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致敬古希腊哲学大师的天才之作。
希腊哲学和希腊悲剧,是希腊文明的一体两面,共同铸就希腊文明的辉煌。然而长久以来,前苏格拉底哲学也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尼采为此进行了长时间的研究,甚至无畏地涉猎数学、力学、化学原子理论等学科,最终依靠流传下来的残篇断简,重建了以赫拉克利特为代表的古希腊哲学家史。在他看来,哲学中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不是体系,而是哲学家的个性——他们真正地活过,触及了人生的本质,体现了人性的伟大,足以启迪全人类。
其他民族出圣徒,希腊出哲人。要领略原汁原味的哲学,就必须回到柏拉图以前。
要知道哲学是什么,哲学应该是什么,好的办法是看一看希腊人的榜样。希腊人是典型的哲学民族。他们为了生活,而不是为了博学从事哲学,凭借对生命的关切,凭借一种理想上的生命需要,约束了他们的原本贪得无厌的求知欲,从而创造了典型的哲学头脑。他们以行动表明,哲学按其实质不是知识,而是生活方式。——周国平
精彩复原古希腊哲学家群像,重获和再造那些伟大的天性、伟大的人。
在尼采笔下,古希腊大师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阿那克萨哥拉、恩培多克勒、德谟克利特……这样一个惊人理想化的哲学群体徐徐走来,带我们重新认识宇宙,重新思考生存究竟有何价值。他们孤独而卓绝,如同希腊悲剧中的英雄,其伟大在于,每一个人都具有的独创性,体现了哲学上的一种原型,尼采称之为“纯粹的典型”。
哲学家周国平翻译并撰写长篇导读,带你读懂原著。
知名作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周国平是中国研究尼采的学者,译文准确、优美、流畅,再现尼采的诗意和激情。两万字长篇导读,详解原著主要观点和创作背景,带读者走近尼采,了解原著背后的故事。
海报:
《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是尼采的一部早期著作,写于1873年,未完成,生前未出版。在《悲剧的诞生》出版后不久,尼采的研究重心从希腊艺术转向了希腊哲学。他将目光锁定在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即前柏拉图时期。尼采深信,二者在精神上同源,共同造就一种真正能够统率和指导人生的文化。他依靠流传下来的残篇断简,尝试复原前柏拉图哲学家的群像,带我们走近和重获那些伟大的天性、伟大的人。本书和《悲剧的诞生》一起,向我们展示了尼采哲学思想的希腊渊源。
1、如果一位哲学家感到骄傲,那就确实是一种伟大的骄傲。他的创作从不迎合“公众”、群众的掌声或同时代人异口同声的欢呼。空谷足音乃是哲学家的命运。
2、你们首先必须有一种文化,然后才会体会到哲学想做什么和能做什么。
3、哲学所寻求的是神圣而无用的东西,它的使命是给“伟大”立法,也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那种使人的生命成其伟大的东西是什么,人怎样生活才算得上是伟大的?
4、 哲学家的伟大不取决于人类对他的态度,而人类的伟大却取决于它对哲学家的态度。哲学家的骄傲莫过于此了。
5、哲学家试图倾听世界交响乐在自己心中的回响,然后以概念的形式把它投放出来。当他像雕塑家一样静观,像宗教家一样怜悯,像科学家一样探测目标和因果关系之时,当他觉得自己膨胀为宇宙之时,他仍然保持着一种沉着,能够冷静地把自己看作世界的镜子。
6、在这个民族看来,一种敏锐的品尝和辨别的能力,一种杰出的区别能力,构成了哲学家特有的艺术。如果把那种在涉及自己的事情中善于发现利益的人称为聪明人,那么,哲学家不是聪明人。
7、一个时代,如果它苦于只有所谓普及教育,却没有文化,即没有贯穿其生活的统一风格,那么,它就根本不会懂得拿哲学来做什么正确的事。当哲学被真理的守护神本身在大街和市场上宣告出来的时候,就尤其如此。
8、在这样一个时代,哲学毋宁说始终只是孤独的散步者的学术自白,是个别人的侥幸的战利品,是隐居的密室,或者是老态龙钟的学者与稚子之间无害的唠叨。没有人敢于身体力行哲学法则,没有人怀着一种单纯的男子气的忠诚以哲学方式生活。
9、整个现代哲学思考都是政治性的和警察式的,都被政府、教会、学院、习俗、时尚以及人的怯懦束缚在学术的表面,始终停留在叹息“但愿如何如何”或者认识“从前如何如何”上。
10、哲学通过选择和析出异常、惊人、困难、神圣的东西而使自己区别于科学,就像它通过重视无用的东西而使自己区别于聪明一样。科学没有这样的选择,没有这样的精细味觉,它在不惜任何代价求知一切的盲目欲望支配下冲向一切可知之物。相反,哲学思维却永远立足于最值得认识的事物,立足于伟大重要的认识。
11、哲学一心越过经验的樊篱,奔赴那魔术般吸引着它的目标。它利用容易到手的支撑物,希望和预感都加快了它的步伐。从事计算的知性却气喘吁吁地跟在后面,寻觅更好的支撑物,也想到达更具灵性的伙伴业已到达的那诱人目标。
12、俗人的头脑有一种可恶的技能,就是在最深刻丰富的格言中,除了他们自己的日常俗见之外,便一无所见。
13、没有人能比哲学家更有信心到达行程的目的地—因为他完全不知道,除了在一切时间的张开着的翅膀上,他又能在哪里停留。蔑视现在和当下,这是伟大哲学天性的本质之所在。他拥有真理。无论时间之轮怎样随心所欲地滚动,绝不可能躲过真理。
14、一个典型的哲学家,只要还没有被使人异化的要求夺去自然质朴的品质,就会这样写作:以风格宏伟、勒之金石的文体,句句都证明有新的启示,都表现出对崇高沉思的迷恋。每个思想及其形式都是通往最高智慧的路上的里程碑。
15、生成和消逝,建设和破坏,对之不可做任何道德评定,它们永远同样无罪,在这世界上仅仅属于艺术家和孩子的游戏。如同孩子和艺术家在游戏一样,永恒的活火也游戏着、建设着和破坏着,毫无罪恶感——万古岁月以这游戏自娱。它把自己转化成水和土,就像一个孩子在海边堆积又毁坏沙堆。它不断重新开始这游戏。
16、其他民族出圣徒,希腊出哲人。有人说得对,要给一个民族定性,与其看它有些什么伟大人物,不如看它是以什么方式认定和推崇这些伟大人物的。在别的时代、别的地方,哲学家是处在最敌对环境中的偶然的、孤独的漫游者,他们不是隐姓埋名,就是孤军奋战。只有在希腊人那里,哲学家才不是偶然的。
17、无论是谁,只要他尚未从历史中获得教益,就不可能相信,世上有如此帝王气派的自尊和自信,竟然有人坚信自己是真理的唯一幸运的追求者。这样的人生活在他们自己的太阳系里,我们必须登门拜访他们。
18、面对古希腊大师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阿那克萨哥拉、恩培多克勒、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这样一个惊人理想化的哲学群体,每个民族都会自惭形秽。所有这些人是一个整体,是用一块巨石凿出的群像。……他们都处在卓绝的孤独中,当时唯有他们是只为认知而生活的。
19、他们遇不到任何现成的模式可助他们一臂之力,以减轻他们的困难。所以,他们就共同来造就叔本华在和学者共和国相对立的意义上称之为天才共和国的东西:一个巨人越过岁月的鸿沟,向另一个巨人发出呼唤,不理睬在他们脚下爬行的侏儒的放肆喧嚣,延续着崇高的精神对话。
20、在赫拉克利特看来,蜂蜜既苦又甜,世界本身是一只必然不断被搅拌的瓦罐。一切生成都来自对立面的斗争。确定的、在我们看来似乎持久的质,仅仅表明斗争一方暂时占上风,但斗争并不因此而结束,它将永远持续下去。万物都依照这种斗争而发生,正是这种斗争揭示了永恒的正义。
21、永不疲倦、永无休止的生成和诞生来自何方,大自然脸上的那痛苦扭曲的表情来自何方,一切生存领域中的永无终结的死之哀歌来自何方?
22、对他来说,世界是亘古岁月的美丽而无辜的游戏,这已经足够了。
23、真理只应居住在最苍白、最抽象的一般之中,居住在最无规定性的词的空壳之中,就像居住在蜘蛛网之中一样。
温馨提示:请使用秦皇岛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