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总裁任正非曾上榜美国《时代》杂志年度全球百位最有影响力人物、连续两年蝉联《财富》杂志“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商业领袖”称号。他靠两万元资本白手起家,将诞生于简易房内的小公司打造成世界500强企业。用30年时间实现了从0到8000亿的营收飞跃。是怎样的管理思想让任正非成为中国商业史上一个无法绕开的名字?又是怎样的企业家精神让华为在世界舞台跃居瞩目位置?
作为“中国著名企业家管理日志系列”之一,本书秉承从企业家的实践出发,挖掘、研究、总结、整理、传播优秀管理思想的初心,梳理回顾了任正非对企业管理的深刻思考与独到理解,自2008年首次出版以来,多次重版,深受广大读者欢迎与认可。暌违十余年,本书进行了全新修订,在动荡多变的全球时代局势下,希望为当下的中国企业家和创业者们提供应对不确定性的核心思维以及破局方向。
愿景与价值观: 要么成为领先者,要么被淘汰
1 月1 日 荣耀感
中国通信产业正飞速向前发展,并形成自己的民族通信工业。未来3年将是中国通信工业竞争最为激烈的时期,持续10年的中国通信大发展催生了中国的通信制造业,并使其迅速成长。由于全世界厂家都寄希望于这块当前世界最大、发展最快的市场,而拼死争夺造成了中外产品撞车、市场严重过剩,形成巨大危机。大家拼命削价,投入恶性竞争,外国厂家有着巨大的经济实力,已占领了大部分中国市场,中国厂家仍然维持现在的分散经营,将会困难重重,是形势迫使必须进行大公司战略。
泱泱10多亿人口的大国必须有自己的通信制造产业,对此,华为作为民族通信工业的一员,已在拼尽全力向前发展,争取进入国家大公司战略系列。
——摘自《在第四届国际电子通信展华为庆祝酒会上的发言》,1995 年11 月
【背景分析】
1995 年,华为的员工才800 多人,当年销售额仅仅15 亿元。这一年,华为成立了北京研发中心,开始进入数据通信领域。华为大规模地与国内厂家合作,走共同发展的道路,同时也开始从农村市场向城市市场转型。此时,成立仅8 年的华为,面临着一个险恶的市场环境。鉴于内忧外患,任正非主张:本土企业应该联合起来,国家也应该支持民族通信企业的发展,让本土企业迅速壮大,提高竞争力,最终到海外拼搏。
【行动指南】
“愿景”就是企业的宗旨,也可以说是企业的一个阶段性目标。愿景的设置要合理,既不能太不切实际,又不能目标过低,前者会导致员工缺乏实现目标的信心,后者则达不到振奋士气、鼓舞斗志的目的。在某些时候,远大的目标更容易使员工产生荣耀感,从而有助于激发员工的斗志。
愿景的表达要简单、具体,要尽可能让员工充分理解企业愿景,如果表达过于模糊,容易导致员工产生厌烦甚至是抵触的情绪。任正非给华为人定下了一个比较适中的目标,以此激励员工奋斗。华为的经验证明,无论企业规模多小,也一定要有崇高而远大的目标。只有不仅仅为钱奋斗的企业,才能使员工一直充满斗志。
1月3日 永远正确的“店规”
第一,客户永远是正确的;第二,如果客户错了,请参考第一条。在为客户服务
的过程中,仅将自己的工作做正确是不够的,只有最终使客户满意才是将工作做好
的证明。因此,我们心中也应该时时要有这样一条“店规”:如果客户错了,请参考
第一条。
——摘自《能工巧匠是我们企业的宝贵财富》,1999 年5 月
【背景分析】
有一次,某客户自提358 件货物,这些货物已经经过华为公司及时、正确的复核和校验。华为员工在与客户交付货物时发现:客户方清点失误,漏清点6 件货物。发货复核和发货组并没有简单地对客户讲:“关于这358 件货物,我们已层层把关,经过IT 系统保证其准确性,认真细致地完成了装载,并在过程中时时提醒客户核对数量。我们输出的数量是正确的,你们的失误不是我们职责范围内的事情。”相反,为保证交付给客户的货物数量正确、清晰,发货复核及发货组暂停了其他货物的装运,克服货物装载时间紧、场地有限等因素,主动协助客户卸货重新清点。在发货组卸货重新清点货物后,客户核对了数量,承认可能是因自己疏忽而少点了货物。于是,发货组又重新将货物装载紧密,交付给客户。
为确保客户利益,次日,华为的发货复核人员又多次联系客户核实货物情况。客户很愧疚地回复,在广州火车站清点后,发现还是少6 件货,并请求援助。发货复核和发货组员工分析后认为客户清点存在问题,于是立即赶赴广州火车站协助客户再次清点。经过紧张细致的清点,复核人员在混乱的火车站台上找到了所有货物,也找到了客户漏清点的原因——将几件捆绑在一起的货物当成一件。最后,客户满意地离去了。
【行动指南】
对客户负责,不仅体现在圆满完成客户托付的任务上,还包括容忍、原谅,乃至承受客户的过错。
1月 愿景与价值观: 要么成为领先者,要么被淘汰 / 1
2月 企业文化 : 人定胜天 / 26
3月 待遇 : 决不让雷锋吃亏 / 47
4月 财务管理 : 与国际接轨 / 67
5月 供应链 : 生存之本 / 89
6月 人才观 : 不断清零 / 113
7月 学习观: 不搞培养制,只搞选拔制 / 139
8月 品牌 : 用户选择的不是产品而是公司 / 161
9月 技术 : 以客户需求为路标 / 180
10月 干部 : 领导只从基层来 / 204
11月 国际化 : 建立新型竞合关系 / 228
12月 责任 : 享受奋斗 / 251
温馨提示:请使用秦皇岛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中国企业家的管理实践根植于中国的经济实践和文化土壤,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著名企业家管理日志系列”从企业家的实践出发,理论结合实践,注重实用,对于全国企业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挖掘、整理、研究、总结、传播这些优秀管理思想,使之薪火相传、发扬光大,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厉以宁 北京大学教授、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