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社会主义青年团诞生后,就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了积极而有效的革命活动,并在实际斗争中显示了革命青年先进组织的彻底革命精神,成为领导青年运动取得胜利的希望。
杭州社会主义青年团建立以后,团员发展很快。1922年6月7日,社会主义青年团杭州支部根据团中央执行委员会的指示,扩组为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第一届团杭州地委,选举韩伯画、徐白民、吴明、詹炎、胡公冕等5人为执行委员。设立书记、经济、宣传三个部,由韩伯画、徐白民、吴明分别担任书记和主任。杭州社会主义青年团有了比较健全的组织系统。同时选派团员到各地进行联络,为筹建各地团的基层组织做了大量工作,也为中共杭州地方组织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杭州地方团组织建立后,首先着重抓新团员的发展工作,把工厂、学校作为团的基本单位,指定组织员负责各厂、校团员的发展工作。他们深入市区各工厂、学校开展社会调查。还发起组织了浙江文化书局,公开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开办工人补习学校,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演讲宣传活动。同时,加强对团员的教育,规定每个团员必须购买阅读团中央机关报《先驱》。每次团员大会,由团地委执行委员向团员报告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以及国内国际工运状况,并定时举行有关共产主义理论与实际经验的讲座。团地委还公开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由团员组织演讲队、编演节目,举办演讲会和节日纪念活动。
7月9日,团地委召开大会,胡公冕作了《关于世界工人运动史的经验和我们应该采取的方针》的报告,指出了工人运动的方向。党团员深入工人中间,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建立工人自己的组织,开办工人补习学校。11月间,团员宣中华、钱义璋、魏金枝、王贯三等人在萧山创办《责任》周刊等,向团员和青年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张。
9月初,中共杭州小组在皮市巷3号建立。从此,杭州青年的革命斗争,在党团组织的直接领导下,进入了新的阶段。1923年春,中共杭州小组扩建为支部。在中共杭州支部的领导下,杭州团组织深入工农群众中开展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党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揭露帝国主义和北平军阀的黑暗统治,推动革命运动的发展。金佛庄参加了团杭州地委组织的杭州青年协进会及其编辑出版的《协进报》半月刊的工作;沈干诚在闸口铁路机修厂创办了工人自修夜校,亲任语文教师,培养了一批工人运动的骨干;倪忧天组织排字工人,发起成立了“杭州印刷工人俱乐部”,以“联络感情、增加知识、促进道德、完全人格”为宗旨,向工人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
随着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和革命青年思想觉悟的不断提高,团组织得到了进一步的壮大和完善。到1924年3月,杭州团员人数增为33人,基层支部5个。许多优秀团员被吸收入党,使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党的名副其实的“预备学校”,不断增加党的新鲜血液,壮大党的组织。在杭州党组织领导下,杭州团组织迅速发展起来。从1924年起,团杭州地委在进行内部整顿和训练团员的同时,努力开展铁路、电灯、电话、邮政系统的工人运动,组织团员筹建青年补习学校。
团组织经常组织团员调查本地方工人经济生活状况,揭露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和压榨,使团员青年认识到工人阶级是改造社会的伟大力量。团地委还派执行委员詹炎参加杭州印刷公司工会筹备工作,帮助恢复印刷工会和糖业工会。一些团员则在工厂中组织和主持工厂俱乐部工作。1922年,杭州工人为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举行了规模盛大的罢工和示威游行。1923年5月9日,举行了五九国耻纪念日游行活动。9月,工人、学生和各界群众万余人,集会湖滨公众运动场,反对曹锟贿选总统和军阀的反动统治,会后举行示威游行。1924年5月1日,青年团员、工人2000余人集中在湖滨公众运动场,召开纪念大会,宣中华、沈玄庐、倪忧天、张秋人等先后登台演讲,号召全体劳动者联合起来,反抗列强,打倒军阀,争取民主自由。会后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
在农村工作方面,团员宣中华、何赤华、唐公宪、王贯三、赵并欢等到萧山衙前小学担任教员,创办农村夜校,举办“农民谈话会”,开展建团工作。
工农运动的发展,使学生中的团员有更多机会接触工农,熟悉了解工农,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在工农运动中锻炼成长。杭州党团组织的发展壮大,显示出中国工人阶级坚定的革命性和坚强的战斗力,有力地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为党同其他革命力量合作、掀起全国规模的大革命准备了一定条件。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