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
正是基于编辑模式的重要性及非线性编辑模式的优越性,在数字媒体艺术中,采取非线性编辑方式产生的作品铺天盖地,充斥着数字媒体空间和公众的视野。非线性手法能够通过对时空的并置、拼贴、重构等在一瞬间制造出一个又一个令人或恍惚或惊叹的感官体验,这种编辑手法将线性素材的排列顺序打乱,再重新加工,给观者带来了空前的曼妙之旅和艺术审美盛宴。
(三)数字媒体艺术的分众性
“分众”一词来源于传播学的“分众传播”,指的是相对于大众传播的一种新的传播理念和传播方式。大众传播与分众传播的划分依据为媒体受众面的大小。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逐渐普及,媒体及信息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而个体的动机和需要又不尽相同,这就出现了“广播”向“窄播”转变、“大众”向“分众”发展的局面。分众传播指的是媒体信息针对某一特定受众群体进行更为有效的传播的方式。分众研究的核心在于分析不同受众的认知能力差异,通过对受众年龄、性别、生理特征、文化背景等方面的考量和分析,可以根据不同群体设置不同的数字媒体艺术体验方式,有效提升受众对于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理解,从而更有效地保障沟通和传播的顺利进行。三、数字媒体艺术的影响
(一)数字媒体艺术对传统艺术形态的消解
综观当前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迅猛势头,数字媒体艺术已逐步发展为社会中的主流艺术门类之一,这逐渐迫使很多传统艺术形态步向边缘化的境地,导致社会艺术形态结构和布局的改变。各个时代对艺术形式的要求是不尽相同的,在当前数字化环境中,整个社会文化语境对数字文化制品的需要不断加强,不断呼唤与数字时代相适应的艺术形态、艺术观念和艺术欣赏群体的到来。且随着生活方式的发展变化,整个社会逐渐形成了对“数字化”的认同,这种价值观的变化,首先造成了传统艺术形式的日渐式微,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传统艺术形态的发展。据相关报道,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北京百万家庭将进入数字化生活,数字媒体艺术在理想化发展的过程中将逐渐缩小人们之间的艺术素养差距,加之年轻人更倾向于接触和体验新艺术形态,年轻人又代表着社会的未来方向,这就为数字媒体艺术的全速发展和前进吹响了号角。因此,数字媒体艺术的兴起对传统艺术形式造成冲击是必然的。
由于观念和认知因素,我们现阶段对数字媒体艺术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阶段。大部分人观念中的“艺术品”,应该还是一件个体的、完整的、可触摸的客观物质实体,而不是某种虚拟的、可视的界面。数字媒体艺术的特点,更多表现为交互性、瞬时性及非线性。对一种通过数字媒体这一工具和手法来表达虚拟现实并与人产生互动的艺术,要想得到大多数人的肯定和认同,确实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随着网络游戏、数字电影、数码摄影、数字音乐、CG静帧等数字媒体艺术形式逐渐深入大众生活之中,人们不再把艺术看成崇高的、精英的“阳春白雪”,而是看成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物和娱乐形式。网络游戏的叙事性、交互性、竞争性,信息与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对世界的认知方式等被逐一改变,多人的交流、新的集合方式逐渐形成,传统艺术的精英形象已渐趋瓦解和颠覆。
(二)数字技术对艺术规则的消解
在数字媒体时代,数字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及其散发出的科技理性之光、迷人风采征服了世人,对技术的迷恋和崇拜使技术潜规则大于文化艺术之规则,艺术作品开始学会以数字技术为媒介来表达或掩盖其文化观念。在这一背景下,传统知识体系被编码成各种符号,用以委婉、隐晦地表达各种抽象的情绪情感、思维逻辑、精神态度和价值观念。
科学技术对艺术规则的消解,造成了其对文化与个人的控制,掌握技术的精英群体开始轻松左右着我们的文化消费、艺术消费。当然,这种情境不是社会现状的全部精细写照,我们在看到科学技术释放出的巨大能力时,也应看到大众的能动性对技术的反作用。但即便如此,在数字技术昂首挺胸、风靡世界的时代,大众只能拥有体验者或使用者的身份,缺乏反馈的渠道和手段,极易在技术的诱导下参与某项社会活动。
艺术创作有其需要遵循的内部规则,而这些规则的制定也离不开对艺术表现载体的描述。数字技术先行的背景下,数字媒体艺术这一尚未羽翼丰满的新事物必须要屈从于技术规则,这就使受艺术规则约束的艺术创作似乎又必须首先追随数字技术之规则。
(三)数字媒体艺术对艺术表达方式的消解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及数字技术的发展,拥有计算机等数字设备的大众对数字媒体艺术的大众性提出了要求,数字媒体从诞生伊始就靠拢大众文化,二者相辅相成、相生相长。数字媒体艺术为大众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便捷高效的渠道,大众文化也对数字媒体艺术产生了深刻影响,使其消解了艺术的传统表达方式,进而导致了大众感知方式的改变。在数字媒体艺术语境下,大众文化、传媒文化、网络文化、数字文化等相互缠绕和攀缘,艺术有了新的表达方式及新的生存土壤,这使数字媒体艺术衍生出一种全新的审美视角和历史观。在这一视角下,数字技术既可以通过数字化方式进行艺术创作,也可以将传统经典艺术进行数字化的二度创作,它可以产生万千种新的版本,以表达个人的创作观念。在互联网上,写作、绘制、剪辑、拼贴等已成为新的艺术创作和表达方式,成为一种新的时尚。个人的自由创作与表达体现了文化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极大丰富了数字媒体艺术的表达形式。而经典艺术表达的人文主义、情感力量或正统思想、主流意识形态越来越被认为已经跟不上数字时代大众艺术的发展脚步,与当今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距离。与数字媒体艺术相比,经典艺术、传统艺术逐渐走向边缘化,日渐式微。在数字媒体艺术后现代特征的引导下,大众化、颠覆性、复制性、拼贴性、并置性等成为艺术的典型表达方式,这些也正是数字媒体艺术消解传统艺术的重要表现。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