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科学经济学可以解决赚钱的问题?
传统的经济学之所以不能解决如何赚钱的问题,原因在于其大量基本概念本身就是错误的。价格、价值、供给、效用……这些都是把经济规律给掩盖起来,而不是揭示出来的概念。
不仅价格只是表象,而且要重新理解 “产品的价值”。经济过程中真正存在和起作用的是“差价”。
价格只是商业链条上所有环节差价的累积(要想显得学术水平更高点,也可称为“求和”“积分”)。
价值只不过是商人要实现自己的差价而给买家和社会的一个心理安慰和说词。所谓某个商品“值这个价”的真正本质含义是:你只有用这个价格买了我的产品,我想获得的差价才能实现。
交换不符合“等价交换规律”,而是“差价交换规律”。
赚钱就是赚“差价”,而不可能赚等价。并且反过来,一切能赚的钱都来源于差价,而不会是别的。差价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动力之源。水之所以流动是因为存在落差和势能,电之所以流动是因为存在电压差。一切商业交换和产品流动的动力都不是要去换得等价的东西,更不是要让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方程有解,而只是因为存在差价。
成交价格不是供需曲线相交的均衡点,而是因为它对买卖双方都存在自己所需要的差价,也就是同一个价格对买卖双方的差价意义是相反的,卖方获得了增值的差价,而买方获得了便宜的差价。
现实社会的行业里有两个总是把社会福利挂在嘴边,一个是彩票,另一个是赌博。学术领域只有一个学科总是把社会福利挂在嘴边,这就是数理经济学。而大量有能力持续不断地在为社会创造福利的科学分支都没把社会福利总是挂在嘴上。
数理经济学把自己定义为研究稀缺的资源如何分配。如果资源真是稀缺的,还需要经济学家们来研究如何分配吗?事实的真相或许是很残酷的,真正稀缺的资源,可能根本就不是经济学家们解决的问题,而是政治家、外交家甚至战略家和军事家们去解决的。如果稀缺的资源不能通过科技和企业的创新去把它们变成不稀缺的,怎么可能去谈论让整个社会真正享受到相应的社会福利?因此,科学的经济学不是研究稀缺的资源如何分配,而是研究如何把稀缺的资源变成不稀缺。市场与社会福利是两码事,它们统一不统一在于人们的主动努力和创造,而不在于经济学家们的数学证明。
真正的科学不是去歌颂一个看不见的神灵,而是用看得见的测量手段把所要研究的对象看清楚。经济学家们应当明白,任何歌颂一种看不见的神灵的行为,都属于一种宗教,而绝不可能是科学。如果他们认为这种歌颂是值得做的事情那也可以,但请把自己的学问名称改成“数理经世教”,而不要占用“经济学”这个专业的学科名称。因此,科学经济学不是提出了一个新的经济学观点或理论,而是以科学的标准重新定义和重建了经济学这门学科。
更重要的是,只要我们简单考察科学技术最普遍的基本规律就会发现,任何科学规律本身都不可能自动地符合人类社会的福利。对规律的利用都是一个“技术开发”的过程,以解决必然存在的各种技术问题,包括增强品质——如何充分稳定地使有利方面发挥作用,消除负作用——不利的方面如何克服和抑制。
因此,科学经济学如果要有实际意义,其核心任务不仅不是去证明市场机制可以自动实现社会福利,甚至自动使这种福利最佳化,反而是发现和研究天然的市场规律中有什么缺陷,以及有害于社会福利的方面,从而不断创新市场管理体系去解决这些问题。这并不是什么“市场失灵”,而是一切科学规律都是这样。例如,核反应不可能自动有利于社会福利,而是要有大量技术研发工作去克服潜在的安全性问题和效率问题,才能实现核能的有效利用。
市场机制可以用来增进社会福利,也可能产生极大的负作用,甚至可以开发成为一种强大的武器来攻击一个国家,导致其崩溃。鼓吹绝对的市场化,如同鼓吹只要是核反应就一定有利于社会福利一样荒谬至极。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