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明《太医院志》考释
序(朱儒)
国有史,郡邑有志。志者,识事者也,则贤与不贤,皆当辨其大小。余不贤,滥竽医林,念上之不能阐明道德,以绍明圣之传;次之又不能摛藻掞葩,以畅文明之化;下之又不能述所业,演成一编,发前贤所不发。独谓今六部诸司各辑有《职掌》,医院无有也。将无谓医药之书,自《素》《难》《本草》而下以至诸禁方,则秦皇之所不忍烧而龙宫之所不能秘,彰彰著者邪?虽然,医院在宋,列之翰林[一];明兴,斟酌至再,始定今制[二]。非谓保皇躬以寿国脉,因寿天下,责綦重乎哉!故禄秩列于卿寺[三],而恩赍宠锡往往出异数。即如习业、铨补、采访、侍直、差委诸事,载在《会典》矣。语云:奉法循理,亦可以为治。凡籍院中者,尤所当竞竞,是何可无述焉?遂不揣而志医院事,非敢比于贤也。若夫医学,自有《素》《难》诸方书在,余实不能更编演矣。
万历甲申岁春月
太医院院使檇李朱儒宗鲁甫[四]撰
【校注】
[1]摛(chī吃)藻铺陈辞藻。汉 班固《答宾戏》:“虽驰辩如涛波,摛藻如春华,犹无益于殿*也。”
[2]掞(shàn善)葩亦作掞藻。铺张辞藻。
[3]《素》《难》《本草》指中医古代经典著作《素问》《难经》《神农本草经》。
[4]秦皇即秦始皇嬴政。《史记 秦始皇本纪》载,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下令焚毁书籍,“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5]龙宫用唐代孙思邈典故。《太平广记》载,孙思邈曾救昆明池龙,得龙宫仙方三十首。
[6]綦(qí其)极,很。
[7]会典指《大明会典》,有正德、万历两种。
[8]语出《史记 循吏列传》,原文为“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意为按规矩、法度,就可以实现良好的管理,不必严刑竣法。
[9]竞竞小心谨慎貌。明张居正《请稽查章奏随事考成以修实政疏》:“百执事亦皆竞竞务修其职业。”
[10]万历甲申公元1584年。
[11]檇(zuì*)李古地名,今浙江嘉兴,嘉兴在春秋时期称檇李。
【考证】
[一]《宋会要辑稿》职官三六载,北宋设翰林医官院,隶礼部,元丰五年(1082)改为翰林医官局,掌供奉医药及承诏视疗众疾。“所掌自祇候至和安大夫二十二阶医官宿直看验诸般差使,奏荐、封赠、磨勘、酬奖、升改服色、致仕、遗表、臣僚举试医人、注拟诸州驻泊、去失审实、叙理官资等。”①其职责相当于明清时期的太医院。
[二]明朝太医制度几经变化。朱元璋初建立政权时,沿袭元朝制度,实行医户制,设医药提举司管理医户人员。医学提举司设提举(从五品)、同提举(从六品)、副提举(从七品)、医学教授(正九品)、学正、官医与提领(均为从九品)等。不久,“医药提举司”改为“太医监”,设官有少监(正四品)、监丞(正六品)。在朱元璋称帝之前的吴元年(1366),又改称为“太医院”,设官有院使(正三品)、同知(正四品)、院判(正五品)、典簿(正七品)。洪武十四年(1381)太医院主管官员改为设太医令一人,丞一人,吏目一人,属官御医四人。洪武二十二年(1389)又改太医令为院使,改太医丞为院判。此后基本未变。
[三]太医院属礼部管辖。礼部下有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其主管官员称为“卿”。按《明史 职官志》,太常寺卿为正三品,光禄寺卿为从三品,鸿胪寺卿为正四品。太医院使后来虽为正五品,但与各寺并行,故称“禄秩列于寺卿”。
[四]朱儒(1515—1591),字宗鲁,浙江嘉兴人。是本志的作者。曾任东阁大学士、首辅及太子太师的申时行为其撰墓志铭,现附于后。据记载朱儒幼时家贫,后得僧人杨时升教其医术。嘉靖时,其同族朱恭担任太医院院判,将朱儒招入太医院为医士。隆庆辛未年(1571)授太医院吏目,万历丁丑年(1577)任御医,万历己卯年(1579)任院判,万历甲申年(1584)任太医院院使。其子朱国祚在癸未科(1583年)获廷试第一,后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理机务。又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大学士。朱儒因朱国祚得赠太保大学士。
附奉政大夫太医院院使朱君墓志铭(申时行《赐闲堂集》卷29)
嘉靖中,余为史官,适内子病,欲遍求长安中医,无所遇。已得檇李东山[1]朱君,投数剂,竟愈。余于是始交欢君,久而益习,与之言,竟日不厌。色温而气和,恂恂如也,视其息,深深如也。时或称引典故,衡事当否,扬扢当世士,微婉而曲中,乃益知君蕴抱类有道者。越三十年,君既以积资为院使,称大夫,而季子修撰君登第。君冁然谓余:“吾始愿不及此,若幸满考徼,恩及先人,即奉骸骨以去。”余时亦抗疏乞归,因谓君:“得命之日,与子偕往。”比余既获请,而君以前一日卒,悲夫!卒之明年,修撰君奉君以葬,而手事状来征铭。余之交君父子间谊至笃也,铭恶可已?
君讳儒,字宗鲁,东山其号。先世家苏之吴江,后徙嘉兴之秀水,自高祖煜始。煜生福缘,福缘生恭。恭生彩,号慕萱处士,以君贵,赠太医院使,母王氏赠宜人。君自少端雅,有市人奇其相曰:法当贵。比长,布举子业,习岐黄家言。数为里中人治病,病良已,名称籍籍然。君雅欲游京师,一昔梦捧日,日光煊赫而不甚重,私自念轻清体固尔耶?觉以语人。占者曰:此近君之象也。乃装如京师。适大疫,君所治无不立起,蹐门求治者甚众。而昀奇验者,慈溪少傅袁公病腹痛不可忍,诸医环侍,莫能治,君药之,诘朝而愈。宗伯秦公欲试君术,令遍视其家人,至公伯子,乡进士,惊曰:脉有死法,当不踰旬。时伯子固无恙,相视而笑。及旬,果卒。秦夫人病若娠十有四月,君脉之曰:积痰也。下之而愈。一时名声大噪都下。
嘉靖甲寅,乃以医士入院,给事重城工所及会同馆,凡六年。隆庆辛未试礼部昀,授太医院吏目,供事内殿。万历丁丑,以秩满授御医,己卯擢院判,寻进院使。
上尝览方书中奇药,及左右以秘方进者,数诏问君。君言诸药多燥,非至尊所宜服,再疏陈不可状,乃止。上尝御文华殿暖阁,召君切脉,脉已,君奏言:圣体病在肝肾,宜宽平以养气,安静以益精。上首肯之,命左右记其语。
上尝静摄宫中,或非时召君,或令内侍传旨,命君和剂以进,靡不立奏功。上喜,尝赐食内殿诸医,至君独曰:朱某勤劳,特与一席。其见宠遇如此。潞王疾,受诏往治,寻愈,有白金之赐。自两宫太后及后妃公主,率令中涓言状,从君受方。凡所治疗,别有籍,多不载。盖出入禁掖调护上躬者二十有一年,而卒年七十有七。其生为正德乙亥,卒之日则万历辛卯某月日也。
配唐氏,赠宜人。子男四人。长国祯,庠生,娶杨氏,继施氏,次国祥,庠生,娶杨氏,继金氏、贾氏,唐宜人出;次国祚,翰林院修撰,娶何氏,封安人,其生母曰王氏,以子贵,赠安人;次国礼,聘缪氏,侧室钟出。孙男五人:大启娶陆,大谟聘徐,大烈聘茅,大猷聘包,大观聘李,余外孙也。孙女二人,曾孙女一人,尚幼。其葬以万历壬辰某月日,墓在郡城长水之原。
余观史迁传仓公,称其人圣儒,治病皆有神验,而独以无后自伤。班史称楼君卿能诵方书十万言,顾以遍交五侯,为世所诋。乃君用方术显,公卿争折节致君,君投剂而退,一无所濡迹,当世多其长者。而又以经术教修撰君,有闻于时,其福泽未艾也。非醇德至行,畴能当此者乎?是宜铭。
铭曰:医术致身,而轨于儒,抱朴含和,闇然若愚。出入禁庭,翼翼瞿瞿,执艺献规,天子曰俞。优锡宠褒,梦日之符。亦有嗣贤,奋于天衢,降福穰穰,德音不渝。我铭其藏,贲于幽墟。
【校注】
[1]东山朱儒号东山。
[2]恂恂(xún旬)恭谨温顺貌。
[3]深深深沉貌。《庄子 大宗师》:“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
[4]扬扢(jié洁)扬抑,褒贬。
[5]蕴抱怀藏抱负。
[6]大夫此指奉议大夫,文散官衔。明制,正五品初授奉议大夫,升授奉政大夫(《明史 职官志一》)。朱儒初任太医院使,当为奉议大夫。
[7]修撰指朱儒第三子朱国祚(1559—1624),字兆隆,万历十一年(1583)中状元后,授翰林院修撰。
[8]冁(chǎn产)然笑的样子。
[9]考徼即考核。徼,当作“覈”,即“核”的异体字。
[10]《明史 申时行传》载,万历十九年(1591),众多大臣上表要求神宗立储,内阁也上疏,并列申时行名字于首,实则申时行并未参与。事情触怒神宗,将原定立储的计划再推后。后申时行上书密奏,说明不知此事,并认为皇帝不必受众臣影响。其他官员得知后上表弹劾申时行排陷同官,神宗虽处分上表官员,但申时行极力要求罢职,后被允准。
[11]籍籍形容名声盛大。
[12]昔当作“夕”。
[13]蹐(jí脊)小碎步,形容小步急行。
[14]少傅袁公指袁炜(1507—1565),字懋中,号元峰,浙江慈溪人。曾任礼部尚书,后晋少傅兼太子太傅、建极殿大学士。
[15]诘(jié结)朝(zhāo招)早晨,亦指次日晨。《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戒尔车乘,敬尔君事,诘朝将见。”杜预注:“诘朝,平旦。”。
[16]宗伯秦公指秦鸣雷(1518—1593),字子豫,号华峰,浙江临海县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第一名,授翰林院修撰,隆庆五年(1571)任南京礼部尚书。礼部尚书又称宗伯。
[17]嘉靖甲寅公元1554年。
[18]重城工所修筑城墙的工程部。《日下旧闻考》卷38引明《工部志》载:“嘉靖三十二年(1553)筑重城。”同卷引《明世宗实录》:“四月 (严)嵩等乃自诣工所视之。”朱儒被太医院派驻工所从事医疗。
[19]会同馆明朝接待藩属贡使的机构。朱儒曾被派驻会同馆从事医疗。
[20]隆庆辛未公元1571年。
[21]万历丁丑公元1577年。
[22]己卯公元1579年。
[23]潞王指朱翊镠(1568—1614),万历帝同母兄弟。隆庆四年(1570)受封潞王,万历十七年(1589)二十二岁时就藩卫辉府。
[24]中涓(juān娟)原指宫中负责清洁洒扫的太监,后多指宦官。
[25]禁掖(yè夜)宫中旁舍。亦泛指宫廷。
[26]正德乙亥公1515年。
[27]万历辛卯公1591年。
[28]万历壬辰公1592年。
[29]史迁指司马迁《史记》。书中《扁鹊仓公列传》载名医淳于意被诬陷入刑,将押送长安,“意有五女,随而泣。意怒,骂曰:‘生子不生男,缓急无可使者!’”
[30]班史指班固《汉书》。书中《楼护传》载楼护(字君卿)少年时就读过数十万字的本草、医经、方术书籍,医术高明。任京兆吏时,结交外戚王谭、王根、王立、王商、王逢“五侯”。
[31]濡迹滞留。
[32]畴能犹“安得”。
[33]闇然沉默貌。
[34]翼翼恭谨貌。
[35]瞿瞿勤谨貌。
[36]俞指上古名医俞跗,后世作为良医的代称。
[37]穰穰(ráng瓤)丰盛貌。语出《诗经 周颂 执竞》:“降福穰穰。”
[38]贲(bì必)于幽墟贲,文饰。幽墟,指坟墓。
序(罗必炜)
自巫彭[1]肇作医,轩皇[2]使岐伯尝味草木、典药疾,而经方、本草之书咸出焉。晋郭景纯谓之为鸿术[一],故曰:“上医医国。”《周礼》设官,医师之制独详[二],宋命其院曰“翰林”,斯荣甚矣!
国朝不啻再三更定,着为令。然而殊恩异赉,有非他司所敢望者。赠少宗伯[3]朱公以医起家,视院事昀久,有良史才,足以铺张盛美,著为《太医院志》一卷,分十有三考:曰建官、曰恩异、曰秩禄、曰习业、曰铨补、曰采访、曰侍直、曰差委、曰药材、曰著述、曰谏诤、曰应试、曰礼仪,详哉!其言之其意,欲人习医国之事者,以究极于经方之旨,寿国以寿天下,斯称鸿术,以毋负其官哉!会与宾甫罗君[三]校而梓之,不揣谫劣,序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