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情怀,沿着正确的方向走下去
人物简介:马鹏斐,清华大学计算机系2014届硕士毕业生,清华大学学生领导力“唐仲英计划”一期学员,毕业后前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工作,2021年6月至今任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从2014年毕业到现在,马鹏斐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通贵乡已经工作7年了。在这7年里,马鹏斐经过乡站办所干事、党委秘书、民生服务中心主任、副乡长、乡长等岗位上的历练,从一名刚跨出校门的大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基层干部,获得了干部群众的广泛认可。马鹏斐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人大代表,关心人民群众生活,心系城乡协同发展。在刚结束的宁夏两会上(编者注:采访时间为2021年2月),马鹏斐积极建言献策,围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外边世界缺我一个不少,多我一个不多,但家乡需要我”
作为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毕业的硕士生,找工作对于马鹏斐来说并不难。临近毕业,马鹏斐获得了阿里巴巴和腾讯两家著名互联网公司北京地区的录用邀请,他却毅然放弃了这两个能在“一线城市”获得“高薪”的工作机会,选择回到家乡宁夏的基层,从事公共服务工作。
“当时,我只是想着要做一个正直的人,脚踏实地,把事情做好,”马鹏斐回忆起最初的思考,“待在大城市,缺我一个不少,多我一个不多,但在西部地区的基层我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明确了要去基层公共服务部门的想法后,马鹏斐积极参与了“唐仲英计划”,成为第一期的学员。该计划为学员们提供了短期实习实践的机会,而他借此机会前往青海省乐都区实习了六周。这六周让他对基层工作有了初步的认知和体验。
“当我真正来到基层工作的时候,才发现困难远比我想得要多。”刚开始的困难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对工作的不熟悉和不了解,二是与群众的交流和沟通障碍。
“当时一度分不清楚沟和渠,还闹过笑话,”马鹏斐说,“而且也有人认为清华学生从中关村到通贵村肯定待不长,是来‘镀金’的,都是花架子。”
为了融入工作,与干部群众打成一片,马鹏斐晚上自己在家里补课,学习农业农村知识;白天跑到田间地头去请教农作物生产规律、渠水怎么来和沟水怎么排等知识。“实地去走,实地去看”是他的工作和学习方法。
“在清华时,常说‘干粮和猎枪’。在工作岗位上,我愈发认识到了清华给予我们‘猎枪’的重要性。”用事去磨炼,用心去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学习和调研,他成了干部群众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在年终干部考核打分中,马鹏斐排在第一名,获得一致认可。
7年之后,再看当初的选择,马鹏斐认为,“在基层工作特别辛苦,但是觉得踏实,能够为老百姓做一些事情。只有坚定信念、保持韧劲、坚守下去,才能经风雨长才干!”正是为家乡做贡献的理想信念支撑着他,让他能够克服困难,融入基层。
“基层工作,不能熄灭创新的火苗”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一次次会议落实、一趟趟走村人户、一项项沟通协调,都需要身处最前线的基层干部推进。这些看似平凡琐碎的小事,最终汇集的却是政策落地、民众受惠的大事。
作为基层工作者,马鹏斐在做好征地拆迁安置、集镇项目建设、产业落地发展等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用信息化思维和手段解决基层各项工作中的痛点和难点。在谈到这些年的工作经历体会时,马鹏斐说道:“在基层工作,既要‘敢战’更要‘善战’,面对基层问题要冲破思维惯性和传统路径依赖,贡献青年人的创新思维,展现青年人的朝气活力。”
P1-2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