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伤寒论纲目/龙砂医学丛书
0.00     定价 ¥ 89.00
深圳南山图书馆
  • ISBN:
    9787521408881
  • 作      者:
    [清]沈金鳌
  • 出 版 社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5-01
收藏
内容介绍
  《伤寒论纲目》为清代名医沈金傲所著,约成书于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编排以仲景原文为纲,择选历代五十余位医家的论述为目,并后附沈氏之见解。
  《伤寒论纲目/龙砂医学丛书》共16卷,卷首冠以总论,分为脉证、六经主证、表里传变等篇;卷一至卷十五汇伤寒六经内容分类论述,其中卷一至卷七为太阳经、卷八至卷十为阳明经、卷十一至卷十二为少阳经、卷十三为太阴和少阴经、卷十四为少阴经、卷十五为厥阴经;卷十六列阴阳易、差后劳复食复、妇人伤寒诸证,并附辨脉、平脉等篇。
展开
精彩书摘
  《伤寒论纲目/龙砂医学丛书》:
  许叔微日:伤寒六七日,无热,脉沉紧而细,烦躁不饮水,此阴盛格阳也,当用附子霹雳散,饮水者不可服。
  吴绶日:阴症似阳,乃水极似火也。盖伤寒传变,误服凉剂,攻热太速,其人素本肾气虚寒,遂变阴症,冷盛于内,逼其浮阳之火发于外,面赤烦躁,身微热,渴欲饮而不能饮,大便秘,小便淡黄,或呕逆气促,郑声,咽喉痛,所以状似阳症,如妄投寒凉即死。切其脉沉细微迟者,急用通脉四逆汤,倍参、附以接真阳。设或差迟,则阴盛阳衰,参、附亦不救矣。此与阴盛隔阳例同,王太仆所谓身热①脉数,按之不鼓击者,名阴盛隔阳,非热也。阳症似阴,乃火极似水也,盖伤寒热甚,失于汗下,阳气亢极,郁伏于内,反见胜已之化于外,故身寒逆冷,神气昏昏,状若阴症也。大抵唇焦舌燥,渴饮便秘,溺赤涩,设有稀粪水利出者,此内有燥屎结聚,乃旁流之物,非冷利也,再审有矢气极臭者,是也。脉虽沉,切之必滑有力,或时躁热,不欲衣被,扬手掷足,谵语,此阳症也。轻者,人参白虎汤,或小柴胡合解毒汤;内实者,调胃承气汤;潮热者,大柴胡汤加芒硝;若大实大满,秘而不通,大承气汤。必审轻重而酌用之,此与阳盛拒阴亦同,王太仆所谓病人身寒厥冷,其脉滑数.,按之鼓击指下者,名阳盛拒阴.非寒也。
  赵嗣真日:仲景论阴虚阳盛,阳虚阴盛,理实深奥。经日:邪气甚则实,精气脱则虚。因正气先虚以致邪气客之而为盛实,于是有阴虚阳盛、阳虚阴盛之别。愚因括仲景之理而详说之,盖盛指邪气言,虚指正气言,阴阳虚盛,邪正消长之机也。且正气在人,阳主表而阴主里;邪气中人,表为阴而里为阳。若表之真阳先虚,故阴邪乘阳而盛实,表受邪者。阳虚也,脉浮紧,阴邪盛于外也,是谓阳虚阴盛,所以用桂枝辛甘之温剂,汗之则阴邪消,温之则真阳长,使邪去正安,故愈。又若里之真阴先虚,故阳邪人阴而盛实,里受邪者,阴虚也,脉沉实者,阳邪盛于内也,是谓阴虚阳盛,所以用承气酸苦之寒剂,下之则阳邪消,寒之则真阴长,邪去正安,故愈。以是知仲所主此二症,盖一指表症,一为里症,指邪正消长而言,非兼言表和里病,里和表病,而谓之阴阳虚盛也。况和者,无病也,以和训虚,恐碍理。
  李梃日:概言之,三阳经病,即阳症,手之三阳,从头走足,故头疼身热云云。三阴经病,即阴症,足之三阴,从足走腹,故腹痛自利云云。然阴阳俱有表里二症,阳症表里同归于热而已,阴症表郁似阳,人里则有传经、直中之殊。大抵阳症之表,发热恶寒,清便自调,面光声亮,鼻息如常,手足温。阳症之里,唇焦舌燥,爪甲红活,身轻易转,烦渴,掀衣,扬手掷足,大便硬闭,小便赤涩,脉浮洪数,用汗、吐、下、和四法以治之。阴症之表,无热恶寒,面惨声短,鼻息气冷,手足厥逆。阴症之里,唇紫舌卷,爪甲青黑,身重难转,不渴,引衣,卧多踡足,大便泄利,小便清白,脉细沉微,每与阳症相反。盖阳症自上而下,故初起有头疼,阴症则无也;阳症自外传人,故郁而为热,阴症则无热而反厥冷也;阳症摇手掷足,阴症则卧多踡足;阳症内热而渴,阴症则不渴;阳症二便闭,阴症则二便清且利也;惟腹痛与呕,阴阳二症俱有,然阴脉沉微。凡言阳症,多得之风寒暑湿,邪生于太阳也。凡言阴症,多得之起居饮食喜怒,邪生于少阴也,故云:伤寒挟内伤者,十居八九,此阴阳正病也。阳邪不深,不能至于厥逆。阴邪不甚,不能至于烦躁,此水极似火,火极似水,谓之反化,亢极则害之义也。阳症潮汗秘赤满渴狂谵,甚则斑血喘急,然热极忽然热伏于内,故身寒四肢厥逆,状若阴症,但身虽冷而不欲近衣,神虽昏而气色光润,脉必沉滑而有力,此阳极似阴也,宜大柴胡下之,或白虎汤、竹叶石膏汤。阴症厥冷吐利不渴静踡,甚则咽痛郑声,然寒极忽然火浮于外,发躁扰乱,状若阳症,然身虽烦躁,而引衣自盖,口虽燥渴而饮水不下,脉必沉细无力,此阴极似阳也,宜通脉四逆汤。从治者,反攻也,热药冷饮,冷药热饮,或热药为君,而佐以凉药,或冷药为君,而佐以热药,亦非判然如庸医之差误也。
  ……
展开
目录
卷首上
伤寒脉症总论
六经主症
阴阳
卷首下

传变
愈解

卷一 太阳经
太阳经脉
风伤卫寒伤营
发热

卷二 太阳经
恶热
恶寒
恶风
振战傈
身热恶寒身寒恶热
热多寒少
下之热不退
头痛项强
头眩郁冒
摇头直视
……

卷三 太阳经
卷四 太阳经
卷五 太阳经
卷六 太阳经
卷七 太阳经
卷八 阳明经
卷九 阳明经
卷十 阳明经
卷十一 少阳经
卷十二 少阳经
卷十三 少阴经
卷十四 少阴经
卷十五 少阴经
卷十六 厥阴经
卷十七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深圳南山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请使用强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