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文艺鉴赏学举凡
0.00     定价 ¥ 89.00
秦皇岛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20345293
  • 作      者:
    魏饴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7-01
收藏
作者简介
  魏饴,男,1958年生,中共党员,教育学博士,湖南文理学院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教育部普通高校中文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2018-2022);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文艺鉴赏学”主持;国家“文艺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主持。
展开
内容介绍
  本著研究文艺鉴赏活动发生与发展、鉴赏主体的期待视野、鉴赏客体的审美特征、鉴赏过程的审美描述和上品文艺鉴赏的实现,系本领域十分罕见的系统研究专著。适合海内外广大文艺爱好者阅读;该作者还被业内诸多学者视为文艺鉴赏学研究一人。
展开
精彩书摘
  《文艺鉴赏学举凡》:
  戏剧倘若失去了观众的要素又将怎样呢?我们可不必再做这种设想,历史上曾经已有这样的记载:德意志巴伐利亚州大公爵德维希二世在观看御用剧团演出时,不许别的观众同自己一起观看演出,总是只身坐在正中的座位上。当时的剧场效果如何呢?据尤里乌斯·巴普在《戏剧社会学》中记载:“当时奉命出场的一些优秀演员感到困惑、无精打采。这是确实的。因为演员的创造,不仅在于使观众陶醉,而且在演出过程中由于观众的陶醉而使这种行为得以持续下去。”①明乎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格罗托夫斯基所说戏剧乃是“产生于观众和演员之间的事”这句话的意思了。
  可以说,没有一种艺术能像戏剧这样有赖于受众的培养。没有观众的演出,就好比鱼儿离开了水,花朵离开了供养它的土壤一样。美国戏剧家桑顿·怀尔德说过,戏剧需要观众初一看来是“要依赖观众经济上的支持”,是要谋求自己的捧场者,但还有“更深一层的理由:(1)做戏本身如果没有观众支持,一到戏台上就会变得支离破碎,荒诞不经。(2)舞台上扮演的某些生活场景会引起人们巨大的激动,常常带点宗教仪式和节庆的气氛,这就需要有一大群人在场”。②这一点,的确已由中外很多戏剧实例所证明。
  谈到这里,有人很可能会举出俄罗斯戏剧导演亚历山大·秦伊洛夫所说的一段话来驳斥上面的观点,他在著名的《导演手记》中指出,“认为戏剧艺术没有观众就会失败,观众对演员是不可或缺的推动力,这也是一种误解。我们都知道有时在工作过程中会出现一次鼓舞人心的排演,后来没有一次演出可以与它相比。而如无观众在场,演出本身仍不失其为一件艺术作品,正如雕刻家的美丽雕像如锁藏保存,它也仍然是一件艺术作品一样。只是由于戏剧艺术的材料特性,人体的不能经久不变的性质,使其具有一定时间的限制,由此而已经排练完成的舞台作品,假使它不想湮没无闻,就必须立刻在观众前演出;而不能拖延年月。”①实际上,它是作者针对当时剧坛有些无限制地把观众强拉进戏来参与、创造的一种反驳。但在我们看来,作者这里明显矫枉过正了。难道“一次鼓舞人心的排练”能与一次成功的正式演出相比?实在有些怀疑。既然承认“戏剧艺术的材料特性”,就应该承认戏剧需要观众的培养;离开观众,也就无所谓精彩的戏剧。
  我们花费如此之多的笔墨阐述观众在戏剧活动中的作用与地位,意在强调观众作为一个戏剧鉴赏接受者的主体意识。也就是说,当我们走进剧场就应当意识到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旁观者了,而是作为第四度创作的身份去履行我们的神圣使命。一方面,我们是去欣赏戏剧,应调整自身的审美心理结构;另一方面,我们也是去实现戏剧的最终意义,并对戏剧进行有权威的评判。一出戏剧,能够引起广大观众的鼓掌、喝彩,能使观众感动得热泪纵横,无疑这是对成功演出的极好奖赏;与此相反,观众就会毫不客气地喝倒彩、吹口哨,甚至向舞台扔乱七八糟的东西,骂声不绝,这会比什么样的批评都难堪。有些剧作家、导演不敢观看自己作品的首场演出,道理也正在这里。有的剧作家和导演又为了使首场演出成功,不惜花钱请人去捧场,把自己的人安插在剧场的各个角落。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文艺鉴赏活动的发生与发展
第一节 文艺鉴赏学发生发展漫笔
第二节 构建中国学派的文艺鉴赏美学——21世纪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视角
第三节 试论文艺运行系统三环节及其关系
第四节 再论文艺鉴赏学学科构建及其他
第五节 观众买票看戏缘由简论
第六节 大学审美教育呼唤开设“文艺鉴赏学”
第七节 中国文艺美学教学发展史略

第二章 鉴赏主体的期待视野
第一节 文艺鉴赏主体与文化圈简论
第二节 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
第三节 从“看热闹”到“看门道”
第四节 从“看故事”到“看人物”
第五节 观众要增强自己的主体意识
第六节 文艺鉴赏趣味面面观
第七节 论文艺鉴赏能力的培养

第三章 鉴赏客体的审美特征
第一节 诗的抒情美
第二节 诗词的“藏情”
第三节 中国散文审美传统新论
第四节 从小说接受过程看小说的审美特征
第五节 小说环境论
第六节 小说人物美学探新
第七节 戏剧美探踪
第八节 绘画艺术的一次重要革命
第九节 走向本真——休闲文学及其鉴赏

第四章 鉴赏过程的审美描述
第一节 论文艺鉴赏心理过程及规律
第二节 演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
第三节 “一次过”艺术与敏锐的鉴赏捕捉
第四节 论文学魅力价值的时空律及其悖逆
第五节 论文艺鉴赏的“钻进去”与“跳出来”
第六节 谈谈集体性剧场直接体验
第七节 浅论戏剧活动的第四度创作

第五章 上品文艺鉴赏的实现
第一节 上品文艺鉴赏如何可能?——中国梦文艺正能量系列思考之一
第二节 读者学:文艺鉴赏三环节方法论
第三节 完形律:从化分组合到逐层递进
第四节 诗歌鉴赏方法略讲
第五节 散文鉴赏方法略讲
第六节 小说鉴赏方法略讲
第七节 戏剧鉴赏方法略讲
第八节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文艺担当——中国梦文艺正能量系列思考之二

附录
诗歌园林的导游 李元洛
文艺鉴赏研究的原创性收获——简评《文艺鉴赏学》 钟友循
诗学津梁开卷有益 艾岩
开导先河独辟蹊径 黄绍清
从伦理学看文艺鉴赏 唐凯麟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秦皇岛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