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历史人物命运的,除了性格,还有社交。
本书通过选取董卓、袁绍、曹操、刘备、袁术、吕布、刘表、孙权等八个三国英雄,及各自与其*重要的“朋友”的互动历程,一方面讲述了他们或成功或失败的创业和打拼故事,另一方面展示了他们的性格和命运。有如下几个特点:
1、开创了以“朋友圈”和“社交网络”讲述历史故事的新形式;
2、通过历史人物与其*重要的几个“朋友”的互动历程,深入阐述了“决定历史人物命运的,除了性格,还有社交”这一观点;
3、以人说事:借助人物的命运来介绍与其相关的历史事件;
4、深入分析人性,观点深刻独到,语言风趣、幽默、流畅。
曹操的零号朋友许劭
说罢刘备,我们再回过来说。“准三国”第一牛人曹操是怎样炼成的? 回溯曹操的成长史,会发现一个“零号朋友”对他特别重要。
什么叫“零号朋友”?比如孙悟空出道前的学艺师父菩提祖师,就 是典型的“零号朋友”。孙悟空大闹天宫,名满天下,却没几个人知道 他是谁的弟子,跟谁学的艺。同样,曹操这个“零号朋友”,出现在他 出道前,与他后来南北征战、翦灭异己、封爵篡权的风光日子几无交集, 在内心深处,他可能也像菩提祖师不许孙悟空提他的名字一样,希望世 人忘掉他与曹操的交往,希望曹操永远把他从其朋友圈和社交网络移除。
曹操这位“零号朋友”,便是东汉末年第一自媒体“月旦评”开创 者许劭。所谓“月旦评”,是由汝南郡人许劭兄弟主持的一个沙龙,主 要内容对当代人物或诗文字画作品等点评褒贬,现场评测,评测结果常 在“每月初一”发表,故称“月旦评”。用现在话说,就是一本人物评论月刊。
“月旦评”和许劭当时名气很大。不管是谁,只要被许劭在“月旦 评”沙龙上点评,立即闻名遐迩,身价百倍。针对曹操的那句著名评语 “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就是出自许劭之口。
曹操为什么如此急迫地需要这个月旦评的广告?这就要从他的出身说起。
曹操需要打广告,一是为了正名,二是为了出仕。 曹操出身不好。虽然他是知名官二代,但这个官二代与其说是优点,不如说是缺点。或者说在物质层面是优点,但在精神层面,却是 污点,而且是重大污点。曹操之父曹嵩短暂做过太尉(三公之一),但 是再往上,就不好听了。他虽然是父亲的亲儿子,却不是祖父的亲孙 子,为何?因为他父亲乃是宦官曹腾的养子。通俗地说,就是“阉宦之后”。
阉宦之后在历朝历代,都不会有什么好名声,唯一好处是家里不差 钱。如果只是一心捞钱,不在乎个人名声和事业成就,那当阉宦之后挺 好的,比衣食无着的普通老百姓强多了。但曹操是有一个有理想的青年, 一心要干点大事,此时名声就特别重要。
东汉末年,因为两次“党锢之祸”,宦官干了很多迫害士人学子的 坏事,与知识分子严重对立,名声臭大街。曹操如果不能漂白“阉宦之后” 这个身份,与宦官划清界限,终生都会被正直大臣、士族排斥,做人都 抬不起头,更奢谈创业。所以曹操在出山前必须抓紧时间给自己正名。
月旦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操通过父亲的人脉关系找到前太尉桥玄。桥玄与曹操几番交往后, 发现这青年不简单,对他说:“我见过天下的名士多了,但还真没见过 像你这样的。好好保持本色,将来你一定出息大大的!”(“吾见天下名 士多矣,未有若君者也!君善自持。”——《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桥玄认为,天下即将大乱,非命世之才不能安定,而唯一能做到这一点 的,恐怕只有曹操。桥玄这一席话,顿时让曹操的名声响彻汉朝廷上流社会。
桥玄的话为什么这么管用?不只是因为他做过太尉,还因为他为人刚正,不畏权贵,尽管屡任高官,但为官清廉,不为自己和朋友谋私利, 去世后连下葬的钱都没有,这样的人说话分量自然极重。但桥玄看人虽准,在江湖上的名气却不如许劭。《三国志》引《世语》的记载说:桥玄发现青年曹操的潜力后,对他说:“你的名气还不够大,恐怕得找许 子将(许劭字子将)包装一下。”曹操于是找到许劭问:“我是什么样的人?”许劭看不上曹操的出身,根本不搭理他,曹操问好几遍,许劭 这才说:“你啊,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应该说许劭这话是比较客观的。年轻时的曹操,纨绔子弟一枚,成 天不务正业、尽与狐朋友狗友干些偷鸡摸狗的事。这样的人,骨子里带 着一股“邪气”。 然而,曹操又不是纯粹不学无术的街头混混,于“邪 气”之外还另带着一股“书卷气”,是一个“博览群书、特好兵法”、于 诗词书法颇有心得的“知识型流氓”。这样的人,遇治世,被君王和制 度约束,自然就是“能臣”;遇乱世,一切规则被打破,就必然肆无忌 惮,为所欲为,干出一些为正人君子所不齿的事,此所谓“奸雄”。
曹操听到这个评语,哈哈大笑。曹操为什么对“奸雄”二字不怒反喜?原因有三。
其一,许劭真心鄙视曹操。在曹操看来,许劭等人所混 的圈子,都是一帮喜欢清谈、弱于实务的清流,对人对事常以道德而不是能力标准去衡量,骨子里非常鄙视曹操这样的阉宦之后和纨绔子弟。 许劭能接见他、在“月旦评”这个权威自媒体上给他做人品评测、发表 观点就已经相当不错了,怎么能指望他说百分百的好话?
其二,不含坏话的纯好话不易传播。比如桥玄对曹操的评价倒是很 高,结果因为不符合“坏事传千里”的这一八卦定律,微信微博转发率 不够,所以桥玄说完,曹操的知名度还是一般。一定要在好话里掺坏话, 褒贬掺半,才能成为话题人物,才能上“热搜”和“头条”。
三是曹操认为许劭说得很对。曹操此时尚年轻,血液里充满叛逆精 神,尚处在以搞怪整蛊为荣、以做正人君子为耻的愤青阶段。他不仅不 认为“奸雄”是“差评”,反而认为是第一等“好评”,故而特别高兴, 比拿到“汉朝十大杰出青年”这一荣誉还开心。许劭的评判让曹操的名 声走出上流社会的狭小圈子,成为朝野皆知的名人。这对曹操出仕帮了 大忙,被成功举“孝廉”,有了优先从政做官的资格。
越是大英雄,越要看大节。小节上,曹操这个人不乏奸诈、好色、 残暴、自负等缺点,但从大节上看,三国里数他人品最正、最有担当、 最有性情、最爱惜人才、最有克制力、最有大局观。这才是大英雄最为 稀缺的品质。
但在乱世,人若太正太有抱负,锋芒太盛,必然得罪人。曹操出仕后, 中间几起几落,直到中平六年(189 年)董卓进京,才迎来自己的转折。 但许劭对于曹操的意义,无疑是巨大的。
那么,曹操会一直以“奸雄”这个评价为荣吗?答案是否定的,曹 操虽然当时哈哈大笑,作大度潇洒状,其实内心耿耿,心理阴影面积很 大,年龄越大,阴影面积越大,大到一直想通过行动洗刷“奸雄”二字。 怎么洗脱?当然是在有了一定的成绩之后,借一个适当的机会,开一个 小小的“闭门会”,找一个牛人当托,把自己包装成“英雄”。这就是曹操与刘备在许县煮酒论英雄的故事。
曹操煮酒论英雄,一夜之间使刘备成为与其平起平坐的英雄,使其知名度和美誉度上了几个台阶。很多人认为刘备占了曹操的大便宜,这 一点不可否认,但很少有人注意其实曹操也占了刘备的便宜。曹操只请 刘备一个人喝酒,绝非随意。他说这句话,不完全是因为刘备的“才”, 还因为他的“德”。曹操这句话与其说是说给刘备听的,不如说是说给 许劭和全天下听的。曹操的潜台词应该是:与仁德昭著四海的刘备齐名, 不证明了我曹操是纯纯的“英雄”,不是“奸雄”吗?许劭你当年的说法有严重错误!
可能也就在此时,曹操才将许劭带给他的心理阴影彻底治愈。
拿宦官蹇硕的叔父立威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句话,通俗地说,就是“亦正亦邪”—— 在大节上坚持正道、大义凛然,在小节上偶犯邪恶,换句话说就是“小 恶大勇”。那么,曹操年轻时“能”在哪,又“奸”在何处?
曹操的邪气在年少时就表现得很充分。早年是一个不务正业、爱捉 弄人的问题少年。《三国志》引《曹瞒传》说,曹操年少时,“好飞鹰走狗, 游荡无度”。他叔叔实在看不下去,常常提醒老兄曹嵩应该好好管教一下这个儿子。曹操听说叔叔告状,便想出一个鬼点子来对付他。
有一天,曹操远远地见叔叔来了,立即作口歪嘴斜状。叔问其故,曹操答突然中风。叔叔当即去报告曹嵩。等曹嵩把曹操叫来一看,什么 事都没有。曹操趁机说,我哪里中风了,一定是因为叔叔不喜欢我,才 在背后乱讲我的坏话。有这么一个“狼来了”的故事垫底,自然以后老 弟再说儿子曹操什么不是,曹嵩都不信了。
曹操最大的“邪”体现在他那句名言:“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三国志》引《世语》上的故事说:董卓行废立后,曹操 担心被杀,逃出京都,半路投奔旧友吕伯奢家。吕伯奢不在家,五个儿 子杀鸡宰羊招待他,曹操听见磨刀声,以为吕伯奢的儿子知道他是通缉犯、要动手杀他,于是先下手为强,杀了吕伯奢一家八口,离开前悲怆 地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此事还有另一种说法,是曹操投奔时 吕伯奢不在,他的儿子与宾客抢劫曹操的马匹及财物,曹操被迫自卫,这才击杀数人。在这个版本里,曹操纯属正当防卫,而且没说过“宁我 负人,毋人负我”这句话。两种说法,皆有可能。
如此“邪恶”的曹操“正”在哪里?在面对国家大事大非问题、在面 对宦官这个国家毒瘤时,曹操表现出了敢作敢当、完全与众不同的特质。
曹操做的第一个官,是“洛阳北部尉”,可以理解为首都洛阳北城 区的公安局局长。自古京官难当,因为京城高官遍地,权贵如云,豪强 成堆。小小北部尉,如果惹到什么牛人,对方随随便便都能把你当蚂蚁 一样捏死。曹操天生自带邪气,自然不信邪,新官上任,决定给某些不 遵守法纪的权贵豪强一点颜色看看。他找人定制了一批“五色棒”,分给左右随从,并规定:北城区如有犯法的人,不管他是什么背景,一律 棒杀。所谓“五色棒”,无非是在普通木棒涂上五种颜色,以示威慑和煞气,论神通,自然无法跟孙悟空的金箍棒相比。
几个月后,有一个要人撞到曹操的枪口上了。谁呢?汉灵帝特别宠幸的小黄门(太监)蹇硕的叔父。因为违反宵禁的规定夜行(汉时晚上 一般不让出门),被曹操逮着了,曹操立即命部下以“五色棒”将其棒 杀。此事震动京师,上至权贵,下至豪强,大为收敛。但这样下去也不是事啊,于是他们后来找借口,将曹操名升暗降,免掉他的职务,调他 到兖州东郡的顿丘县当县令。这是曹操第一次到基层做官,也是他后来 选择兖州东郡作为自己第一个创业基地的原因。
曹操在拿蹇硕的叔父开刀时,已做了几个月的洛阳北部尉,违规的人肯定无数,为什么独独拿他干刀呢?此时的蹇硕还没有做到“西园八校尉”之首的“上军校尉”,只是一个普通“小黄门”,属于级别很低的太监。只是因为他深受汉灵帝宠信,地位非同一般(汉灵帝临终对他 托孤,要他立小儿子刘协为帝)。曹操选择蹇硕的叔父开刀,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是杀个牛人,扬名立万;二是与宦官划清界限,向士人、清流和江湖豪侠表明态度:我曹操的父亲虽然是宦官的养子,但我跟他们不是一伙的。
……
温馨提示:请使用秦皇岛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以社交网络和朋友圈的方式来讲述三国历史,是大胆的创新,极具现实启发。它让读者走进*有趣的三国。
——知名主持人郎永淳
历史读物*难得的是集可读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于一体。本书将科技思维创新性的运用于历史研究之中,从社交网络角度出发,深刻而又细致地描绘了三国时代的创业、竞争、谋略和人性,读之酣畅淋漓,欲罢不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曲双石
三国龙争虎斗,英雄辈出,被视为中国历*精妙的章节。《三国社交网络》跳出三国看三国,论人才,话社交,述人脉,言网络,分析成败异变始末,品评功业相反根源。读之大受启迪。
——历史畅销书作家 吴蔚
三国历史事件和人物关系纷繁复杂。本书盘点曹操、刘备、孙权、袁绍、袁术、刘表、董卓、吕布等八位“创业英雄”的朋友圈,将三国时期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一网打尽,叙述生动有趣,观点独到深刻,对当代创业群体和企业高管颇具借鉴意义。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 黄震
时代变迁,时移世易,但人性似乎从未改变。作者紧扣人性底层逻辑,以现代人熟悉的方式,展现三国时代的江湖,让那些遥远的人和事不再陌生,让历史与现实混搭登台,颇具魔幻色彩。
——北京软交所总裁张怀璘
跨越时空的社交网络,用互联网带你穿越三国。
——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博导,联储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李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