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刑事法律文件解读2020.10总第184辑
0.00     定价 ¥ 22.00
秦皇岛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10930225
  • 出 版 社 :
    人民法院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12-01
收藏
内容介绍
  《刑事法律文件解读2020.10总第184辑》主要收录刑事审判、纪检监察和惩治违法违纪等方面的法律文件与解读,以及司法工作中的热点与疑难问题研究、新类型疑难案例选评、法律适用问题解答等内容。
  通过对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部门规章以及重要地方性法规进行同步动态解读,为广大读者学习理解新法律规范,正确贯彻执行法律文件,提供了一个全方位、多层面的高速信息平台。本辑重点收录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及其答记者问文章。为健全预防性侵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机制,进一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全面保护。还收录了《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公安部关于建立教职员工准入查询性侵违法犯罪信息制度的意见》及教职员工准入查询违法犯罪信息典型案例,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印发<关于修改侵犯商业秘密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决定>的通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依法办理“碰瓷”违法犯罪案件的指导意见》等法律文件。
展开
精彩书摘
  《刑事法律文件解读2020.10总第184辑》:
  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劳东燕在回答检察机关如何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在司法办案中加大对“碰瓷”违法犯罪的惩处力度时表示,检察机关不断加强与公安机关、人民法院等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充分履行检察职能,依法惩处各类“碰瓷”的违法犯罪。一是强化立案监督,依法从严惩治。检察机关通过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依法严惩通过“碰瓷”实施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发现存在应当立案而不立案的,依法督促侦查机关立案侦查,不让犯罪分子为所欲为,肆意进行“碰瓷”违法犯罪,影响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二是形成工作合力,及时批捕起诉。实践中,检察机关对于移送审查批捕、审查起诉的各类“碰瓷”案件要及时进行审查,符合逮捕、起诉条件的,依法从快批准逮捕和提起公诉。对证据不足不批准逮捕的案件以及审查起诉阶段退回补充侦查的案件,及时与公安机关沟通,制作详细的补充侦查提纲,送交公安机关开展相关侦查补证活动。在案件提起公诉后,配合法院依法开庭审理,确保办案质量。三是坚持宽严相济,准确把握法律界限。各级检察机关在审查批捕和审查起诉中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于利用“碰瓷”犯罪的案件,严格把握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标准,坚持依法惩处。对于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和黑恶势力犯罪分子,对于构成累犯和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犯罪分子,依法从严惩处,绝不姑息。同时,在办案中,严格区分“碰瓷”犯罪与民事纠纷、行政违法之间的界限,既防止出现“降格处理”,也防止打击面过大的问题。四是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合理提出量刑建议。各地检察机关在办理各类“碰瓷”犯罪案件中,坚持依法惩治与认罪认罚从宽相结合,充分考虑不同犯罪分子的主观恶性、行为手段、危害后果、认罪悔罪等因素,依法提出从严或从宽的量刑建议,做到罚当其罪。对于碰瓷犯罪情节轻微,依法决定不起诉,但需要没收违法所得或者给予行政处罚的,应当依法提出检察意见,移送有关主管机关处理。下一步,最高人民检察院还将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指导各地检察机关学习贯彻《指导意见》,认真履行批捕、起诉等法定职责,坚决依法惩治各类“碰瓷”违法犯罪,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二是会同公安、法院等有关部门进一步建立健全会商研判、信息共享等工作机制,更好地形成打击“碰瓷”违法犯罪的工作合力。三是共同做好以案释法、法治宣传,推动加强全社会的法治意识,提升公民个人的自我保护能力,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公安部法制局副局长李文胜在回答《指导意见》在惩治“碰瓷”违法犯罪方面有哪些亮点的问题时表示,《指导意见》是一部专门指导办理“碰瓷”违法犯罪案件的规范性文件,是对实践中办理此类案件经验的总结,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对“碰瓷”违法犯罪予以明确界定。“碰瓷”是群众对这一类社会丑恶现象约定俗成的用语,以往由于没有明确定义,造成法律界限不明确。为解决这个问题,经调研后,在《指导意见》中对“碰瓷”进行了定义:指行为人通过故意制造或者编造其被害假象,采取诈骗、敲诈勒索等方式非法索取财物的行为。这就第一次对“碰瓷”行为作出了准确界定,为司法实践提供了指引。二是揭露了“碰瓷”犯罪的主要手段方法。实践中,通过“碰瓷”实施犯罪的方式多样、手法繁多。《指导意见》在总结以往办案的基础上,通过列举“碰瓷”犯罪的惯用手法,向社会揭露了“碰瓷”犯罪的本质,提醒广大群众避免上当受骗,同时震慑违法犯罪分子。三是全面构建了惩处“碰瓷”行为的制度框架。《指导意见》对实施“碰瓷”构成的犯罪进行了梳理,分类予以明确。常见情形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诈骗类。即制造假象,采取欺骗、蒙蔽手段诱使被害人上当,从而获取财物的情形,其突出特点是“骗”,主要涉及诈骗罪、保险诈骗罪、虚假诉讼罪。另一类是敲诈勒索类。即不仅制造假象,而且对被害人或其近亲属实施轻微暴力、软暴力或者以揭露其违法违规行为、隐私、扬言侵害相要挟,从而获取财物,其突出特点是“敲诈”,主要涉及敲诈勒索罪。另外,《指导意见》还规定了其他与“碰瓷”相关的犯罪。同时,《指导意见》还规定对实施“碰瓷”,尚不构成犯罪,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实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四是加大对“碰瓷”犯罪团伙、黑恶势力犯罪的打击力度。实践中,“碰瓷”犯罪日益呈现团伙化和集团化的特点,甚至在一定地区形成黑恶势力。
  ……
展开
目录
司法解释、司法指导性文件与解读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
关于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答复》的通知(2020年8月11日)
规范选任管理提升参审质效推动人民陪审员工作行稳致远——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司法部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局负责人就
人民陪审员法实施两周年工作情况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答复》重点内容答记者问
《关于适用刑法第三百四十四条有关问题的批复》的理解与适用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2020年9月12日)
加大知识产权刑事司法保护力度——“两高”相关部门负责人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答记者问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
关于依法办理“碰瓷”违法犯罪案件的指导意见(2020年9月22日)
依法严惩“碰瓷”犯罪全面构建惩处“碰瓷”行为制度框架——“两高一部”相关负责人就《关于依法办理“碰瓷”违法犯罪案件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
公安部新闻发布会通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印发《关于依法办理“碰瓷”违法犯罪案件的指导意见》有关情况
人民法院依法惩处证券、期货犯罪典型案例(2020年9月24日)
兼顾办案质量与效率推动落实速裁程序——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厅厅长苗生明解读认罪认罚案件适用速裁程序典型案例
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认罪认罚案件适用速裁程序典型案例(2020年10月13日)
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听证工作规定(2020年10月20日)
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5件检察听证典型案例(节录)(2020年10月20日)
建立衔接协作工作机制依法严惩安全生产犯罪——《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相关问题解读

地方司法业务文件与解读
深圳市职务犯罪案件证据指引(2020年10月10日)

司法实务问题研究
黑社会性质组织“四个特征”的辩证关系——以南通法院审判的4个涉黑犯罪案件为例

新类型疑难案例选评
席某伟、王某瑶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案
[评析]使用虚假身份证进行微信实名认证的定性

最新立法司法动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次审议稿)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秦皇岛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