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百年寻梦从头说
0.00     定价 ¥ 198.00
秦皇岛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201142937
  • 作      者:
    夏书章
  • 出 版 社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1-01
收藏
作者简介
  夏书章,1919年1月生,江苏高邮人。现为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育部人文社科百家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兼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政治学会与中国老教授协会顾问、武汉大学政治学系名誉主任、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名誉院长、江汉大学名誉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等。中国当代行政学的主要奠基人,被誉为“中国MPA之父”。历任系副主任、研究所所长、校副教务长、副校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等。曾兼任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政治管理类专业委员会主任、全国行政学教学研究会第1届至第2届理事长、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客座教授、联合国文官制度改革国际研讨会顾问等。获得(世界)东部地区公共行政组织(EROPA)“杰出贡献”奖牌、人事部与教育部“全国模范教师”、美国公共行政学会颁发的2006年度“国际公共管理杰出贡献奖”、中国管理科学学会“管理科学特殊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MPA之父”、百岁老人夏书章先生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回顾了自己百年的人生经历。这百年是他接受教育、教书育人的百年,也是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历程中经受住各种风浪考验、不断发展壮大、不断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的百年。
  《百年寻梦从头说》基调昂扬向上,语言流畅,文字亲切感人,按年代顺序将夏老的人生经历划分为十个十年,每个十年均配有精心挑选的照片,图文并茂地讲述每一个十年的人生轨迹。呈现出百年间国际和国内的巨大发展变化,反映了夏老对国家、社会、人生的美好前景所持的积极心态。
展开
精彩书摘
  《百年寻梦从头说》:
  二、出生家庭
  我出生于旧社会的一个平常家庭。很简单,姓夏的在当地只此一家。大房母女二人和二房一家人分居两处,都是自家的房屋。我是属于二房的,出生时前面已有两个哥哥,我是老三。后来二哥夭折,我成了老二。但习惯上仍叫我“三子”,并且由于社会上流行一种重男轻女的说法,说把男孩当女孩养可保容易长大,于是母亲给我一只耳朵上扎了眼并戴上耳环(父亲去世后还在耳环上缠了白线,直到读中学时才把耳环除去)。据说我的表现比较文静,因而又有“三姑娘”之称。因大房有女无子,将老大过继,于是在二房实际上我又由老二“提升”为老大了。在我的后面,还有过两弟一妹,但小妹也夭折了,因此只有兄弟四人。父亲给我们四兄弟定名为书文、书章、书华、书国,根据是“礼义传家远、诗书继世长”这两句传下来的古训,父亲是“诗”字辈。书文虽已过继给大房,但仍同我们住在一起。再说虽然从小就有“国”的印象,但长大后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从父亲给我们的定名来看,他是有些文化基础的。他的字写得很好,大门的春联就是“文章华国,诗礼传家”。他平时也常给别人写字,有不少大大小小的图章,可是未能免俗,照样也搞迷信活动。还有一个最糟糕的毛病是吸鸦片成瘾(我长大以后才知道这与鸦片战争有关系)。他三十几岁就去世了.是我们想不到的。不过我从小没有见过祖父和伯父,大概寿命也都不长,可见我们家没有长寿的传统,或者可能是鸦片之类造成的。一个可供参考的数据是:长我三岁的大哥和分别小我四岁和六岁的两个弟弟,虽都已过世,却都比父亲活的长得多。他们均仅受过初小的教育,生活条件也较差。我就更“特别”了,至今仍健在,更算是打破了家庭的“纪录”。看来,其中似必有可以说明这种现象的缘故,也许并非没有长寿基因。
  回想起来,父亲的日常生活给我的印象很深。当时倒没有感到什么,只知道是那么一回事。后来渐渐懂得,那样的身体怎能不坏,那样的家又怎能不败!在他的小书房里放着一张专供抽大烟的床,我经常见到他躺着“过瘾”。除了偶尔写写大字外,他打麻将的频率更高,不是为了消遣,而是应付“牌局”。那是由一些缺钱花的游手好闲之徒撮合起来,靠抽头去填腰包的。时间越长,抽头越多,有时竞干通宵。平时他也是晚睡迟起,还不到三十岁,便体虚待补,在小火头的煤油灯上炖燕窝汤。不久终于病故,有人说与医药不当有关,也有可能。
  母亲是个半文盲,识字不多,应该称得上是贤妻良母。但因为孩子多了,又缺乏营养和卫生常识,照顾不到或出些事故不能怪她。我小时就因跌破头至今留下大疤:因母亲没有及时给我换鞋子.长期穿小鞋导致脚趾受挤压而弯曲了。若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看,父母在这方面的影响不大。除上述有关情况之外。我按时进入了镇上仅有的一所初小四年学校,随后即离家赴县城读高小和到扬州读初中,在外面的时间久了,说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对我的影响较大,便是这样来的。当然,家庭教育中还有父亲和母亲两方面的至亲,虽说不上有什么教育影响,但还应该略述其要。
  父亲是个独生子,但有一个姐姐(也可能是妹妹,记不清了),即我们的姑母。她同我们家里过去开的商店的一个学徒结了婚,一直住在我们家一处屋里。他们生了一男一女,即我的表兄和表妹。姑母去世得早,姑父没有再婚。表兄外出打工,一直没有回乡,三十岁左右,未成家就病故了。表妹出嫁以后。也去世得早,而姑父却活得较久。这同我们家的情况相反。
  还有外祖父家即母亲的娘家。母亲是长女,还有三个妹妹,另有三个兄弟,即我的姨妈和舅父们。其中小舅父是外祖父的妾生的,与母亲是同父不同母。外祖父的几个女儿,除三姨因病未嫁较早去世和二姨不育外,寿命还算正常。但大舅和二舅都先外祖父而去,我好像也没见过大舅,可见这是既不同于我们家又不同于姑父家的另一种情况。而家业衰败则大体上是一样的。记得在我离家十二年后第一次回家时,母亲、姑父都还在,外祖父家不仅老人已走,还应了早已有人预测过的那句话,叫“拆屋卖庭柱”了。三进(三排)大瓦房,其中带小楼的前两进已被拆掉卖了。
  这些情况都很简单.也可算是旧社会的一般常态。吃遗产是不能长久的,总归坐吃山空。吸毒更是一大危害,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几家衰败都有这方面的原因。
  ……
展开
目录
引言
一、从人生七十古来稀说起
二、这是个特点颇多的百年
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第一个十年(1919.1-1929.1)
寻棼始于观察不同社会现象
一、出生时间
二、出生家庭
三、出生地点
四、初级小学
五、北伐战争
六、终身大事

第二个十年(1929.2-1939.2)
面对大是大非初试坚定选择
一、五小一小
二、扬州中学
三、开始抗日
四、失学在家
五、曾想就业
六、南京一中
七、西安事变
八、临时高中

第三个十年(1939.3-1949.3)
读书思考已悟问题关键所在
一、首访上海
二、沪渝途中
三、中央大学
四、治平中学
五、印度之行
六、悉墨巴波
七、哈佛大学
八、明尼苏达
九、抗战胜利
十、回到上海
十一、江苏学院
十二、中山大学

笫四个十年(1949.4-11959.4)
最美好的梦是实现共产主义
一、不眠之夜
二、协助接管
三、抗美援朝
四、城市规划
五、思想改造
六、课程初改
七、土地改革
八、镇反运动
九、“三反”“五反”
十、院系调整
十一、学习苏联
十二、成为党员
十三、全国工代
十四、反右斗争
十五、劳动锻炼

第五个十年(1959.5-1969.5)
没有实践经验难免出现曲折
一、批判“白专
二、复办老系
三、凭票供应
四、家庭新貌
五、撤退专家
六、再谈教学
七、副教务长
八、“四清”运动
九、“文革”爆发
十、“五七干校
十一、革命分派
十二、工宣进驻
十三、解除管教

第六个十年(1969.6-1979.6)
拨乱反正证明终究邪不敌正
一、恢复招生
二、办大文科
三、主编学报
四、住“飞机屋
五、在“教革组
六、子女概况
七、国庆25年
八、“文革”结束
九、校学术委
十、美团来访
十一、陪同访问
十二、赴美回访

第七个十年(1979.7-1989.7)
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一、合办研讨
二、校庆55年
三、任副校长
四、英培中心
五、政治学会
六、哈佛任教
七、内大借聘
八、台湾学生
九、服从分配
十、行政研究
十一、办短训班
十二、笔耕不辍
十三、圆桌会议
十四、港澳研究
十五、学系成立

第八个十年(1989.8-1999.8)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访新加坡
二、继续讲写
三、访西班牙
四、东部地区
五、皖团访美
六、南大校庆
七、政党学说
八、自学考试
九、中国特色
十、秘书工作
十一、联合办学
十二、国际交流
十三、离乡已久
十四、人事管理
十五、三届科大
十六、主任联会

第九个十年(1999.9-2009.9)
中华全面崛起引致举世关注
一、知识管理
二、行政理论
三、老教授会
四、漫谈开始
五、华中科大
六、贵在创新
七、民族复兴
八、行政成本
九、依法治国
十、百年回顾
十一、素质要求
十二、学术论文
十三、和谐社会
十四、薄弱环节
十五、公管硕士

第十个十年(2009.1-2019.1)
民族振兴的中国梦必将实现
一、漫谈持续
二、中大校友
三、公共服务
四、我的老伴
五、奖是勉励
六、勿忘历史
七、中国哲学
八、全面崛起
九、社会稳定
十、变革浪潮
十一、俄勒冈州
十二、前途未卜
十三、人类命运
十四、看十九大
十五、活过百岁

附录
学术人生学科情家国天下中国棼/马骏
一、辉煌的学术人生
二、振聋发聩学科情
三、师表华章启学人
四、学子百年报国心
五、学术演绎中国梦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院长致贺函等
一、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院长致夏书章教授的贺函(译文)
二、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颁发的资深校友证书(译文)家人的祝福
一、对父亲的崇敬、感恩和祝福/夏纪梅
二、感谢父亲对我严格要求/夏纪真
三、向学无止境治学严谨的父亲致敬(照片叙事)/夏纪梅
四、贺父亲百岁生日/夏纪康
五、我人生的榜样/夏纪慧
六、为我敬爱的外公夏书章贺寿敬礼/吴宇厦
七、爷/夏洛瑶
八、我的动力/夏洛璋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秦皇岛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