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电能因具有易于变换、传输及控制的特点而得以广泛应用。电的应用要通过各种电器件(device)、元件(element)构成电路来实现。为了正确、合理和更有成效地利用电能,就必须具备有关电路的基本知识。
本章讨论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主要内容包括:电路组成及电路模型;电流、电压和功率等电路主要物理量;电源的工作状态;欧姆定律及基尔霍夫定律;理想电路元件。本章内容是分析与计算电路的基础。虽然本章的内容一般都以直流电路为例,但这些电路理论同样适用于交流电路。
1.1 电路及电路模型
1.1.1 电路的分类
顾名思义,电路(electrical circuit)是电流流经的路径。电路种类繁多,简单的如电阻串联、并联电路、照明电路等,而较复杂的电路常称为网络。
依据供电电源的形式,电路可分为直流(direct current,DC)电路和交流(alternating current,AC)电路。直流电一般指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的电压或电流,即恒定直流,有时也泛指单方向脉动或缓慢变化的电量;交流电泛指大小和方向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的电压或电流。
依照国家标准,用大写字母表示直流物理量,如电压U、电流I、电动势E、功率P等;用小写字母表示大小或方向随时间变化的物理量,如电压u、电流i、电动势e、功率p等。如图1.1所示的电流波形中,图1.1(a)是恒定直流;图1.1(b)是脉动直流;图1.1(c)是正弦规律变化的交流电流;图1.1(d)、图1.1(e)是非正弦波形的交流电流。
按照电路中元件的性质,电路可分为线性电路(linear circuit)和非线性电路(nonlinear circuit)。线性电路可用线性代数方程或线性微分、积分方程来描述;非线性电路无法用线性方程来描述,如大部分含半导体电子元件的电路就属于非线性电路。
根据电路所处理的信号性质,电路又可分为模拟电路(analog circuit)和数字电路(digital circuit)。模拟电路处理随时间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数字电路处理脉冲数字信号,是不随时间连续变化的跃变信号。
1.1.2 电路的组成及作用
实际电路是由各种电工设备或元器件按一定方式连接而构成的。不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电路,一般由电源(source)、负载(load)和中间环节三个部分组成。
电源:提供电能,是将热能、核能、水能、化学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成电能的设备,如发电机、蓄电池等。除此之外,能够产生和输出电信号的各种信号源也统称为电源,信号源是将声音、温度、压力等物理量转换为相应的电信号(电压、电流或其他电参数)的设备,如话筒、接收天线等。
负载:吸收或转换电能,是取用电能并将其转换成机械能、热能、光能等其他形式能量的设备,如电动机、电炉和照明灯等。扬声器和显像管等一类接收和转换信号的设备也是负载。
中间环节:是连接电源和负载的部分,对电能进行输送和分配,对信号进行传递,对电路进行保护等。中间环节*简单的可以是两根导线,也可以是由输电线路、变压器和开关等设备组成的较复杂的中间环节。
电路的一个作用是实现电能的传输、转换与分配。如电力系统中的电路,发电机作为电源,将热能或原子能等转换成电能,经中间环节(输电线和变压器等)升压传输到各变电站,再经变电站变压器降压后送到用户的各种取用电能的设备,各用户负载将电能分别转换成光能、机械能、热能等。
电路的另一个作用是完成信号的传递和处理。如无线电接收设备的电路,收音机的天线把接收到的载有语言、音乐的电磁波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通过中间的放大电路等对信号进行传递与处理,送到扬声器还原为声音信号。
电路中电源或信号源推动电路工作,称为电路的激励(excitation);电路中所产生的电压和电流称为响应(response)。在已知电路结构及电路元器件参数的条件下,分析电路的激励和响应之间的关系就是电路分析的内容。
1.1.3 电路模型
构成实际电路的电工设备或元器件的电磁性质比较复杂,大多数元器件同时存在多种电磁效应,不易于分析理解。为了便于分析问题并用数学描述,对实际电路元器件应进行抽象、简化,突出其主要电磁性质而忽略次要因素,将其本质特征用理想化的电路元件(circuit element)近似代替。
每一种理想电路元件只表示一种电磁特性,如用电阻元件表示消耗电能的电磁特性;用电容元件表示存储电场能量的电磁特性;用电感元件表示存储磁场能量的电磁特性。每种理想电路元件均有各自精确的数学定义形式,因此使得用数学方法分析电路成为可能。常用的理想电路元件主要有电阻元件、电容元件、电感元件和电源元件(电压源、电流源)等,后面将逐一加以介绍。
电路模型(circuit model)就是用理想电路元件及其组合代替实际电路的电工设备或元器件,把实际电路的本质特征抽象出来所形成的理想化的电路。以后电路分析、研究的对象都是指电路模型,简称电路。用规定的电路图形符号表示各种理想电路元件,得到的电路模型图就是电路图。
图1.2(a)就是一个简单的实际电路,其中,干电池(电源)经导线(中间环节)向灯泡(负载)供电。相应的电路模型可由如图1.2(b)所示的电路图表示,其中,电池理想化后可用内阻为RS、源电压为US的电压源代替;灯泡可用电阻值为R的电阻元件代替,连线是理想化的导线(电阻值为零)。
建立电路模型是电路分析的基础,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实际电路,都可以抽象成理想电路元件组成的电路模型。
1.2 电路的主要物理量
电路分析中常用到的主要物理量包括电流(current)、电压(voltage)、电位(potential)、电动势(electromotive force,EMF)、电功率(power)等,它们的定义在物理学中描述得很清楚,在此仅简要说明其基本概念。
1.2.1 电流、电压及其参考方向
1.电流
电路中电荷的定向有规则运动形成电流。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定义为电流强度,简称电流,用i表示。如果电流强度不随时间变化,则这种恒定电流简称为直流,用大写字母I表示。
在国际单位制(SI)中,电流单位为安培,简称安(A),有时还用千安(kA)、毫安(mA)、微安(μA)等单位,各单位间换算关系为
物理学中,电流的实际方向规定为正电荷运动的方向。
2.电压
电压是衡量电场力移动电荷做功的能力的物理量。如图1.3所示,电场力把单位正电荷从A点移到B点所做的功就是A点到B点间的电压,用 表示;直流时表示为。
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压的单位为伏特,简称伏(V),有时还用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等单位,各单位间换算关系为
实际上只要存在电场,电场中两点之间就有电压,而与是否存在受力电荷无关。
在电路中如有接地点(零电位点),则电路中任一点A到接地点之间的电压称为A点的电位,用表示;直流时表示为。A点到B点间的电压又可以表示为A、B两点的电位之差,即
(1.1)
电压的实际方向规定为电场力移动正电荷的方向,是由高电位端指向低电位端,即电位降低的方向。
3.参考方向
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实际方向(actual direction)是客观存在的,对于一些一目了然的简单电路可以直接确定。但对于较为复杂的电路,往往很难事先直接判断出某一段电路或某一元件上电流、电压的实际方向;而且对于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变化的交流电,在电路图中更是无法直接表示出电流、电压的真实方向。因此,在分析计算电路时,可先任意选定电流、电压的一个方向作为参考方向(reference direction),或称为正方向。
在电路图中用箭头来标出电流的参考方向;用“+”“-”极性来表示电压的参考方向,“+”极性端称为高电位端,“-”极性端称为低电位端。图1.4是设定的电路元件中电流i及其两端电压u的参考方向。
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在设定时都具有任意性,二者彼此独立。如果将一段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选为一致,称为关联的参考方向(associated reference direction)。如图1.4(a)所示电路中电压u参考方向与电流i参考方向相同(都是从a到b),因此,电压与电流的参考方向是关联参考方向。如图1.4(b)所示电路中电压u参考方向与电流i参考方向相反,因此是非关联参考方向。
由于所选的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不一定与实际方向一致,所以有如下规定:如果电流、电压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一致,则电流、电压的值为正;反之,如果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则值为负。因此,在参考方向设定好之后,电流、电压成为代数量,其值有正负之分,并且根据电流、电压的正负值也能反映出电流、电压的实际方向。
例如,在图1.4(a)中,若,表明电流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是一致的,即从a流向b;若,则表明电压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是相反的,即从高电位b点(实际“+”极性)指向低电位a点(实际“-”极性)。
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还可以用双下标表示,例如 表示a、b两点之间电压的参考方向是从a指向b,也就是a点的参考极性为“+”、b点的参考极性为“-”;而 表示参考方向选为由b指向a,因此。
以后在进行电路分析时,完全不必先考虑电流、电压的实际方向如何,而一定要先设定出它们的参考方向,根据参考方向求解电路,计算结果的正负值与设定的参考方向相结合,就能明确地表示出电路任何时刻的电流、电压的大小和实际方向。
1.2.2 电位
电位是电路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在分析某些复杂电路时,应用电位的概念,可电位使计算简单方便。在电子电路中,更是常用电位的概念来分析问题,例如通过晶体管三个电极的电位高低来分析晶体管的工作状态。
前文中提过,电路中任一点到接地点(零电位点)之间的电压称为该点的电位。在分析计算电路时,常常假定电路中某一点的电位为零,该点称为参考点,则电路中任一点到参考点间的电压即为该点的电位。电路中参考点(设定的零电位点)也可以称为接地点(并非真与大地相接),用符号“⊥”表示。
需要说明的是,电路中参考点是可以任意选定的,一经确定之后,电路中其他各点的电位就确定了。但是如果参考点改变,其他各点的电位亦随之改变。在电路中不指明参考点而谈某点的电位是没有意义的。
例1.1 电路如图1.5所示,已知,试分别以A点和B点为参考点,求A、B、C各点的电位及电压。
解:若取A点为参考点,即,则
若取B点为参考点,即,则
由此可见,参考点选择的不同,电路中同一点的电位也会随之而变,即电位的高低是相对的;而两点间的电压(即电位差)是不变的,是绝对的。
引入电位概念后,有时不画电源而采用电位表示的电路来简化电路图的画法,这一点在电子电路的分析中得以广泛应用。如图1.6(a)所示的电路可以简化为如图1.6(b)或图1.6(c)所示电路,不画出电源,各端标以相应的电位值。
1.2.3 电动势
电动势是表示电源性质的物理量。如图1.3所示电路,在电源外部,电场力推动正电荷从电源正极流出,*后流回电源的负极。为了在电路中保持持续的电流,电源内部存在的电源力将正电荷从电源的负极移到正极。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电源力将单位正电荷从低电位端(图1.3中的B点)经电源内部移到高电位端(图1.3中的A点)所做的功,用e表示;直流时表示为E。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