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用镜头记录一个时代
0.00     定价 ¥ 48.00
深圳南山图书馆
  • ISBN:
    9787530681596
  • 作      者:
    张文睿
  • 出 版 社 :
    百花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0-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部纪实文学著作。两位作者用图文的形式,寻踪历史,为拍摄历史镜头的摄影家们留下影像。全面讲述作者历时三年半时间,全国各地寻访了16位摄影界前辈的过程和老一辈摄影记者、摄影家的往事与不为人知的故事。拍摄了刘心宁、袁毅平、魏德忠、刘俊生、茹遂初、徐若鹏、陆惠君、顾松年等十余位老摄影家和一位当年被老摄影家拍摄的先进劳动模范,有“中国人工喉之父”之称的杨仁中老先生的肖像。将这些老摄影家肖像及当年的作品书影,一并呈现,尝试将历史语境与现实影像相互观照,从而永久的保留下来,得到传承。
展开
作者简介
冯立祥,1961年生于天津蓟县侯家营。1979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现为国家电网北京顺义公司职工。1991年加入北京市摄影家协会,2003年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约300幅作品被多家媒体发表。代表作《神十问天》,摄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该作品参加了“追梦足迹一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改革开放35周年摄影大展”。2002年由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摄影作品集《桃园深处》;2008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摄影作品集《人间正道》。2016年,应邀参加第16届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举办“为中国摄影史志拾遗”专题展览。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将主要呈现以下内容:
冯立祥收藏的《中国摄影》1966年第3期主体部分的1:1仿真影印,展现封面封底、作品页等的样貌。
冯立祥自2014年起寻找、访问了散居于全国各地的《中国摄影》1966年第3期的部分作者,以及当年《中国摄影》编辑部的负责人陈勃、袁毅平、钱嗣杰等16人,并为他们拍摄了肖像。更有刘俊生、茹遂初、蒋少武、蒙紫、魏德忠、刘心宁等众摄影家当年作品的复制件与冯立祥为他们拍摄肖像的并置呈现,尝试将历史语境与现实影像相互观照。此书将这些老一辈摄影家从幕后请至台前,探寻他们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谨以本书,寻踪历史,为拍摄历史镜头的摄影家立像;谨以本书,为中国摄影史志拾遗。
展开
精彩书摘
钱嗣杰
我一生最难忘的,是在领导人身边工作的日子
1964—1970年领导人专职摄影记者钱嗣杰。
摄影家钱嗣杰,20世纪60年代曾任领导人专职摄影记者。
钱嗣杰,1928年出生,1946年参加革命。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摄影记者,中央新闻总署新闻摄影局摄影记者。
1949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举行北平人城仪式。钱嗣杰用镜头记录下这一历史时刻。
1951年至1953年,钱嗣杰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停战谈判代表团新闻处摄影组组长,拍摄了文献级的摄影图片。
1955年,钱嗣杰参加首届亚非会议即万隆会议的采访工作。
1964—1970年,钱嗣杰走近领导人,拍下了领导人工作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1971年,钱嗣杰担任中国驻联合国摄影记者,留下了与世界各国友好交往的珍贵档案。
2008年,钱嗣杰在上海举办“‘领袖风采’著名新闻摄影家钱嗣杰作品展”。
冯立祥寻访前辈摄影家们的起点,是从钱嗣杰老师开始的。
冯立祥第一次见到钱嗣杰老师,是在2013年4月由朋友周金富引荐的。
钱嗣杰老师家的客厅中,一张毛主席像端正地悬挂在最显眼的位置,墙上依次挂着钱嗣杰和领导人的合影。
靠窗的位置,是一组看上去有些年头的旧沙发,一张就餐与写作合一的四方桌。 钱嗣杰的夫人陈惠嫣老师,端来了茶水。
冯立祥把自己出版的《桃源深处》和《人间正道》摄影集,让钱老指点。
钱老指着一幅天安门的照片说:“这是在下午四点十分左右拍的吗?”
冯立祥愣了一下:“还真是这个时间。”
那一次登门拜访,有幸听钱老聊了不少往事。
钱嗣杰生在黑龙江省黑河市,1946年,就在佳木斯报名参加了东北民主联军。原本想报考空军,到指挥部报到时,组织上安排他到东北大学文艺研究班。后来,被派到东北画报社学习摄影。
钱嗣杰记忆中最精彩的部分,还是在领导人身边工作的日子。
那天,离开钱嗣杰家之前,钱老在冯立祥的作品集上,题写了这样一句话:
冯立祥同志要继续努力,精益求精。
2014年7月7日,冯立祥再次来到钱嗣杰老师家。
接过冯立祥双手捧来的绝版杂志,钱老愣了一下,瞬间双眉抖动,眼睛闪亮。
许久许久,钱老合上杂志:“难得呀,难得。”
应冯立祥之邀,钱老在杂志封面左下,写道:
钱嗣杰,已阅。
2014.7.7
喝了口茶水,钱老随手拿起茶几旁的摄影杂志,一页一页翻动着说:“这期作者之中,有几位是曾经我在新华社时的同事,有的看过他们的作品,这里边还有我的好朋友。”
冯立祥掏出笔记本,放到钱老面前,钱老一笔一画地写下了两个名字,刘心宁、顾松年…… 钱老的夫人陈惠嫣老师说:“刘心宁在北京,我和老钱可以带你去他家,顾松年在上海,我也会打电话,介绍你们认识。”冯立祥补记:
第一次见到钱老那年,老人家已经85岁了。但老人家的精神状态非常好,身板也硬朗。
钱老的听力有些弱,和他聊天时,钱老的夫人陈惠嫣老师不时在钱老耳边转述。
这对老夫妇,已经相濡以沫共同生活了七十年。
十分有幸的是,在钱老的帮助下,我顺利地踏上了寻找前辈摄影家们的路程。
对钱嗣杰老师与他的夫人陈惠嫣,我从心底深处,涌出两个字:“感谢!”
2015年4月22日,我与武清林、钱长锁两位同志正式成为钱嗣杰老师的关门弟子。
P4-7
展开
目录
引子
钱嗣杰
我一生最难忘的,是在领导人身边工作的日子
陈勃
“你们出的《中国摄影》我每期都看”
袁毅平
好的摄影作品,要体现一些内在的东西
刘心宁
我喜欢采访农村,我热爱当“泥巴腿子”摄影记者
魏德忠
定格一段传奇的历史,凝聚一个民族和时代的精神
刘俊生
我一生中最大的遗憾,是没给焦裕禄书记多拍几张照片
茹遂初
我们应当为后人研究我们所处的时代,留下真实的写照
徐若鹏
摄影作品同样应该具有颂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的艺术功能
陆惠君
如果有人还记得我拍过的作品,我会感到幸福
顾松年
在拍摄现场,不能丢失任何有价值的画面
朱立荣
心绞痛犯了,躺在床上,仨月了
胡 明
从采访拍摄,到冲卷、印放、照片说明,一条龙式工作法,在我们这一代,延续了四十余年
金持元
赴兰考采访的往事,让我难忘
蒋少武
一个摄影记者的责任,是不让历史留下空白
李汉孝
我一生最难忘的是在山东,当记者的那段时光
蒙紫
我是摄影记者,也是军人
王文西
奔走在黄土高原与汾河两岸
冯立祥
为拍摄历史镜头的摄影家立像,为中国摄影史志拾遗

代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深圳南山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请使用强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