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话说汉语走向世界
0.00     定价 ¥ 28.00
秦皇岛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100171069
  • 作      者:
    陆俭明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19-05-01
收藏
作者简介
  陆俭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1935年11月生,苏州吴县人。1960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1985年晋升为教授,并为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曾任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国际中国语言学学会会长、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大学文科学术委员会委员、新加坡教育部课程发展署华文顾问等职。在学界被誉为20世纪中国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八大家之一。
  独立完成、出版的著作和教材共10部,主编或与他人合作编写论文集和教材12部;发表学术论文、译文、序文等400余篇,内容涉及现代汉语的本体研究和应用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为国内外许多高校本科生、研究生教材或重要参考书;《汉语语法语义研究新探索》(2010)为多所高校考研必读书。2017年,与马真合著《汉语教师应有的素质与基本功》出版;2018年,《新加坡华语语法》出版;2019年,《话说汉语走向世界》出版。
展开
内容介绍
  语言是“人类文明世代相传的载体”,语言是“人类相互沟通理解的钥匙”,语言是不同国家、民族“文明交流互鉴的纽带”。汉语走向世界,这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北京大学陆俭明教授,以客观冷静的态度,对“汉语走向世界”的方方面面,发表自己的看法,以期人们对“汉语走向世界”有一个较为全面、正确的认识与理解。
展开
精彩书摘
  《话说汉语走向世界》:
  任何民族、任何国家都希望将自己的文化往外传播,让其他民族、其他国家了解、认可乃至认同、吸纳,尽可能使自己的文化融入国际多元文化宝库中去;同时,任何民族、任何国家也需要了解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文化,从中吸取自己所需要的营养,以不断丰富自己民族、自己国家的文化。这就是文化传播的“双向性”。
  文化传播的“必然性”和“双向性”,引发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文化的互相交流。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文化的互相交流,无论对他方、对己方,还是对整个人类社会来说,都会带来极大的好处:
  首先,有利于各个民族、各个国家互相学习、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有利于不断充实世界多元文化宝库,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使世界文化日趋多姿多彩;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促进各个民族、各个国家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其次,使各个民族、各个国家民众扩大视野,有助于普遍提高人们对文化的认识,认识到文化是全球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民众创造的,文化来源于人类,又服务于人类社会,并在一定程度上约束、规范着人的言行,从而促使人类创造更加辉煌灿烂的文化。文化传播也将有助于提升民众对文化艺术的鉴赏能力、创造能力。
  再次,广泛的文化交流有助于推进各国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发展;有利于增进各个民族、各个国家民众之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有助于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建设和谐世界;有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海洋文化学者李二和在《舟船的起源》和多篇文章中曾指出:相信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间推移,随着人类更理性地认识事物和探索世界,随着人类在科学文化上的逐步觉醒,人类会把文化辨析得更加清楚,进而从更宽泛的生命文化谱系中更加获益。
  从整个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看,曾存在着两种性质不同的文化传播。一种是在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自然接触、友好交流中相互进行文化传播。另一种是列强入侵,入侵者强迫被奴役、被统治的民族或国家的民众接受入侵者的文化,不管当地民众是否愿意接受。这两种文化传播情况,我想无须在这里举出具体事例来加以说明,稍有知识、稍有历史常识的读者都能明了。真正的、健康的文化传播是前一种。至于后一种文化“传播”,入侵者只能得势于一时,最终入侵者的文化因素会随着入侵者统治的结束而逐渐给抹去;当然,也会有少部分文化因素遗留下来。
  决定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的文化成功传播(正常的文化传播)于其他民族、其他国家的因素,主要有:
  第一,别的民族、别的国家对该文化某些因素的需求。这包括民族和国家发展的需要、人民群众生存的需要、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需要(如欣赏的需要)。如果需要,就会积极主动地来了解,来学习,并有选择地吸收。
  ……
展开
目录
引言
第一讲
从苏州“世界语言大会”谈起
一 2014年的苏州“世界语言大会
二 语言能力具体指什么?
三 测定个人语言能力的依据是什么?
四 如何衡量国家语言能力?
五 为什么要强调提升语言能力?
六 如何提升语言能力?
七 “一带一路”建设需要语言铺路搭桥

第二讲
汉语正走向世界
一 汉语教学出现了很好的发展势头
二 要明确认识汉语教学的学科性质
三 树立正确的汉语教学的指导思想
四 建立、开拓和加强汉语教学本体研究

第三讲
汉语教学必须重视汉语书面语教学
— 关于书面语
二 汉语教学中书面语教学的地位
三 国外汉语学习者书面语能力的考量标准
四 汉语书面语教学要抓好三个环节
五 学习掌握汉语书面语的关键是抓好汉字教学
六 有效进行汉字教学,提高汉字教学的成效

第四讲
认清汉语教学与文化教育的关系
一 文化指什么?
二 对文化传播的总体认识
三 汉语教学与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
四 汉语教学中文化的呈现方式与呈现心态
五 国人形象是中华文化传播的一个关键因素
附录

第五讲
“大华语”概念适应汉语走向世界的需要
一 从现代汉语规范化说起
二 提出“大华语”概念的事实根据
三 在汉语教学中引入“大华语”概念的好处
四 “大华语”概念适应汉语走向世界的需要
五 “大华语”概念带来的新的思考
……
第六讲
汉语教学“本土化”问题
第七讲
关于汉语教学法——以汉语语法教学为例
第八讲
汉语教师应有的素质与基本功
第九讲
汉语教学需要语言学理论的支撑
第十讲
教汉语、学汉语最好对汉语要有这样的认识
第十一讲
汉语教学急需什么样的研究成果
第十二讲
汉语走向世界的标志和根本条件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秦皇岛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