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亲子教育类图书。在亲子关系中,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有效沟通是永恒的话题与难题。拥有10多年专业背景的心理咨询师陈志恒,以36个真实情境切入,逐一剖析亲子关系中常见的问题,然后分别提出解决办法,带你读懂孩子话语背后代表的真正声音,同时学会从中检视自己,实现与孩子有质量的沟通。互相理解、彼此信赖、相亲相爱,不再因为互相不理解、信息不对等的沟通而彼此伤害,和青春期的孩子做朋友,做他们人生道路上的坚实后盾。
好心办坏事! 为什么孩子总是无法理解父母的苦心
“我的孩子最近课业严重落后,却又花许多时间在网上。我们担心他遇到了困难,努力地与他沟通,但他就是不想听,也拒绝与我们对话。”
这是家里有青少年孩子的家长常向我诉苦的内容。接着,他们会无力地问:“我们该如何让孩子明白我们的心意呢?”
大部分的父母对孩子总是全力付出、不求回报,这份爱与用心绝对是毋庸置疑的。然而,这样的真心常换来绝情。有时候, 孩子就是不领情,对父母的努力反唇相讥、冷嘲热讽,或者频频唱反调——这在青少年阶段的孩子身上特别容易出现,也伤透了父母的心。
为什么会这样呢?
首先,我们得明白,青少年正忙着理解发生在自己身上反复无常的思绪与行为,很难有多余的精力去体会父母的想法或感受。
其次,我们要问,青春期的孩子若真能充分理解父母的心意,是否就会修正自己的行为,成为令父母放心的好宝宝、乖孩子?
孩子其实什么都懂,就是无法照着做
我是个长期与青少年打交道的心理工作者。在会谈室中,常听到陷入困扰的青少年这么说:
“我也知道爸妈很辛苦,但就是受不了他们这么唠叨!”
“我也懂得爸妈爱我、在意我,但不知道怎么了,跟他们没说几句话,我就感到很愤怒!”
如果我们认真地去探究青少年的心理,就会发现,这些半大的孩子,早就足够成熟,能理解并体会父母的用心了,只是无论怎么样也无法照着父母说的做。为什么?
因为,青少年时期的特征正是逐渐开始重视个人的主导权,亦即渴望对自己的人生方向及生活大小事拥有支配空间。因此,在青少年心底没说出来的话常常是:
“爸妈说得也没错,但听他们的就输了!”
“现在照着爸妈想的做,以后不就都要听他们的了?”
“就算理亏也要死撑着,绝对不能弱掉!”
说穿了,青少年看似酷酷的,一副毫不在乎的模样,实际上比大人还重面子,比大人更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亲子关系主导权争夺战
我们不难发现,青少年与父母之间的对立或冲突,就是一场又一场关系中主导权的争夺战——都想说服对方,谁也不想让着谁!
大人要孩子接受的观念,大部分都没有错。只是,一旦父母设法对孩子传递(或灌输)这些见解,对青少年而言,就是一种被“强迫推销”的感觉。青少年立刻感觉到,这段关系中的主导权不在自己手上,连带着人生的自主权也受到威胁了。
然而,越是这样,父母越是不解:为什么孩子就是不能体会父母的用心,就是不愿意接受父母善意的劝说?因此,便耗费更多的精力与孩子“沟通”,设法说服孩子“听话”。
结果就是,父母越用力表达,孩子就越用力抵抗。
孩子内心深处的风暴
特别是那些正面临困境的青少年,他们意识到自己有麻烦, 讨厌自己反复出现的问题,也苦恼该怎么帮助自己脱困。然而,
在面对父母时,他们又得表现出一副毫不在乎、无所谓或者故意唱反调的模样。父母拿他没辙,最后精疲力竭,干脆放弃,不管了!
其实,无法做到父母所期待的事情,孩子的内心也是相当沮丧、无力的。他们能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但又拉不下脸去配合;意识到自己正在违逆父母,又让他们深感愧疚,就更不知道该如何响应父母了。
不论是粗鲁无理的积极对抗还是阳奉阴违的消极配合,都是青少年在展现、捍卫自己在关系中的主导权。掌握权力就会感受到力量,这是青少年证明自己已经长大,足以独当一面的途径。
每个人都是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自我价值感的。我常说,所谓自我价值感的高低,是一种内心是否有力量的状态。掌握权力,便会让人感受到力量,显示自己是重要的。
Part 1明明想靠近,却把你推远
好心办坏事!为什么孩子总是无法理解父母的苦心
在亲子互动中,你总是抓错重点吗
质问式语句是关系中的隐形杀手
拥有“拒绝拿孩子做比较”的勇气
孩子最不缺的就是建议!
为什么给出最大的诱惑,孩子的问题行为还是毫无改善
Part 2细致贴近与深度联结
串起深厚的人际联结,你需要的是不带分析的同理心
在对话中持续觉察,在觉察中持续对话
碰触情绪感受,是通往孩子内心世界的途径
情绪教育从正视孩子的情绪开始
如何面对孩子想说却说不清楚的矛盾
学习尊重,来自真实体会他人的情感
Part 3正向回馈,相信希望就在云的背后
“相信自己做得到”的正向回馈
除了“那很好啊!”,肯定他人时还能说些什么
别让肯定破了功——停止翻旧账
那个“总是”在说谎的孩子
嘴里好争胜的孩子,究竟有什么事
一句话,治愈孩子的“摆烂思考病”
Part 4在关系中培养应对挫败的本事
网络世界很危险?孩子说:“外面的世界更可怕!”
人生难免遭遇挫败,如何帮助孩子转化负面经验
当孩子不被允许长大时
是礼物还是噩梦:该不该让孩子经历挫败
五个步骤,陪伴孩子掌握应对挫败的本事
不是孩子思想偏差,而是你无法认同
Part 5站对位置,做有效的选择
父母的事情自己解决,让孩子做回自己
是“放手”而不是“放生”,更不是“放弃”!
收起亏欠:经营亲子关系不在时间,而在质量
大人愿意尊重,孩子就学会尊重
孤注一掷:你把自己的一切全赌在孩子身上了吗
不想让孩子走偏,孩子却越走越偏?
Part 6 关照自己,做不焦虑的父母
给常感自责的你:你最该把同理心用在自己身上
为什么我总是受不了那些幼稚的孩子
当照顾者没心力善待自己时,该怎么办
情绪失控正在摧毁你苦心经营的家庭关系吗
在觉察中反思,情绪总在提醒我们一些事
用指责表达关爱,其实是无力消化自己的焦虑
结语 因为不习惯,所以需要刻意练习
温馨提示:请使用淄博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