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技术》:
(二)破坏杂草的呼吸作用和能量代谢
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能量,是通过呼吸作用取得的。光合作用是一个贮能过程,呼吸作用是一个放能过程。植物在呼吸过程中,形成高能键碳水化合物,为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要的能量。当植物呼吸作用的某些重要环节受到破坏,就会影响整个植株的生存,并导致死亡。例如,茅草枯被吸收进入杂草体内后,取代呼吸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丙酮酸的部位,破坏植物的呼吸作用,抑制酸和酶的合成,脂肪、糖的代谢受到抑制,导致杂草的死亡。有的除草剂是通过破坏能量代谢,导致杂草死亡。例如,五氯酚钠、二硝基酚和砷酸盐等进入杂草体内,很快被氧化成砷酸,当与磷酸共存时,能代替磷酸起作用,在氧化磷酸过程中成为不稳定的中间产物,并随即水解游离出砷,破坏了ATP的形成,使杂草死亡。
(三)抑制杂草的蛋白质、核酸等物质合成
有许多除草剂进入杂草体内后,破坏了正常生理功能,抑制了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例如,野麦畏、毒草胺等除草剂进入杂草体内后,抑制蛋白质、淀粉酶、核酸的合成,影响了正常的生理活动。敌稗被杂草吸收后,直接抑制核糖核酸与蛋白质的合成;氟乐灵则干扰激素和脂肪的合成;禾草丹、甲草胺、西玛津等除草剂被杂草吸收后,都间接或直接抑制和干扰其蛋白质、核酸的合成,从而造成杂草死亡。
(四)干扰植物激素
植物体内含有多种激素,对协调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是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开花、结实不可少的物质。2,4-滴、麦草畏等激素型除草剂进入杂草体内,破坏了原有的天然激素平衡,使植物出现畸形发育,细胞分裂、伸长和分化不规律,产生生理紊乱,最终死亡。
(五)阻碍营养物质的输送
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的形成层构造不同,有些除草剂进入杂草体内通过韧皮部的筛管传导,可使形成层的细胞分裂,过度伸长、畸形和坏死,韧皮部组织遭到堵塞或破坏,阻碍了营养物质的输送,从而使杂草得不到养分、水分而死亡。
二、除草剂的分类
除草剂的分类方式,常见的有4种。一是按作用特点分类;二是按除草剂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时期分类;三是按除草剂的加工剂型分类;四是按除草剂的化学结构分类。
(一)按作用特点分类
根据除草剂对杂草的作用方式和能否进入杂草体内分为以下4种类型。
1.选择性除草剂
这类除草剂在一定的使用剂量范围内,对一定类型或种属的植物有毒杀作用,而对其他类型或种属的植物无毒或毒性很小。即除草剂对不同植物有选择作用,能选择杀死杀伤某些植物,而对另一些植物无害。如在麦田、玉米田常用二甲四氯、2,4-滴丁酯等,选择防除双子叶杂草;在豆田用吡氟氯禾灵、喹禾灵等,选择防除禾本科杂草。
2.灭生性除草剂(非选择性除草剂)
这类除草剂对所有的杂草都有毒杀作用,大部分是人工合成的。它可被杂草的根、茎、叶或芽鞘等部位吸收,并通过输导组织将药剂运送到杂草的作用部位,破坏内部结构和生理平衡,抑制杂草生长,直到死亡。如常用的草甘膦等,防除田边、公路边、水渠旁、休闲地的杂草。
3.内吸性除草剂
这类除草剂,可通过杂草的根、茎、叶或芽鞘等部位器官吸收,并通过杂草内的输导组织而传导到作用部位,破坏杂草内部结构和生理平衡,使其正常的功能受破坏,最后导致死亡。如二甲四氯、莠去津、禾草丹等苯氧羧酸类除草剂,多数属于这类除草剂。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