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者专业。国家图书馆组织编写,汇集冯其庸、叶嘉莹、阎崇年等专家学者。
2.兼具思想性和学术性。融汇思想与智慧。
3.拓展人文视野、看清历史规律、陶冶道德情操。
阎崇年 读史·治国·修身
一、读史
我觉得,每名党员干部都应当读一点历史,不管工作有多忙。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我理解,这句话的原意不是说历史科学以外的科学不重要,而是说历史科学重要。历史是先人的足迹,是亿万人经验与教训的记录。历史科学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其重要性是:有助于提高资治能力,有助于陶冶人文素质,也有助于个人修身养性。
既然读史重要,那么怎样读史呢?“二十四史”从何读起呢?在“二十四史”中,有确切文字记载的历史大约3000 多年。第一个1000 年,主要是商、周,《三字经》中“东西周、八百年”,再加上商,概数是千年。其后的2000年,秦王嬴政二十六年(前221),嬴政自以为“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而自称始皇帝,从此中国开始有了皇帝;到清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废除帝制。这段历史有一个特点,就是有皇帝。我将这段历史称作中国皇朝历史。中国皇朝历史,总计为2132 年。
这2132 年的皇朝历史,有多少皇帝呢?有人统计共492 位皇帝,有人统计共349 位皇帝,康熙帝让他的大臣统计,说有211 位皇帝(加上尔后8 位,共219 位)。其统计数字之差异,主要是取样标准不同。这可以不管,我们重在思考这2132 年皇朝的历史。
中国两千年皇朝历史,大体可以分作前后两段,前一段1000 年,中国的政治中心主要是在西安。其间政治中心经常东西摆动——秦在咸阳,西汉在长安(今西安),东汉在洛阳,唐在长安,北宋在汴梁(今开封)。后一段1000 年,中国的政治中心主要是在北京。其间政治中心经常南北摆动——辽都上京在临潢(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菠萝城),金都先在上京(今黑龙江哈尔滨市阿城区)、后在中都(今北京),明都先在金陵(今南京)、后在北京,清都先在沈阳、后在北京。由此可以看出一个有意思的历史现象:中国两千年皇朝历史政治中心的摆动,先是东西摆动,后是南北摆动,从而呈现出大“十”字形变动的特点。
就其后1000 年来说,辽、金、元、明、清五朝,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国内的民族融合。辽—契丹、金—女真、元—蒙古、清—满族,五朝中有四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明朝虽然是汉族人建立的,但朱元璋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号召,结果又被“鞑虏”所替代。满族以“七大恨告天”的民族旗号起兵,又被孙中山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纲领推翻。
在后1000 年以北京为政治中心的历史中,有三个重要的历史关节点:第一个是元末明初,第二个是明末清初,第三个是清末民初。前一个元末明初关节点,离现在较远,后一个清末民初关节点离现在太近;中间一个明末清初关节点离现在不远不近,所以我今天就其有关问题进行讨论。这个关节点,从明万历十一年(1583)清太祖努尔哈赤起兵,到康熙二十二年(1683)统一台湾,前后整整100 年。当时的中国用了100 年的时间,基本上实现社会稳定、国家统一。这100 年的时间,最关键、最激烈的矛盾和斗争是明亡清兴这60 年。解剖这段历史,对整个中国历史关节点的研究,特别是对我们治国,对我们政治经验的丰富,有很大的帮助。
阎崇年 读史·治国·修身
杨 义 重绘中国文学的历史地图
袁行霈 天趣——中国诗书画的美学追求
冯其庸 红楼论要——解读《红楼梦》的几个问题
唐浩明 从清流名士到国家重臣——张之洞评说
梁 衡 《岳阳楼记》的政治财富与艺术思考评说——范仲淹
叶嘉莹 中国古典诗歌的美感特质与吟诵
田 青 禅与乐——中国传统音乐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卜宪群 中国古代的廉政文化
……
温馨提示:请使用深圳南山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请使用强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