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形成为评价核心,编制中国临空经济发展指数,具体包括枢纽带动指数、腹地经济及空间带动指数、新动能指数、国际开放指数、体制机制创新指数、协调性发展指数、绿色发展指数、民生发展指数8个二级指数,由25个三级分类指数、51个四级具体指标构成。力求对临空经济区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地剖析。指数评价涵盖2018年旅客吞吐量超过一千万的机场所在的36个临空经济示范区(包括14个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从不同的侧面对我国临空经济区发展情况进行客观地监测和评估,展示临空经济区创新发展的细节特征,有利于在各类临空经济区间寻找差距、树立科学的发展目标导向,为社会各界了解和认识临空经济区提供一个开放的窗口,为相关部门的研究和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实践支撑。本书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航空经济发展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中国航空国际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中国城市临空经济研究中心联合课题组共同研究完成。
封底文字:
本书综合运用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新经济地理学、新制度经济学和经济统计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形成为评价核心,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可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枢纽带动指数、腹地经济及空间带动指数、新动能指数、国际开放指标、体制机制创新指数、协调性发展指数、绿色发展指数、民生发展指数8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分类指标和51个三级具体指标,力求对航空经济区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剖析。这一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在理论上丰富了有关航空经济区评价的研究内容,而且从实际出发对我国各航空经济区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客观的监测和评估,揭示了我国航空经济区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进而寻求航空经济区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本书的出版能够为社会各界了解和认识航空经济区提供一个开放的窗口,为相关部门的研究和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实践支撑。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