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嗣杰
我一生最难忘的,是在领导人身边工作的日子
1964—1970年领导人专职摄影记者钱嗣杰。
摄影家钱嗣杰,20世纪60年代曾任领导人专职摄影记者。
钱嗣杰,1928年出生,1946年参加革命。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摄影记者,中央新闻总署新闻摄影局摄影记者。
1949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举行北平人城仪式。钱嗣杰用镜头记录下这一历史时刻。
1951年至1953年,钱嗣杰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停战谈判代表团新闻处摄影组组长,拍摄了文献级的摄影图片。
1955年,钱嗣杰参加首届亚非会议即万隆会议的采访工作。
1964—1970年,钱嗣杰走近领导人,拍下了领导人工作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1971年,钱嗣杰担任中国驻联合国摄影记者,留下了与世界各国友好交往的珍贵档案。
2008年,钱嗣杰在上海举办“‘领袖风采’著名新闻摄影家钱嗣杰作品展”。
冯立祥寻访前辈摄影家们的起点,是从钱嗣杰老师开始的。
冯立祥第一次见到钱嗣杰老师,是在2013年4月由朋友周金富引荐的。
钱嗣杰老师家的客厅中,一张毛主席像端正地悬挂在最显眼的位置,墙上依次挂着钱嗣杰和领导人的合影。
靠窗的位置,是一组看上去有些年头的旧沙发,一张就餐与写作合一的四方桌。 钱嗣杰的夫人陈惠嫣老师,端来了茶水。
冯立祥把自己出版的《桃源深处》和《人间正道》摄影集,让钱老指点。
钱老指着一幅天安门的照片说:“这是在下午四点十分左右拍的吗?”
冯立祥愣了一下:“还真是这个时间。”
那一次登门拜访,有幸听钱老聊了不少往事。
钱嗣杰生在黑龙江省黑河市,1946年,就在佳木斯报名参加了东北民主联军。原本想报考空军,到指挥部报到时,组织上安排他到东北大学文艺研究班。后来,被派到东北画报社学习摄影。
钱嗣杰记忆中最精彩的部分,还是在领导人身边工作的日子。
那天,离开钱嗣杰家之前,钱老在冯立祥的作品集上,题写了这样一句话:
冯立祥同志要继续努力,精益求精。
2014年7月7日,冯立祥再次来到钱嗣杰老师家。
接过冯立祥双手捧来的绝版杂志,钱老愣了一下,瞬间双眉抖动,眼睛闪亮。
许久许久,钱老合上杂志:“难得呀,难得。”
应冯立祥之邀,钱老在杂志封面左下,写道:
钱嗣杰,已阅。
2014.7.7
喝了口茶水,钱老随手拿起茶几旁的摄影杂志,一页一页翻动着说:“这期作者之中,有几位是曾经我在新华社时的同事,有的看过他们的作品,这里边还有我的好朋友。”
冯立祥掏出笔记本,放到钱老面前,钱老一笔一画地写下了两个名字,刘心宁、顾松年…… 钱老的夫人陈惠嫣老师说:“刘心宁在北京,我和老钱可以带你去他家,顾松年在上海,我也会打电话,介绍你们认识。”冯立祥补记:
第一次见到钱老那年,老人家已经85岁了。但老人家的精神状态非常好,身板也硬朗。
钱老的听力有些弱,和他聊天时,钱老的夫人陈惠嫣老师不时在钱老耳边转述。
这对老夫妇,已经相濡以沫共同生活了七十年。
十分有幸的是,在钱老的帮助下,我顺利地踏上了寻找前辈摄影家们的路程。
对钱嗣杰老师与他的夫人陈惠嫣,我从心底深处,涌出两个字:“感谢!”
2015年4月22日,我与武清林、钱长锁两位同志正式成为钱嗣杰老师的关门弟子。
P4-7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