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大学生忠诚观培育研究
0.00     定价 ¥ 45.00
秦皇岛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67641662
  • 作      者:
    高媛媛
  • 出 版 社 :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10-01
收藏
编辑推荐
  《大学生忠诚观培育研究》首先探讨大学生忠诚观培育的理论基础和价值基础;其次是对研究的内容与特点、必要性以及研究的方法论支撑进行详细的解析;最后从传统课堂、传统文化、价值教育等方面进行教学方法的探讨,从教学、教育活动、学校管理和构建忠诚的教育生活四个方面探讨具体的实践对策。《大学生忠诚观培育研究》通过围绕忠诚观培育所涉及的基本问题展开探索,从忠诚教育知识系统中提取出有价值的理路,在有效解决如何在实践中培养大学生良好忠诚观这一现实问题的基础上,丰富忠诚教育的理论内涵,为学校开展忠诚观的培育提供具有实践价值的路径。
展开
作者简介
高媛媛,法学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体验式培训师(不错),现任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思想教育办公室主任。长期从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工作,发表论文十余篇,参与并主持教育部、省厅级课题多项。曾获“安徽省高校很好辅导员”称号,获得校级以上奖励十三次。
展开
内容介绍
  忠诚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始终流淌在中华很好传统文化的血脉中,是各类社会关系得以维系与发展的重要纽带,也是个体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大学生忠诚观培育研究》在实证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大学生忠诚观培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课堂教学、传统文化、价值教育等角度探讨大学生忠诚观培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提出相应对策,为大学生忠诚观培育提供了科学、合理的培育途径,也进一步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适合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阅读使用。
展开
精彩书摘
  《大学生忠诚观培育研究》:
  三、忠诚对象的特质
  忠诚对象是指对什么人以及对什么事物忠诚。在现代社会中,忠诚对象包括国家、事业、人等。《大学生忠诚观培育研究》主要关注的是人们对符合道德规范的人或事物的忠诚。那么人为什么要对它们履行忠诚行为呢?笔者认为,这些值得忠诚的人或事物应该存在着某种共性或者相通的特质。何为特质?我国心理学专家黄希庭认为,“特质被看作是持久(具有时间的延续性)而稳定(具有情境一致性)的行为倾向”①。人格特质论的创始人奥尔波特则认为,特质是“一种概括化的和聚焦的神经生理系统(特定的个体),它具有使许多刺激在机能上等值的能力,具有激发和引导适应性和表现性行为一致的(等同的)形式”⑦。奥尔波特将个人特质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三类。首要特质是指个人生活中具有渗透性、占优势的特质,几乎对个人的全部活动产生影响;中心特质是指渗透性稍差一些,但仍有相当概括性的重要特质;次要特质是指不太明显的、一致性和概括性都较差的那些人格特质,接近于习惯与态度。下面将分析人和事物作为忠诚对象时具有的特质。
  第一,人作为忠诚对象,其特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理性。理性是指人在正常的思维状态下,从容地处理问题,能够对问题进行分析,并恰当地选择一种方案去解决问题。理性的人态度冷静,知识全面,善于从大局出发思考问题,并且对后果提前进行预知分析,拥有自信和勇气。
  其次是德性。德性是一种内在精神动力,是人之所以具有“人性”的内在本质特征。“德性是人类精神的灵魂,有了它才有发光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使人类享受高尚化,而且成为人的生命力的‘启动器’。”①德性通过德行表现出来,是一种持久稳定的心理状态,它将外部有价值的信息内化为自身的品德,从而使自己的道德品格逐渐向善,更加高尚。德性是一个人内在的文化品质,它以“道德”为核心,以“卓越”为内涵,具有真善美的特性。
  最后是权威性。权威性是理性与德性的融合统一,是由个体长期的行为方式、知识经验、人生经历累积形成的,具有使人信服的力量和威望,让人不产生怀疑。
  第二,由于单一的事物只有和某种观念相结合才能产生价值,所以事物作为忠诚对象,其特质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事物具有道德性。作为忠诚对象的事物,需符合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人类社会在其发展的各个时期所必须遵循的、不以人类本身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的根本法则。具体来说,一是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如以忠诚于国家或某种信仰为例,人类忠诚于国家的根本原因是为了促进社会发展,提升人民幸福指数,即使国家新旧更替也是顺应时代发展,是历史不可逆之大势;忠诚于某种信仰,前提是这种信仰不能违背人性,不能与社会主流的价值观相冲突,这种信仰能给予人们积极向上的动力和生活的激情,对人们现有的价值观有正确的导向作用,有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二是能够在一定领域内产生正性影响。如忠诚于事业,前提是事业具有合法性,可以促进个体发展与社会进步,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产生积极影响。
  ……
展开
目录
导论/001一、问题缘起/001二、研究综述/002三、研究的创新之处、目标及意义/010四、主要研究方法/012章忠诚观及忠诚文化/015节忠诚观相关问题解析/017一、忠诚及忠诚观的概念与内涵/017二、忠诚观的类型/025三、忠诚对象的特质/034四、忠诚行为的评价标准及评价指标/037第二节忠诚文化历史演进/042一、中国忠诚文化的进路/042二、西方忠诚文化的延展/058三、忠诚文化对忠诚观培育的价值/061第二章大学生忠诚观培育的现状与成因/067节大学生忠诚观培育的现状调查/069一、大学生忠诚认知现状/069二、大学生忠诚观培育现状/072第二节大学生忠诚观培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076一、大学生忠诚观培育存在的问题/076二、当代部分社会思潮对大学生忠诚观培育的影响/081三、忠诚文化传承的困扰/085四、忠诚度自身可能存在的递减规律/087第三章大学生忠诚观培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089节大学生忠诚观培育的必要性/091一、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对国家的政治忠诚度/091二、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对工作的职业忠诚度/092三、有益于提升大学生对家庭的亲情忠诚度/093四、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人际忠诚度/094第二节大学生忠诚观培育的可行性/096一、大学生忠诚观培育的理论支撑/096二、大学生忠诚观培育的现实基础/117第四章大学生忠诚观培育的基本思路与路径形态/125节大学生忠诚观培育的基本思路/127一、“综合择优”思路的含义/127二、“综合择优”思路的现实基础/130三、“综合择优”思路的优势/132第二节大学生忠诚观培育的主要路径与实践形态/133一、主要路径/133二、实践形态/145结语/167主要参考文献/169附录一:访谈提纲(学生卷)/174附录二:访谈提纲(教师卷)/176后记/177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秦皇岛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