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胭脂谱上评胭脂 百岁江湖说百年
冬去春来,莺偷百鸟声。幽州境内的驿路两旁纷纷吐绿的草木丛中,经常可见成群结队的小巧的黄莺鸟穿梭其中,可惜北凉民风彪悍,没有那入春时分便要去听莺啼“黄簧”的文人雅士。
道路上,一辆马车缓缓向北行,车厢内的女子的手上多了个从低矮的枝头上摘下的莺巢,女子偶尔掀开帘子去看一看沿途的风光。一路行来,马车的主人为了赶时间,很少在城池里停歇,所停之地皆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女子最尴尬的莫过于人有三急,她第一次想要如厕,碍于脸面不好意思开口,只好夹紧双腿,咬牙苦苦坚持了半个时辰。早已察觉异样的同车男子偏偏不开口。当她终于憋不住下车如厕,低头坐回车厢后,还听他说了个恶劣的笑话。他说以前有个官员微服私访,结果在荒郊野岭时肚子不舒服起来,每次有点儿念头就要马夫帮他寻一处幽静的地方好方便。马夫替官老爷接连找了几个地方,可官老爷每次解开裤腰带蹲下后就又不想了,到后来每当官老爷问起找没找到地方时,马夫就说没找到,于是官老爷终于支撑不下去,跳下马车后边跑边脱裤子,好不容易舒坦了,回来的时候感慨那儿真是一块风水宝地啊。同车男子最后还火上浇油地问了她一句,是不是找到风水宝地了。她在回来的途中顺手摘了只由松针、草穗编织而成的莺巢,听到问话后就狠狠地将它砸过去。男子单手画圆轻轻接过莺巢,笑着递还给她,将功补过地说了件自己的糗事。说他当年游历时,一次无意间去茅厕,听到隔壁动静不小,百无聊赖,就出口调笑道“兄弟,你是不是吃大蒜了”,结果等了片刻,他蹲着的茅房被一名脸如冰霜的女侠用剑拆掉小门,吓得他差点儿掉进茅坑,赶忙用手护住裆部,还被那女侠冷着脸威胁要砍断他的三条腿。这真是祸从口出啊。如果不是他急中生智,猛然间松开手,让那女侠好好见识了一番何谓雄风大振,将其吓退,恐怕免不了吃一顿饱揍。
裴南苇看着他说这混账话时少有地流露出得意扬扬的表情,哭笑不得,就没有再跟他计较什么。堂堂北凉世子都这么狼狈过,她这个早已不是靖安王妃的女子,也就懒得装女侠了。
这趟北行,路途中一直有游隼掠帘传递密报,徐凤年自然没有说那些重要的军情,不过一些无伤大雅的秘闻尽数说给她听了。例如青羊宫里的青城王吴灵素如今入京受封,分去了天师府那位羽衣卿相的半杯羹,得以与其分别执掌南北道门。一向高高在上的龙虎山众人似乎受不了这等委屈,很快拿出了撒手锏。据传掌教赵丹霞修成了道教里最为艰深的玉皇楼,与老天师赵希翼父子二人悍然联袂飞升,然后朝廷马上准许京城里的青词宰相赵丹坪担任南方道门掌教,并且破例恩赐天师府里的年轻道士赵凝神入朝为官,成了一名比黄门郎更让人眼馋的天子近侍起居郎。还有一桩事与庙堂无关,纯粹是江湖人江湖事——爱吃剑的老剑客终于出了一剑,却不是武帝城的王仙芝亲自出手,而是任由自己的四名嫡传弟子挡剑,前三名公认为天纵之才的徒弟都无力抵挡,最后是被那位一直被师弟遮掩锋芒的大徒弟于新郎以刀挡下此剑的。此事震动江湖,这名刀客立即被视作可让顾剑棠大将军全力一战的顶尖高手。
听到这些让江湖儿郎热血沸腾的隐情内幕,裴南苇没有半点儿兴致,左耳进右耳出,只当作解闷的小段子。
展开
能吸引读者,往往开篇有趣或新颖或雄厚,而随着时间推
移慢慢趋于升级打怪种马的平淡,能坚持下去得,能能让
读者坚持下去得,也就是惯性,所以才会有许多有生之年
终于看完得想法;这本书的趣味,在于开篇虽然平淡且荒
诞,但这种荒诞是为了后期落下伏笔,如人饮酒,越饮越
醇,越到后面越是放不下,直至卷终依然不能释怀,恍如
百年,此书有大气象!——凌家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