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一 哲学并不神秘
——哲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哲学的踪迹可以在日常生活里找到。提起哲学,有的人会想到大学校教室里的一种难懂的课程,也有的人会想到都市里有些算命先生。许多人总以为哲学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学问,或者是一种谈命运说鬼神的神秘思想,以为哲学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是隔得天地一般的远,普通人决难过问。其实,哲学和人类社会生活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随时随地都可以找到哲学的踪迹。只因为是日常生活,我们太习惯了,太觉得平淡了,因此即使有了哲学,如果不仔细反省和体会一下,也就不觉得它是哲学。例如你有一个朋友,抗战以后和你离别了七八年,现在又相见了。这时你作何感想?你首先就会觉得他和以前有种种不同,你觉得他的面容多少有些苍老了。但是,经过八年抗战的锻炼磨折,你会看出他的思想知识更进步,经验更丰富更成熟了。你们再攀谈攀谈,把七八年来各人的经历再叙述一番,就会使你有更多的感触。你会觉得一切都不同了。世界变了样,中国变了样。希特勒没有了,墨索里尼没有了,在中国的领土上也没有日本军阀横行霸道了。中国有很大的地方成了解放区,广大的人民在政治和经济上都翻了身,另外的地方却仍在国民党反动派专制独裁统治之下,在那里,美帝国主义代替了日本帝国主义地位,广大人民遭受着比以前更厉害的压迫和痛苦,也更加积极更加团结地要起来反对这种压迫。就你们以前的朋友亲戚的情形来说,变化一定也很多。有的由小孩变成青年,有的由衰老而死亡了。有的人参加过抗战成了英雄,有的成了牺牲者,有的发了国难财或者胜利财,有的穷困失业。总之,你们会感到一切和以前都有不同,你们会觉得在七八年的时间过程中,有的事物新生出来,有的事物毁灭了。有的事物正欣欣向荣,成为新世界的主人,有的事物衰老没落,或者奄奄一息地进了坟墓,或者在作疯狂的临死挣扎。这一切现象会使你们感动、叹息、兴奋,并且在你的头脑里,深深的印上一个“一切都变了”的观念。这时,即使你是对哲学毫无研究的人,你在无意中已经有了一个真真实实的哲学思想了。你能觉察到这就是一种哲学思想吗?你只以为朋友的久别重逢是人们生活里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在这件事情当中你的一切感想也只是日常生活里很平常的感想。你以为这种感想和你平常想象中的那种高深玄妙的哲学是毫不相干。你不但不了解这里面就有哲学,而且如果听见有人说这就是一种哲学思想,说不定还会大吃一惊,说:为什么这样普通的一件事和这样普通的感想中也有哲学呢?其实,你本来一点也用不着吃惊,你所以吃惊,只因为你向来有一个错误的观念,以为只有那种哲学专家们所写的书本里才有哲学,而忘记了千万人在生活中和社会斗争中所发生的思想,才真正是哲学思想的基础。
千万人的生活和斗争中所发生的思想。是哲学思想的基础。请你注意,我们说在日常生活里,随时随地都可以找到哲学的踪迹。我们又说,千万人在生活中和社会斗争中所发生的思想,才真正是哲学思想的基础。这些话,包含着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说,哲学这东西并没有什么神秘玄妙,它和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得很密切,书本上似乎很高深的哲学,和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某些很平常的思想中间,并没有隔着铜墙铁壁;另一方面是说,日常生活中的普通思想,还不就是完整的哲学思想,它是哲学思想的基础,没有它,就不能建立起哲学思想来,就好像没有地基就不可能建立起房屋来一样。但是,完整的哲学思想必须是相当有系统的、明确的思想,日常生活中的思想却常常不是这样,它常常是片断的、含糊的、零零碎碎而前后不一贯的感想,因此它和完整的哲学还是多少有些差别。
如像前面所说的,你和朋友久别重逢,觉得世界上一切都变了。这是你一时的感想。请问你对于自己所遭到的事物,是不是任何时候都作这样的想法?我想你一定很难作肯定的答复。你一定会觉得,有的时候,对于某些事物,你往往又会发生固定不变的感想。例如,你往往会以为石头是没有变化的东西,你在黑暗环境里生活和工作,碰到许多困难问题无法解决的时候,你往往会发生一种绝望的想法,以为黑暗环境无法改变。你有朋友不进步,不学好,你劝他许多次还没有效果的时候,你往往会想起“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成语。你还可以从你自己和别的朋友的日常思想中,举出其他许多例子,来证明这许多的感想,和你与朋友久别重逢时所想的并不一样,或者甚至于完全相反。这就是说,日常生活中的感想,常常是动摇不定的,常常被暂时的事物现象所影响,不能前后一贯。究竟是“一切皆变”呢?还是许多事物都不会变化呢?两种互相矛盾的思想,往往在你一个人的头脑里混杂在一起,你往往觉得两种思想都好像有道理,没有方法辨别哪一种对和哪一种不对。这就是表明日常的感想常常是没有系统、不明确,这里虽然有“一切皆变”的哲学思想的断片,但还不能集中起来,成为前后一贯的完整的哲学思想。
P5-10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