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邵雍诗学的研究路径
一、就诗论理
二、就诗论诗
三、就诗论人
四、就诗论艺
第二节 邵雍易学与宋代易学
一、经学中的显学
二、经学中的子学
三、经学中的义理之学
四、邵雍易学特点概述
第三节 邵雍的易学与诗学关系概述
一、“物理之学”与“性命之学”
二、工夫的“后天易学”与自然的“先天易学”
三、整秩的物理世界与安乐的心灵世界
四、整体主义的文学形式与个体主义的文学主题
第二章 易学与邵雍的文学思想
第一节 易学太极论与文学本原论
一“心本论”与邵雍、杨简的文学本原论
二、“气本论”与张载、杨万里的文学本原论
三、“理本论”与程颐、朱熹的文学本原论
第二节 文道合一与诗乐合一
一“文从道出”与“诗从乐出”
二、“主敬穷理”与“主乐自律”
三“从容法度”与“脱于诗法”
四、“因言明道”与“言通要妙”
第三章 易学与邵雍的文学创作
第一节 象数易学与邵雍的“数象诗”
一、邵雍的象数易学
二、邵雍的“数象诗”
第二节 “以易释史”与邵雍的咏史诗
一、“履霜冰至”与“否极泰来”
二、“思患豫防”与“知几其神”
三、“顺动致豫”与“天道由人”
四、“时行时止”与“各行其位”
第三节 观物之学与邵雍的落花诗
一、“观之以目”的流连欣赏
二、“观之以心”的同情共感
三、“观之以理”的随运任化
第四节 经世之志与邵雍的哲理诗
一、知行之辨
二、王霸之辨
三、义利之辨
第四章 易学与邵雍的生命境界
第一节 “观物之乐”与“天地境界”
一、“觉解”与“观物”
二、“观物之乐”与“天地境界”
三、“天人相去不相远”与“极高明而道中庸”
第二节 心为太极与邵雍诗歌狂、闲、乐的生命境界
一、“心为太极”与“道为太极”
二、“心为太极”的三层含义
三、“心为太极”与“狂”“闲”“乐”
附录
中国诗学的“无意”精神
一“无意于人”的“自适其适”
二“无意于文”的“道胜文至”
三、“无意求工”的“无法而法”
四、“发于无意”的“天机自动”
从“辍其情”“性其情”到“任其情”
——从魏晋玄学人性论变化看“诗缘情”说的提出
一、从“性善情恶”到“性情自然”
二、从“性阳情阴”到“性静情动”
三、从“天地之性”到“气质之性”
四、从“圣人无情”到“圣人有情”
诗无题论的批评视角
一、“触物兴怀”与诗无题
二、“为情造文”与诗无题
三、“置身题上”与诗无题
四、“兴寄无端”与诗无题
明清诗论中的“有我”和“有“‘我’”
一、“竟似古人,何处著我”
二、“以我运法,不为法用”
三、“景中有情,诗中有我”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