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肩腰腿痛名医特色绝技》:
肩周炎主要病理机制为关节囊及周围组织的退行性变、肌腱腱鞘充血、水肿、细胞浸润,甚至纤维化、腱鞘增厚,导致粘连的形成。根据病理变化将病程分为3个阶段。①急性期。以炎症为主,持续2.5~9个月,表现为逐渐加重的肩周疼痛,日轻夜重。②粘连期或冻结期。以粘连为主,持续4~12个月,疼痛逐渐缓解,而以渐进性主动和被动肩关节活动度降低为特点,外展、外旋及后伸内旋动作受阻明显;③缓解期。持续5~26个月,疼痛不甚,肩关节活动度逐渐恢复,有的可表现出关节挛缩。肩周炎有自限性的特点,未经治疗者整个病程为12~42个月,平均30个月。但即使病情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仍有约60%的病例不能完全恢复正常,患肩活动度低于对侧正常肩关节。
中医治疗肩周炎具有丰富的经验,总结了大量具有鲜明特色的疗法。推拿是目前治疗肩周炎临床最常用的方法,根据本病分期特点,手法有所侧重。急性期以止痛为要,手法宜轻柔,以按摩穴位和弹拨阿是穴为主,可迅速疏通痹阻之经络;粘连期主要是以松动粘连和滑利关节为主,选用中重度手法以作用到深部组织,同时结合扳法、摇法等被动手法以松粘解挛;缓解期则是减轻疼痛和恢复活动度并重,防止肌肉和关节囊的挛缩。
针灸是使用频率较高的方法之一。近端取穴常选用烧山火、恢刺、齐刺、合谷刺、雀啄刺、苍龟探穴等刺法,远端取穴多用动气针法。治疗遵从针刺治痛的普遍规律:第一,肩关节局部或邻近取穴以及耳穴,多选用皮下斜刺或沿皮下透刺,这在肩周炎的针灸治疗中虽然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但还没有成为普遍自觉遵守的规范。第二,远端取穴要强刺激,同时配合患肢运动,这是痛证针刺治疗中的关键环节,特别是在急性痛且选穴部位与穴位一般主治规律不合时。第三,远端穴位作用的特异性表现为一定区域内的动态敏感点,而不是固定的穴位。关于针刺选穴有以下两点值得一提:“条口透承山”被视为治疗肩周炎的特效穴,而后来相继发现的“肩痛穴”“中平穴”“胆蛔压痛点”“下巨虚”等也具有同等疗效,这些穴位实际上正是20世纪50年代“肩凝压痛点”的再发现,即在足三里穴下方,偏腓侧的较大区域内的压痛点。目前资料来源报道针刺治疗肩周炎常用的小腿部穴至少有11个之多,也就是说,只要是下肢部可以产生较强针感的穴位都可以起到同样的作用,不独条口一穴。如果探查不出压痛,即可在此穴附近选针感好的穴位或部位针刺。刺激强度加上活动至关重要,比穴位本身更重要。当然,循经取穴疗效更好。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