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生态商业制胜法则》:
这里不得不补充一条有趣的支线。1930年,迪士尼正式向一家零售商授权,卡通玩具、书籍等业务扬帆起航。这看似并不是什么高深套路,但伴随迪士尼乐园所扮演的全球主题乐园领航者角色日益深入人心,主题乐园纪念品商店成为IP商业铁律,主题游乐园场景配套主题纪念品,雷打不动地被全球主题乐园效仿。游乐场售卖玩具并不是什么商业秘籍,可在迪士尼之前,没有任何一个游乐场能有如此强大的主题纪念品附加值存在,或者说,迪士尼奠定了一个商业模式最基本的关键要素——主题场景售卖。
迪士尼征服美国不过是一个开始,随后迪士尼的快速扩张可以归纳为一纵一横的十字交叉战略。
纵向来说,迪士尼以IP内容为文化先锋,先后在全球各大洲做主题乐园部署,而这种战略部署并非信手落子。以1983年东京迪士尼乐园、1992年巴黎迪士尼乐园、2005年香港迪士尼乐园为趋势洞察的轴线,会发现迪士尼的主题乐园格局通常会满足两大特定条件,其一,都处于超级空港或地区人口吞吐枢纽,东京和巴黎分别在亚洲空港和欧洲空港占据显要地位,每年百万计的旅行者需要在超级航空港转机,顺水推舟的人流分发效应可助推主题乐园快速发展,而香港迪士尼乐园则恰恰处于香港回归后的大陆旅游人口红利期,源源不断的大陆游客足以让香港迪士尼变得水泄不通。当然,2016年落户上海浦东的迪士尼乐园可以看作又一次的进击,上海不仅具有超级都市体的虹吸规模,而且能辐射全国绝大多数地区,此系上海经济发展到一定地步的必然。其二,所属国家和地区都处于经济崛起的上扬期,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90年代的欧洲(从1990年开始,联邦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五国牢牢占据全球GDP前八位中的五席)、2000年后的香港以及2010年后的上海,均有相当充分的理由证明当时的国家和地区具有极强的经济爆发力,能为IP文化产业提供消费支撑。
横向来说,把迪士尼财团看作一个“动画电影公司+主题游乐场+纪念品连锁零售店”并不尽全面,迪士尼的产业分布还包括体量惊人的传媒商业规模,譬如北美排名前列的传媒巨头ABC公司,譬如诸多中国消费者耳熟能详的电影巨头环球公司,都在不同时期和迪士尼有过战略联手或者资本联营。迪士尼的传媒体系无孔不入地对全球人民进行文化灌输,而传媒体系除自我进化和结构完善之外,最大的职责便是为迪士尼其他商业体提供有效的文化“空袭”。
不显山不露水,迪士尼财团的纵横布局,将战旗插到了世界上除了非洲和南极洲之外的几乎所有大陆(澳洲虽无迪士尼乐园,但文化传媒布局毫不逊色)。更难能可贵的是,迪士尼走的道路,是世界商业历史上没有任何一家前序公司所走过的,是其赤手空拳从蛮荒之中杀出血路的战略决断。
IP商业的演变过程中迪士尼并不孤独,同时期也有一些公司走着相似的前行道路,譬如同样著名的环球影业。环球影城主题乐园同样全球落子,传媒体系和纪念品商店体系同样有声有色,虽然环球影城主题乐园的知名度逊色于迪士尼乐园,可换位思考,迪士尼的IP商业创新道路至少也有同行相伴,有竞争,更有对抗,否则这一段IP商业演变史未免显得过于乏味和单调。
作为IP商业领域当仁不让的举旗老大,迪士尼的发展历程也几乎可以与整个世界的IP商业创新探寻历程画上等号,从授权商品到游戏研发,凡是能盖上迪士尼图章的地方,就能发现其或深或浅的脚印。有趣的是,迪士尼的模式并非没有效仿者,仅以中国为例,十年来各种各样的主题乐园遍地开花,这种文化旅游战略符合各地政府打造城市名片且低污染高附加值的思维方向,奈何世界上没有多少主题乐园有着迪士尼这百年沉淀的IP附身,于是绝大多数主题乐园更像是“游乐场+杂技团”,鲜有亮点,败笔诸多。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