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一介平民,既不贵列公卿,又不富甲天下,甚至连一个起码的学历也没有,到他1778年逝世的时候,他的身份还是一个“逃犯”,颠沛流离,困厄一生,而他自述其一生行事的《忏悔录》之所以能流传至今二百余年,依然为人诵读,究其原因,实无他秘,乃得力于书中一字一句皆出自真诚。他在一篇原拟用来作为其自传序言的短文中说:他要对他一生的“言行做一番忏悔”,他要不遗余力地表明他的心是真诚的。他说:“如果在我的著作中看不出我的真诚,在书中没有什么话可以证明它,那就表明我书中的话不是出自真心。”言为心声,读其书,如见其人。卢氏之书之能扣人心弦,虽文字畅晓为其一因,但是由于他的语言真实;只有真实的语言才能引起读者内心的共鸣。人们常说卢梭是一个有才情的作家,若问他的才情从何而来,是天生的吗?不是。他说他的全部才华都来自他对他“要写作的文章的热情”;他“永远是为了心中有思想要抒发才写作”。他说他的《忏悔录》是一部“有益世人的著作”。为有益世人而作的书,是好书。好书如良师,如益友。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