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铸就
0.00     定价 ¥ 50.00
深圳南山图书馆
  • ISBN:
    9787552644463
  • 作      者:
    樊卓婧,王婧
  • 出 版 社 :
    宁波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1-01
收藏
编辑推荐

半个多世纪的接力,为“中国制造”打出“模具”

2020年3月29日,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关键之时,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考察浙江。首站,宁波。

看完宁波舟山港这个世界货物吞吐量第一大港后,他走进了北仑灵峰工业社区一家做模具的小企业。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用王安石的这句诗来概括北仑这片土地的发展史无比贴切。虽然这位千年前的鄞县知县在当地围海建碶时,一定不会想到,脚下这片茫茫沧海不但会变成桑田,还会成为这个古老国度向世界开放的一个窗口。

疫情影响下,中国经济面临新的考验。总书记关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塑趋势下的港口联通,也关注中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的优势再造。特殊时期,一个成立只有五年、企业不足百家的工业社区和一家年产值不过1亿多的企业,何以成为“总书记之选”?

在深入车间详细了解企业复工复产情况,并与当地十个企业代表面对面后,总书记说明了此行的初衷:“浙江是一个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经济体,我来浙江调研,就是把这个问题作为重要内容。”

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千方百计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时就已经身体力行的一条准则。他深谙民营经济发展规律,深知民营企业所需所盼,为浙江民营经济发展亲自设计了路线图,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

“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块状特色产业优势,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八八战略”的实践布局,成就了无数中小企业的今天,也成就了北仑这个著名的“中国压铸模具产业基地”。

全国压铸模具六成出自这里,出自这些最典型的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它们的产品已经输送到美、德、法、意、日等世界的角角落落,进入西门子、博世、宝马、特斯拉、飞利浦等人们耳熟能详的品牌。而眼前这个在全国压铸模具企业前20强中占了11席,培养了许多“隐形冠军”的工业社区,正是浙江深入贯彻“八八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结出的丰硕果实。

危机和挑战,素来跟随着前进的每一步。面对疫情带来的冲击和影响,人们在总书记离开车间前再次回过头对大家说的话中,又一次体会到他的良苦用心:

“看了你们企业的状态,我还是很高兴的。中国的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有活力、有灵性,有一股子精神,在你们企业身上也得到了体现。这么大的疫情发生了,我们的中小微企业还在迎难而上,还在自强不息发展。前景是乐观的,祝你们一切都好!”

这是总书记在给中小微企业打气,鼓励大家化危为机、危中寻机,应对内外环境变化的挑战,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回望之前的风雨兼程,“总书记之选”更显意味深长——

压铸是工业的龙骨,而模具则是制造之母,几乎所有能用肉眼看到的工业产品,都脱胎于各种各样的模具。

一切都是从模具起步的。半个多世纪前,这里的人们在摸索中学着开模具,在一穷二白中挣出一线生机,每一步都不容易:

从选材下料开始,在一次次尝试和失败后,质地好、有韧性、耐得住急冷急热的钢材被选为模具钢,进行“粗加工”。锉刀、榔头、台虎钳……这些原始的工具敲打出了模具型腔的大致形状。接下来是“热处理”,经千锤万凿开粗后的钢材经过高温加热后迅速冷却,在一热一冷间获得预期的硬度和更强的韧性。而最关键的一步是精加工,顾名思义,用精度更高的刀具又一次加工,再经过抛光、打磨,直到精益求精装配出完全符合标准的模具。

同样的“工序”也打磨出了一代代模具人——最艰难的岁月里,最有担当和远见的干部成为历史之选,顶住压力冒着风险开了厂,最聪明能干的年轻人做学徒,改变了自己和家族的命运。此后一路千锤百炼、披荆斩棘,他们不畏磨砺,不惧敲打,经历了时代巨变和命运起伏后,渐渐格局稳固、气场强大。那些内心坚韧的人,那些经得起热捧也坐得了冷板凳、受得了磋磨也耐得住寂寞的人,那些坚守一生一品、一业一念的人,终于带着一身铮铮铁骨登上高峰走向世界。

同时逐渐成型、步步升级的,还有诞生于深山的模具业。这是人们在“饿煞”与“犯法”间做出的艰难选择。经过几代人的“粗加工”,以大碶为中心,块状经济的产业轮廓越来越清晰。“八八战略”引领产业发展逐渐摆脱资源束缚,从“低起点”迈向“高质量”。经过时代的淬炼,块状经济开始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脱胎换骨、浴火重生后,便是精益求精、勇攀高峰了。如今,企业正在努力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和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小巨人”;园区正深入推进数字化改造,引入工业互联网,打造实验室和研发中心,这座低调、务实的“单项冠军之城”,正一步步向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的方向努力……

一代又一代人的竭尽全力,打磨出了“中国制造”最典型的一副模具,也铸就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路。那些深深浅浅的脚印连在一起,你会发现,这也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

大国重器终离不开“精微小器”,就像国民经济的韧性离不开每个微小单位夙兴夜寐的坚韧拼搏,就像一个伟大的时代离不开每个奋斗者孜孜以求的精神凝聚。

所以,那家叫臻至的模具企业和那个叫灵峰的工业社区会有幸成为“总书记之选”——臻至:臻于至善,成就品质;灵峰:灵气汇聚处,山高人为峰!

我们回望来时路,是为了更深刻地理解“总书记之选”,也是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再一次出发。比起第一代创业者从种种不确定中开辟出一条没有人走过的路,如今,在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国际格局深刻演变的背景之下,在浙江被赋予“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新目标新定位之后,在宁波争当浙江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之时,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更为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世界,一条充满更多挑战和不确定的路,但我们会更自信、更勇敢,不断打破旧束缚、拥抱新世界,迎难而上、自强不息……

这是在岁月打磨、烈火淬炼中铸就的最伟大的时代精神,这些精神已凝聚成一个民族内心的力量,融入每一代奋斗者的骨血,指引每一位追梦者的方向!


展开
作者简介

樊卓婧:《宁波晚报》主任记者。2013年开设宁波新闻特稿专栏“程钟婧鼓”,2015年入选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工程,四次获浙江新闻奖一等奖,2018年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王婧,《东南商报》财经记者,有10多年财经新闻工作的经历。《梦若在,芯就在  “B计划”牵动全球,看看宁波的“芯路”历程》等财经稿件获得宁波新闻奖。


展开
精彩书摘

农村可以办些小工厂了?

 

做决定的那天晚上,镇海县塔峙公社党委书记乐小康剥了只皮蛋“改善生活”。

晚饭还是榨菜脑烧土豆,“夏收”以来,三个男人同吃同住,觉得还是土豆烧起来最方便:早上洗干净,笨头笨脑煮一锅,可以吃一天。

珍贵的皮蛋一切四瓣,拌一点自己腌的豆瓣酱。每人分一瓣后,三人又推让一番,农民小陆最瘦,副书记庄明海把剩下那瓣夹到他碗里,又用土豆把碗底那点蛋黄残余也刮干净了。他一边咀嚼一边感慨:“毛估估皮蛋马上也要吃不起了,你看今年这天……”

土豆太干了,一大团噎在喉咙里,他的声音也像被晒得失去水分的树叶,蔫蔫地卷了边。

乐小康皱着眉头不响。

日头落下去,一丝风也没有,河水和时间好像都不再流动,云的影子歇在凝固的水面上,空气也变得汗浸浸的。

那是1966年的夏天,好久没下雨了。

外面的运动和8月的天气一样热,乐小康三天两头去县里开会,从各单位宣传栏越来越多的大字报里,从楼顶上撒下来五色纸黑油墨的传单里,从一块块沿街门楣上突然卸下的店号招牌里,从楼梯间拐角小孩用划粉写的“打倒张小狗”里,渐渐嗅出了山雨欲来的味道。他们公社偏,离县城20多公里,还没有太多波动,但乐小康做了十多年农村干部,心里最清楚:有些风早晚都会吹进来的。

不过眼下,他还顾不上这些,当前头等大事是在重要产粮区清水片抓“双夏”(夏收夏种),这关系到大家吃饭的问题。那年天旱,山脚下的田种不了晚稻,只能改种旱作秋黄豆、秋玉米,更费功夫,所以这次“双夏”也特别长。他们住在单身汉小陆的家里,三个男人组成了一个临时家庭,每天聊的就是田里的收成。

“你看看,又不落雨,这么干,田里弄不好了!”庄明海叹了口气,话锋一转,“老叶说的那件事,你想过没有啊?”

老叶叫叶阿毛,是塔峙综合社社主任。那时社里有一个工程队,常年在宁波做建筑。老叶带着工程队到处跑,人头熟,和很多厂关系都不错,特别是一些板焊机厂和纺织机械厂。他私下里开玩笑,说厂里工人工分计得高,而且风吹不着日晒不着,比在地里干可强多了。“我们如果也可以办厂就好了。”

谁也不会把这话放在心上,包括老叶自己。直到1966年夏天,毛主席“五七指示”的基本精神在《人民日报》社论中向全国公开,各地的报纸纷纷转载。叶阿毛在“在有条件的时候也要由集体办些小工厂”这句话下面画了重重的粗线:“你看,毛主席都说,农村可以办些小工厂了,我们要不要试试?”

当然这话也只在小圈子里说说,放到外面,别人会怎么想,他心里也没数。庄明海倒是听进去了,他是乐小康得力的副手,典型的实干派,每次被派到落后的大队都能很快扭转局面。但这一次牵涉的面太广,再小的厂,也不可能靠一腔热情凭一己之力开起来,现实让他顾虑重重。

最后一个土豆下了肚,庄明海咕噜噜地灌下一大碗水,一抹嘴:“吃得倒胃口,啥辰光换点新鲜的尝尝就好了。”

乐小康听出了他的意思:“你也觉得老叶的想法可以试试?”

庄明海点点头:“我肯定是支持你的,但你得做好背黑锅的准备啊!”

这件事其实已经在两人心里转了很久,乐小康也找几个干部沟通过。他们担心的事他都清楚,公社一穷二白,没钱、没人、没厂房、没设备,凭空办个厂哪有那么容易!再说了,就算办起来,厂里要做什么产品,做了卖给谁去,都是问题。

更重要的是,仅凭“五七指示”里的一句话,谁也吃不准上面真正的意图,心里都没底。

但是,他也听出来了,虽然大家在一遍遍重复着困难,强调着风险,内心深处却都蠢蠢欲动。

“我们乡下人懂什么呀,大队里倒是有人在上海厂里做过的,问问看又不要紧的。”

“听书记的,书记一句话,我们还有什么好说的。”

“其实也不是个个大队都缺钱的,有些可以动动脑筋的……”

多年后回忆起来,最终让乐小康下定决心的,是那天晚上小陆的话:“反正我看来看去,也不会比现在更坏了……”

 

“河里都能捞出年糕来!”

 

“反正也不会比现在更坏了”,这也是后来乐小康说服其他干部的理由。

他晚年在回忆录中详细地记下了当时的状况——塔峙公社1.3万人,有9200亩耕田。耕田中有近2000亩是处于太坵畈的“烂荡田”,只能种单季稻,亩产不过三百来斤。还有2000多亩是零零碎碎的,靠着山,日照短,水利差,靠溪坑水灌溉,十天半月不下雨就开裂,产量极低。另外4000多亩倒是地处平原的良田,但远离村庄,少则要走三四里,多则要走十几里路去耕作,花工也很大。

农人一年忙到头,埋首于天地之间,赌天气,赌天灾,赌突如其来的虫害不会毁灭一切,赌一个少雨的夏天不会让汗水付诸东流。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加,即便风调雨顺,田里微薄的产出也填充不了一家老小的辘辘饥肠。

为了吃饱肚皮,家家都挖野菜,最多的野菜是芘花,也叫紫云英。芘花生命力极强,满山遍野顶天而生。割下来加一点河泥发酵,可以做晚稻的基肥,也常用来喂牛。但困难的时候,它是家家户户的主食。

芘花的茎很细,叶子柔软多汁,加油清炒,或者用来炒年糕,味道其实不错的。但当时食油稀罕,多数人家都用芘花来煮粥,又没什么米,黄色的芘花汤伴着一股奇怪的涩味,最倒胃口。

小陆将其总结为“穷味道”,说起来就皱眉头:“一闻到那黄汤的腻腥味道,我就恶心。”

比起芘花粥,乐小康更不耐烦咸齑。芘花粥只吃一个春天,咸齑要吃一年。乐小康母亲有句口头禅:“海蜇臭了不能吃,咸齑臭了正好吃。”哪怕天热了,变质变臭了,也舍不得丢。每年清明、芒种前后,河里的鱼就会游到田里排子,母亲抓来和咸齑一起烧。靠着鱼的一点点鲜味,他们挨过了每一个青黄不接的春天。

庄明海笑道,他阿娘更会过,池塘里的青苔撩来,掺拌少量米粉做成薄饼,在铁镬里摊熟,就是主食了。顿顿搭咸齑,吃得脸也跟咸齑似的黄里透着绿。

家里平时没有荤腥,只有先人忌日做羹饭才会塌两个鸡蛋。没食油,就用蜡烛油代替。“阿娘说这要比食油塌的蛋还香,不晓得老祖宗认不认。”

乐小康也笑:“在吃的上,你们姆妈阿娘都不如我二姐,我二姐河里都能捞出年糕来!”

那是新中国成立前的事了,年糕本是春节前做的,过了清明天气转暖,有些邻居便把变酸的年糕在河埠头洗洗再吃。总有些肥皂蒂头大小的年糕碎末掉在河里。到了晚上,二姐便在钉耙刺间缠上稻草,提着油灯到河埠头去,耐心地把碎年糕捞上来,第二天煮给弟弟吃。

“我二姐为了让我吃饱,什么脑筋都动过。”乐小康说笑着,眼前浮现出二姐小心翼翼弓着背在河边捞年糕末的样子,喉咙一阵阵地哽。

可是再怎么想法子,田里刨出来的终究有限,很多人就把眼睛盯到山上。小陆和乐小康的交情,就起于小陆“抲松毛”被抓个现行,“不打不相识”。

“抲松毛”的意思是过度砍伐松树松枝,这在当时是被严打的。乐小康看到自己带去的人在松林里揪出小陆的时候,有点意外:这个“小偷”瘦得像个猢狲,胳膊细得可以一手圈住,肩膀一上一下地抖动,既不挣扎,也不抗辩,眼睛木登登的。

四目相对,乐小康义正词严的话突然说不出口了。

风口浪尖,为什么总有人铤而走险“抲松毛”?乐小康心里再清楚不过,因为整个公社实在没有别的毛可以“抲”了。

3.5万亩山中,真正的成材林很少,名贵点的木材要三十年才能长成。松树算长得快的,但也要长二十年以上才可以砍伐,因为太穷,大家都等不牢了。临近年终分配的时候,很多大队就把丫枝和顶脑砍了,卖给砖瓦厂。好好的树被砍得像点了一半的蜡烛,再长大就难了。

这种剃头式的砍柴,公社是禁止的,当时有句话:“面孔不出毛,山花养勿牢。”意思是如果不板起面孔严肃教育,山就要被砍光了。可乐小康看到小陆也不好办,这是个病秧子,又没钱罚,总不能吊起来打一顿吧?批评几句就算了。

小陆感激乐小康手下留情,几年后再提起,唏嘘不已:“乐书记,这份情我记得的,我当时就想,以后你要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但讲句良心话,要是有别的办法,谁想把山砍得光秃秃的?”他停下收拾碗筷的手,闷闷地坐了会儿,又说,“那几年,我爸妈把床啊橱啊都去换了番薯干,后来番薯干也吃完了,他们生坏毛病,都没了。到年底,大队两手一摊,说没钱分配,但年不能不过。知道在严打,别人都不敢冒风险,我想想我反正一个人,抓到了要打要罚都随便吧……”

小陆讲得不紧不慢,乐小康听着心酸,又想到自己的二姐,不由得悲从中来,最后下了决心。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那条没人走过的路 / 001

第二章 那些被时代选中的人 / 029

第三章 山坳里没有传奇 / 059

第四章 经得起敲打,才出得了样子 / 083

第五章 再好的钢,也要火里炼一炼 / 113

第六章 精益求精,这一步是没有底的 / 149

第七章 接力打造新“模具” / 177

尾 声 / 207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深圳南山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请使用强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