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浙赣苏区政权建设史》:
7月初,黄道化名陈松寿,以“游医”身份,携带眷属,和邹秀峰等来到贵溪县周坊。他们先住在邵棠家里,不久搬到白沙岗,最后住在降家坪。在黄道的精心指导下,暴动工作获得进展。10月,贵溪的神前、长塘、皇桥、湖塘、泗沥、陈坊、横山、标旗、裴源等村,余江的鸿鹤嘴、鲁家嘴、胡马头等村,万年的葛茅坞等村,都建立了党的支部。11月,中共贵溪区委在周坊太山峰庙举办党员和革命骨干训练班,黄道在讲课中介绍了弋横暴动经验,并阐述了武装夺取政权的意义。1929年3月,中共贵溪临时县委成立,黄道任书记,先后辖贵溪区委、万年特支和余江支部。为充分发动群众,贵溪临时县委举办党员、骨干、活动分子训练班,指导上名字、结团体。春夏之交,农民革命团的组织在贵溪发展到薯铺、塔桥、湖塘、泗沥、陈坊、横山一带;在余江发展到南桥、画桥一带;在万年发展到港下、富林一带。
5月初,国民党“以一团的兵力及3000余靖匪”对信江地区进行第四次“进剿”。中共信江特委认为“要解决白色恐怖的危险,只有扩大苏维埃的领导,苏维埃附近的地方暴动,来里应外合地进攻敌人的战线”,决定党深入领导“目前青黄不接的斗争”,“深入土地革命”,“加紧的领导此斗争成一政治斗争的胜利”,“建立苏维埃”。红军此时由于“本身实力的薄弱不及敌人的强,故避免正面的攻击”,而实行“注意截击交通兵来动摇反动派整个阵线的战略”,“参加苏维埃附近的青黄不接的地方暴动,扩大青黄不接斗争的胜利”①。贵溪、余江、万年的武装暴动是这一时期中共信江特委的重要工作。方志敏来到贵溪县与黄道一起在周坊背后的高山深坞里召开贵余万边区党员代表会议,正式成立中共贵溪县委,仍由黄道任书记,直接领导贵溪、余江、万年三个县的党组织。这次会议还成立了边区暴动总指挥部,黄道任总指挥,同时组建一支10多人的游击队,由原国民党十一连哗变过来的罗明高任队长。方志敏在回忆中说:“因为在方胜峰庙会议的时候,就派了黄道同志秘密去贵溪进行工作,经过一年余的准备,乃成熟了今日的秋收暴动,恰与弋阳的秋收暴动相呼应着。”①
贵余万暴动以周坊暴动为起点。6月6日,周坊暴动爆发。暴动的直接诱因是三天前,地方农民领袖、区委书记邵棠在弋阳县城惨遭国民党杀害,噩耗传回家乡,农民革命团纷纷要求贵溪县委将革命斗争“掀开”。邵棠的遗体于本日抬回周坊,中共贵溪县委立即通知附近三十几个村子的农民革命团召开紧急会议,对武装暴动作了周密部署。当晚,周坊附近各村的农民革命团团员带着梭镖、鸟铳、大刀,衣领上系着红布条,打着灯笼火把,聚集在降家坪。黄道宣布暴动,暴动武装将岭脚底的周龙顺(诨名“水蛇崽”)四兄弟和门上周家的恶霸周铜山(外号“三崽仂”)捉来,并召开群众大会进行公审,判处死刑。
6月7日晨,黄道等指挥农民革命团将周坊一带的地主豪绅捉来,下令他们交出田契、借据、枪支、粮食,并当场处死了妄图负隅顽抗的恶霸地主邵书先。为了巩固暴动成果,黄道等决定兵分四路,扩大暴动范围。第一路,派毕公事、郑克宗、杨松林、孙日庆等人向周坊东南发展,组织横山、老屋叶家、谢家、花屋、毛炉、桥上杨家等地的农民暴动;第二路,派方培龙、黄灿、张贵清、刘炳龙、李咸清、胡应兴等人去余江锦北组织农民革命团进行暴动;第三路,派张德胜、裴雄泰、裴廷标、乐思恭等人去万年葛茅坞、富林一带,发动农民做好暴动准备;第四路,派张新保、张定忠、江天辉等人去薯铺、翁、董一带组织农民革命团暴动,并向余江铁山一带进击。②
7月中旬,中共贵溪县委通过内线获悉翁志高率领贵溪靖卫团将进攻周坊的密报,“开来70余支枪”。黄道考虑到农民革命团成立不久,新组建的一支脱产武装还只有十几个人,人少枪又“土”,虽然有弋横派来支援的红军独立团一个排作骨干,但如果硬打硬拼,胜利把握仍然不大,便决定采取智取的办法,放敌人进村,并派人设宴款待。他命令各地集中的农民革命团、新组建的脱产武装和红军独立团一个排,在离周坊不远的桃园胡家设下埋伏。7月17日晨,当靖卫团在伏击圈内用早饭时,伏兵四起。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