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赋学与选学:康达维自选集
0.00     定价 ¥ 68.00
淄博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305223600
  • 作      者:
    [美]康达维
  • 出 版 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10-01
收藏
编辑推荐

1.著名汉学家、翻译家,第八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获得者康达维教授精选历年学术成果,结集而成,充分体现其不同时期的学术风貌。

2.借异域之眼,感受中国古代辞赋跨越语言的艺术魅力;从文本出发,提供古典文学研究的新思路、新视角。

3.节选大量汉赋与《文选》的英译片段,译文忠实严谨,流畅而典雅,再现中国古典诗文的文藻与韵律之美。

4.同“异域知音”康达维教授一道,与刘歆、谢灵运隔空对话,感受古人的山水园林之乐。

 

展开
作者简介

 

康达维(David R. Knechtges),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西雅图华盛顿大学荣休教授,著名汉学家、翻译家。长期从事汉魏六朝文学尤其是汉赋研究,共出版学术论著十余本,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同时致力于译介中国经典著作,首次以全英文翻译了中国早期的文学选集《文选》,于2014 年荣获第八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收入美国著名汉学家康达维(David R. Knechtges)教授多年来在赋学与选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共九篇,由康达维教授亲自精选并编辑,代表了20世纪以来西方赋学与选学研究的极高成就。赋学部分论文四篇,对刘歆《遂初赋》、谢灵运《山居赋》和海外“赋学”的研究现况进行了探讨。选学部分论文五篇,分别论及《文选》在中国与海外的流传、《文选》辞赋与唐代科举考试的关系、中国中古早期的选集、选集中的应璩“百一诗”以及英译《文选》的疑难与困惑等具体问题。同时,本书收入了康达维教授关于汉赋与《文选》的英译片段,作为《文选》英文全译第一人,康达维教授的译文忠实严谨,流畅而典雅,充分再现了中国古典诗文的文藻与韵律之美。

本书为《海外汉学研究新视野丛书》中的一种。本丛书收辑海外汉学家撰写的具有代表性的单篇论文,及相关的学术性文字,尤其注重收入新近在海外发表的学术成果,由其本人编纂成集,希望能体现出该学者不同时期的风貌,为读者了解特定作者的整体学术发展,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  

 

展开
精彩书评

 

主编寄语:

海外汉学的不断发展,说明了中国文化所具有的世界性意义。虽然海外汉学界和中国学术界,在研究对象的选择上,或许没有什么不同,但前者的研究,往往体现着特定的时代要求、文化背景、社会因素、学术脉络、观察立场、问题意识、理论建构等,因而使得其思路、角度和方法,以及与此相关所导致的结论上,显示出一定的独特性。当然,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所谓“海外”,无论是地理空间,还是人员构成,都会有新的特点。随着学者彼此的交流越来越多,了解越来越深,也难免出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象,不一定必然有截然不同的边界。关键在于学术的含量如何,在这个问题上,应该“无问西东”。《周易》中说:“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既承认殊途,又看到一致,并通过对话,开拓更为多元的视角,启发更为广泛的思考,对于学术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讲座讲授 张宏生

 

展开
精彩书摘

 

我对翻译的信念是:执着作品的原文和原意。我十分赞同俄裔美国作家和翻译家纳博科夫(Vladmir Nabokov)的金科玉言“最笨拙的逐字翻译要比最流利的意译有用千倍”(the clumsiest literal translation is a thousand times more useful than the prettiest paraphrase)。译文的流畅和可读性是每位翻译家所追求的目标,但是翻译古代或是中古时代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翻译家就必须勇敢地做到美国著名的汉语、日语语言学专家罗伊·安德鲁·米勒(Roy Andrew Miller)所说的那样 :翻译必须具有“字字斟酌、探讨语言和文字本义的勇气”(lexical and linguistic courage)。我个人认为,在英译的过程中,必须尽可能正确地传达中文文本的原意,并且尽可能地保留或许会令读者惊讶的比喻说法,甚至是一些非比寻常的措辞用语。例如,西晋木华(生卒年不详,约公元 290 年在世)的《海赋》,他用“天纲渤潏”形容尧舜时代的洪荒大水。华滋生(Burton Watson)翻译这句话的意思是“The Heavenappointed waterways swelled and overflowed”(天定的洪水,波涛汹涌泛滥)。这样的译文,尽管读起来十分顺畅,但是他错译了这句话的原义。“天纲”指的是“天之纲维”(mainstays of heaven),也就是维系天体的绳纲。这句话的意思当作 :洪水泛滥高涨,连“天之纲维”都发泡起沫了——“the mainstays of heaven frothed and foamed”(渤潏[bójué]指洪水波涛的泡沫)。如果作直接的翻译,这样描述洪水的泛滥,或许令读者有些惊讶,因为这样描绘洪水并不合乎逻辑,而且和我们今天对天文的认知也有所差异。但是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保留木华原来形容洪水泛滥的文字更为重要,若以“意译”来翻译中国古典文学,那么就很可能会失去原有文字滔天的表达效果和磅礴的气势。

——《英译<文选>的疑难与困惑》

 

如果谢灵运是以“荟蔚”形容草木,或许我们可以看他如何描述园中草木,来确定他所谓“荟蔚”的涵义。谢灵运在赋中列出数长串园中草木的名目,然而他所列草木与汉赋所列不同,大多是有实用价值的草木,可供食用或药用。他首先列出的是各种水草:

水草则    Of water plants,there are:

萍藻蕰菼, Duckweed, mare’s tail,water milfoil,reed sprouts,

雚蒲芹荪, Mature reeds,cattails,water dropwort,calamus,

蒹菰蘩, Eared reeds,wild rice,pepperwort,wormwood,

蕝荇菱莲。 Jue,floating-heart,water caltrop,and lotus.

他甚至特别颂美莲花:

虽备物之偕美, Although all the things provided here are beautiful,

独扶渠之华鲜。 Only the blossoms of the lotus are brightly hued.

播绿叶之郁茂, It displays a thick luxuriance of green leaves,

含红敷之缤翻。 And embodies a profusion of red blooms.

怨清香之难留, I regret that its pure fragrance is hard to retain,

矜盛容之易阑。 And I lament that its resplendent form easily fades.

必充给而后搴, It must be full before it can be picked;

岂蕙草之空残。 How unlike the patchouli that perishes in vain!

谢灵运对莲花情有独钟,未尝不可将之归因于他对佛教的喜好,因为在谢灵运的时代,这种水生花朵已经成为佛教圣花。与宫廷赋中所列的草木不同,谢灵运提到的大多是适合在始宁当地气候下生长的草木。谢灵运甚至以庄园能供应所有园中居民的饮食所需而自豪,即注中所谓“不待外求者”。他似乎也以此暗示其庄园是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

——《中国中古早期庄园文化——以谢灵运<山居赋>为主的探讨》

 

《文选》虽未囊括所有中国古典文学形成时期的作品,但相较其他书籍而言,它似乎更能够代表这一时期的文学。而《文选》选文的层次也反映了编者的折衷立场。有拒绝认同文学为独立艺术形式者,有希图将文学与所有道德、政治桎梏分开者,《文选》的立场则居二者之间。唐代王朝复兴之后,《文选》这一编次有序的选集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玉台新咏》强调香艳之情的表达,根本与统一王朝复兴的概念可说方枘圆凿。

回归本章开端我用过的类比。《文选》在文学范畴等同于植物园,将各类文体和次生文体小心标注、排序、组织起来。选择植物,是从基本而常见的物种里采样,包括富含营养的厨用植物、令人愉悦的香草以及诸如竹、桐之类美观的树木,但没有任何奇花异草。而且,所有植物都被仔细地剪枝、分类过,植入彼此联系的种群园中。《玉台新咏》则如一个特殊的植物园:它是一个花园。其中的花朵芬芳多彩:栀子、牡丹、朱槿、茉莉,花香四溢,撩人情思。虽然栽种诱人,但这些花朵的整体布局却没有明显的次序。尽管富于魅力,花园却缺乏较为庄严的植物园的声誉。然而,吾辈有幸,得以二园偕游,并观赏园中保存的中国中古早期文学瑰宝。

——《芟其芜杂,集其英华:中国中古早期的选集》

 

展开
目录

 

《海外汉学研究新视野丛书》序

自序

刘歆《遂初赋》论略

中国中古早期庄园文化——以谢灵运《山居赋》为主的探讨

中国中古文人的山岳游观——以谢灵运《山居赋》为主的讨论

欧美赋学研究概观

《文选》在中国与海外的流传

《文选》辞赋与唐代科举考试之关系

芟其芜杂,集其英华 :中国中古早期的选集

选集的缺憾:以应璩诗为个案

英译《文选》的疑难与困惑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淄博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