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境)、喻体(打比方的事物或情境)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构成比喻的条件:第一,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比喻词。例如“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她的性格很像母亲”,这两个句子虽然有比喻词“好像”“像”,但并不是比喻句。第二,甲和乙必须有相似之处。
比喻通常有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1.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如、似、若、仿佛、犹如”等连接,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一样。例如:
①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②夜晚的喀纳斯神秘而美丽,天空中繁星闪烁,像是无数颗明亮的眼睛在一眨一眨的。
③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为、成了、变成”等连接,有时不用比喻词。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例如:
①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②5月里,夜幕降临之后,这个大池塘就变成了一个大乐池,各种鸣声交织,震耳欲聋。
③困难是弹簧,你软它就强。
3.借喻
不出现本体和喻词,直接用喻体代指本体。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例如:
①一旦把敌人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这里“鲜红的太阳”喻指新生的社会制度。)
②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虎豹”和“熊罴”分别喻指帝国主义和修正主义,既形容了它们的凶恶,又点明了它们反革命、反人民的本质。)
③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翡翠”喻指海水与巨浪。)
④他(闻一多)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里的“开文化药方”指的是从文化上寻找救国救民的方法。这一比喻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二)比拟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方式。被比拟的事物称为本体,用来比拟的事物称为拟体。它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比拟具有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的作用。
1.拟人
将事物当作人来写。例如:
①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②硬币正悄然“退休”。
③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④月亮一露脸,满天的星星惊散了。
⑤没有被阴云吞噬的晴空中,还有几个星星在发抖;西边林梢上那一钩细眉般的新月,也好像在打着哆嗦。2.拟物将人直接当作物,或将此物当彼物来写。例如:①别哭了,干打雷不下雨。②桃脸儿通红,樱唇儿青紫,玉笋纤纤不住搓。③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④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⑤如今那些写作的女人,生长在不凋的花坛上,四季如春地绽放着,姹紫嫣红的花瓣衬着周围繁茂葱郁的绿叶,显得越发地鲜活。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