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心理医生的人生故事
0.00     定价 ¥ 68.00
深圳南山图书馆
  • ISBN:
    9787807683667
  • 作      者:
    [法]克里斯托夫·安德烈,等
  • 译      者:
    欧瑜
  • 出 版 社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出版日期:
    2022-03-01
收藏
编辑推荐

1、  书中记录了22位心理医生的职业历程和心路历程,还原了身处这个行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他们敢于以谦虚而真诚的态度谈论他们的个人经历,这将改变心理学家封闭的世界,能让大众对该领域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2、 该书话题度极高,书中22位心理医生亲口讲述的真实生活和案例能激发人们做出改变,找到个人内在的平衡,投入更好的生活。

3、 本书对于心理咨询/治疗从业者来说,是一本不可不读的案头书。书中收录了二十多名心理医生、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以及各自学科领域类专家心血之作,极有参考价值。

展开
作者简介

克里斯托夫•安德烈(Christophe André)

法国著名心理学家、精神科医师及畅销书作家。出生于法国南部蒙彼利埃,目前在巴黎圣安娜精神院工作。著有《恰如其分的自尊》《无处不在的人格》《我们与生俱来的七情》《幸福生活的秘密》等。


展开
内容介绍

选择成为心理医生通常不是偶然之举,大部分人都有特别的、隐秘的个人动机。这份职业令人醉心,却绝非坦途。投身其中的人需不懈努力,才能以“精湛的医术”帮助来访者。

22位心理医生在本书中讲述了他们的心路历程、他们的生活和他们选择这个行业缘由,还原了身处这个行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各自的职业生涯中,他们一直在反思过去,思考生活,以更深刻地了解思想的秘密、理解生活,由此帮助人们做出改变,找到个人内在的平衡,投入更好的生活。


展开
精彩书摘

一列叫作生命的电车

 

老实说,我本可以快乐地成为一个园丁、小学老师、僧侣或水手,但我成了精神科医生。今天,在我自己和身边的人看来,这已经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了。尽管我对此毫无遗憾,

尽管我很快乐,但是我有时依然会对自己的现状心存疑惑。

我们的职业就像我们的名字,长久地背负着这样或那样的称呼,我们似乎已经无法再以其他的名字来称呼自己。但事实上,我们或许可以对很多其他可能的名字,很多其他的职业、其他的家庭和其他的命运轨迹习以为常。

因此,根据每天的心情扪心自问为什么和怎样成了这样的自己,会是一件令人头痛、不舒服,或者有意思的事情,这个问题会让我们不得不回首往事。无论是自己选择的还是被动承受的,是这些往事书写了我们的生命。这股往事的洪流拖拽着我们,以错误或理性的方式,在生命的轨迹中搜寻那根牵动全局的引线……

 

偶然和必然

 

第一个问题是:我为什么会被心理学所吸引?

我的家族中没有一个人是医生,更没有人是心理学家或精神病学家。相反,我们家的人是精神科护理的消费者,比如我的曾祖母,她是在精神病院走到生命终点的。但是家里的人从来不谈论这些事情,尤其是在孩子们面前。

因此,我踏上心理学的道路有一部分偶然因素:在高中三年级的时候,哲学课老师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让我们研读有关精神分析的著作,在此之前,我从未读过任何有关心理学的书籍。我忽然间开了窍!我贪婪地阅读了所有能找到的弗洛伊德的著作,而且对他的理论深深着迷。我觉得这就是我要走的道路,这就是我想要从事的职业:这种灵魂的考古学让我痴迷不已。于是,我决心成为一名精神病学家,就像大师弗洛伊德那样,然后我就报考了医学专业。我身边的人都有点儿茫然不解:作为学校理科班的优等生,我当时本跟很多同龄的男孩子一样,梦想着成为工程师,去造火箭、火车,去研究原子或电子学。但医生是一个可以安抚病人的职业,所以,尽管我身边的人对精神病学有所怀疑(他们可能觉得我无法胜任),但还是顺了我的意。就像医科学生经常说的那样:“我学医是因为本应让父母感到高兴;我学精神病学是因为总无法让父母感到高兴……”

这就是偶然,但也是必然。我生长在一个身边之人病痛不断的家庭,我也因此而备受煎熬。我继承了强大的焦虑和抑郁基因,但却没有获得令这些基因失活的机制:我的父母和亲人都曾忙于应付物质的匮乏和个人的难题,而且也不可能去操心怎样成为幸福和平衡的典范——这既非他们的首要问题,又非他们的能力所及。不过,他们给予了我很多,给予了我他们所能拥有的一切:对工作的热忱和责任感、对他人的尊重、对承诺的恪守以及对书籍和知识的热爱。我为此对他们心怀感激,因为,如果没有这块基石,我将永远无法顺利完成学业,更无法从事医生的工作。

按照长久以来调侃心理医生跟病人一样惶惶不安的说法,我是为了疗愈自己而成了心理医生。我知道,我的病人并非疯子,我从来没有治疗过疯子,他们只是一些迷失在自己痛苦之中的人。所以,我跟我的病人一样惶惶不安,或者说,我也曾堕入惶惶不安。问题在哪里呢?因为几乎我们所有的人都是病人,都是痛苦之人,有些人是在生命中的某个时刻,有些人则是终其一生。

有一点需要明确:我是在成年和成为心理医生之后,才意识到这些曾经存在于自己家庭中的心理痛苦(焦虑、抑郁、酗酒和其他)。然而,尽管我在童年时对此并无意识,但我或许已经清楚地有所察觉了。又或许,我在保护自己远离大人痛苦的同时,无意识地试图让自己能够去安慰和照顾这些痛苦的大人。而且我自己也是个忧心忡忡、满腹愁肠的人,小小年纪就知道什么是焦虑症和生存疑虑。我喜欢适度地坠入这些状态之中,虽然那时候我不知道它们的术语名称,也不知道如何进行调节。

你瞧,这就是为什么,我觉得自己被心理学吸引了。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深圳南山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请使用强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