领导力(educational technology leadership,ETL)不仅是校长等管理者在信息化情境里生存的需求,也是学校学生、教师、校长等其他利益相关者成长发展的需求。
  本章首先探讨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的研究意义与价值,然后界定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相关的概念,*后概述研究的整体思路和主要方法。
  一、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的研究意义
  网络信息时代科技革命所引发的全球变革呼吁教育变革。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标志着我国教育信息化从1.0的应用整合阶段转向2.0的融合创新阶段。这也是基于中国教育信息化40余年发展的必然趋势。2019年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提出了“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即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我国教育信息化从1.0向2.0的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战略部署和行动计划实施。在过去的教育信息化转型过程中,我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教育信息化转型及其管理的变革:从1.0到2.0
  教育信息化转型是对整个教育体系的使命、战略、结构和文化进行深刻和根本的改变。教育信息化从1.0到2.0,不仅仅是语言描述上的改变,更是面对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时在发展理念、建设方式上的跃升。为此,我们需要对教育信息化的转型进行深入思考,厘清教育信息化从1.0到2.0的转型特征。
  1. 转型规模:从“三通两平台”走向“三全两高一大”
  教育信息化1.0时代,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工作更多的是在装备媒体、建网络、建资源、建平台等方面进行信息化基础设备建设。2012年9月5日,刘延东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做了题为《把握机遇 加快推进开创教育信息化工作新局面》的讲话,提出“‘十二五’期间,要以建设好‘三通两平台’为抓手,也就是‘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②。“三通两平台”的推进大大改善了教学信息化环境。教育信息化2.0的基本目标是“三全两高一大”。“三全”指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两高”指通过信息化应用水平普遍提高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实现创新应用;“一大”指*终建成一个“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教育信息化2.0是教育信息化1.0的转型、升级和跨越,不仅包括基础设施和资源等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还包括教育信息化应用、管理信息化、保障措施的建设,对师生的能力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转型重点:从教育数字化转向教育的系统性变革
  教育信息化1.0向教育信息化2.0转型,是从提升教育信息化使用的规模和数量上升到提升应用的质量和效果的过程。教育信息化1.0主要是以基础建设、设备配套、应用探索为中心的教育数字化工作,引入教育教学的外部变量。从本质上来说,它是将信息技术依附在传统教育体系上,指向改善、优化传统教育。教育信息化2.0则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变革的内生变量,通过对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治理模式、教育服务模式对教育生态进行重构,利用信息技术推动内容创新、方法变革、模式创新,*终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并重构新时代的教学结构。
  3. 转型本质:从应用整合转向融合创新
  2019年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校长牵头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建设,围绕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目标制订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教师研修计划,立足应用、靶向学习,整校推进、全员参与,建立适应学校发展需求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新模式,激发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内生动力,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转型要发生本质的变化,是从量变走向质变的过程。我国教育信息化转型的本质即从应用整合阶段转向融合创新阶段。在教育信息化1.0阶段,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教育信息化2.0则要逐步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全方位深度融合,推动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模式变革、教育体系重构,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
  (二)推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信息化领导力必不可少
  随着我国教育发展理念的转变和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进,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思维、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学校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未来学校教育发展战略的制高点。③另外,教育信息化已进入2.0时代,信息化建设更受重视,教育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信息化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新的信息技术的出现不断改变组织内部领导系统的环境条件与状态,从而不断引发领导结构和领导方式的变革,由信息化引起的领导力新变化被称为“信息化领导力”(e-leadership)。④在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中,教育信息化领导力是由领导者自身教育、技术、管理和决策水平决定,受其他利益相关者影响,在组织管理、教学科研、专业发展、评估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一系列能力。总体来说,教育信息化领导力不仅仅是一系列能力的集合,更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坚强力量。
  例如,2019年河南省教育厅印发的《河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明确指出,中小学校是提升教师全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关键,校长是第一责任人;组建校长领衔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围绕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目标,制定并落实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制定校本研修主题,指导教师开展基于课堂教学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组织校本应用考核评价,提升学校管理团队信息化发展规划领导力和信息化指导能力。
  (三)教育信息化领导力是学校领导者能力的重要内容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师者的导师、学校的办学筹划者和组织者,其信息化领导力将引领学校未来的发展进程。⑤此外,学校中层管理团队、基层教师以及学校之外的机构、社团或组织中的相关人员,作为教育教学的组成人员,应自觉地运用信息化理念和技能,通过参与多种活动来影响学生、同事和领导,以促进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学校以及其他教育机构中各群体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对教育信息化发展发挥着推动作用。
  例如,2019年至今河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实施过程中,中小学校依据市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整体规划,着眼“促进教学方式变革”“促进教学效率提升”的教学信息化发展目标,结合学校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实际,制定可实现的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综合考虑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信息技术应用现状、教师年龄结构、学科教学特点等因素,尊重教师专业发展规律,重点围绕多媒体教学环境和混合学习环境的能力点要求,分层分类确定教师全员研修主题和任务。学校教研组根据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教师全员研修主题和任务,确定本教研组研修任务和内容。
展开
目录
目录
CONTENTS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
第二章 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的相关研究 19
第一节 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研究主题的比较分析 21
第二节 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研究视角的比较分析 40
第三节 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研究方法的比较分析 41
第四节 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研究现状的可视化分析 42
第五节 我国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研究的反思 52
第三章 我国教育信息化领导力课程现状分析 55
第一节 我国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课程的发展脉络 57
第二节 我国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课程的应用现状 61
第三节 教育信息化领导力课程存在的问题 68
第四节 我国教育信息化领导力课程需要借鉴国际经验 73  
第四章 美国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学位课程的项目分析 77
第一节 美国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学位培养项目的课程体系 79
第二节 美国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学位培养项目的入学要求 82
第三节 美国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学位培养项目的培养目标 85
第四节 美国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学位培养项目的主要特点 87
第五章 美国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硕士学位课程概述 91
第一节 美国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硕士学位课程学分要求 94
第二节 美国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硕士学位课程的名称与描述 96
第三节 美国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硕士学位课程的内容 98
第四节 美国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硕士学位课程的结构 100
第五节 美国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硕士学位课程的动态调整 105
第六节 美国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硕士学位课程的特点 107
第六章 美国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硕士学位课程发展变革:以CASTLE项目为例 111
第一节 CASTLE项目创立过程 113
第二节 CASTLE课程的设计理念 116
第三节 CASTLE课程的设计开发 120
第四节 CASTLE课程教学的效果 123
第五节 CASTLE课程的完善 125
第六节 CASTLE课程的特点 128
第七章 美国教育信息化领导力评价:课程效果的体现与改进 131
第一节 美国教育信息化领导力评价的反思 133
第二节 美国教育信息化领导力评价的视角 134
第三节 美国教育信息化领导力评价的特征 144
第四节 美国教育信息化领导力评价的发展趋势 146
第八章 美国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硕士学位课程的启示 149
第一节 面向现实:我国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现状反思 151
第二节 分析借鉴:美国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硕士学位课程的启示 163
第三节 开展行动:我国未来信息化领导力课程的实践展望 171
第九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175
第一节 本书研究总结 177
第二节 本书研究不足 178
第三节 未来研究展望 178
参考文献 181
后记 189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秦皇岛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