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水稻氮素利用效率研究进展及其动向
第一节 水稻氮素利用效率的基因型筛选
第二节 氮素高效利用率品种的生理机制
第三节 提高水稻氮素利用效率的主要途径
第四节 提高水稻氮素效率的研究重点
第二章 氮肥利用效率与水稻植株性状关系
第一节 氮肥农学利用率与杂交组合间檀株形态特征关系
第二节 氮素稻谷生产效率与杂交组合间植株性状关系
第三节 杂交中稻氮肥高效利用与高产组合的植株形态特征
第四节 杂交中稻氮肥农学利用率与组合间亲本关系
第三章 水稻氮素高效利用率品种的田间鉴定方法
第一节 水稻品种间氮肥利用效率评价指标的确定
第二节 氮素稻谷生产效率的简易评价指标
第三节 杂交中稻齐穗后叶片SPAD值衰减对氮素稻谷生产效率的影响
第四节 叶片叶绿素含量受氮素影响的敏感时期与敏感叶位
第五节 叶片SPAD值的田间测定操作方法
第六节 利用SPAD值衰减指数和稻谷收获指数鉴定氮素利用效率的应用方法
第四章 氮高效利用技术与品种库源特征关系
第一节 杂交中稻组合对冬水田不同栽培模式的适应性
第二节 栽培模式对杂交中稻品种间源库特征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第三节 施氮对杂交中稻品种间氮、磷、钾含量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第四节 施氮水平对杂交中稻产量的影响与组合间分蘖力关系
第五节 适宜氮后移施肥法的杂交中稻品种类型
第五章 不同地域和施氮水平对杂交中稻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
第一节 不同地域和施氮水平对杂交中稻氮、磷、钾吸收累积的影响
第二节 不同地域和施氮水平下杂交中稻氮、磷、钾稻谷生产效率的变异
第三节 不同地域和施氮水平下杂交中稻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变异
第四节 不同生态区和施氮水平下杂交中稻籽粒性状的变异
第六章 不同生态条件下杂交中稻的肥料高效施肥量
第一节 杂交中稻产量的地域差异及其高效施氮量
第二节 西南地区氮肥后移对杂交中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第三节 不同地域杂交中稻的地力产量对氮高效施用量及其农学利用率的影响
第四节 不同生态条件下氮密互作对杂交稻氮、磷、钾吸收积累的影响
第五节 不同生态条件下氮密互作对杂交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第六节 优质杂交中稻渝香优203产量的地域差异及其磷钾高效施用量
第七章 实地管理下水稻高产与肥料高效利用
第一节 冬水田底肥一道清专用肥研发与应用
第二节 杂交中稻机插秧条件下缓释肥种类与运筹对产量的影响
第三节 杂交中稻粒肥高效施用量与齐穗期SPAD值关系
第四节 密肥运筹对杂交中稻产量和抗倒性的影响及其调控
第五节 冬水田免耕与翻耕下关键高产栽培技术对杂交中稻产量的影响
第六节 冬水田免耕不同施氮方式下的强再生力品种筛选
第七节 冬水田免耕底肥一道清的高效施肥量
第八章 西南区肥料高效利用集成技术
第一节 “一种”——选用氮肥高效利用杂交中稻品种
第二节 “因区”——因西南区杂交中稻肥料利用率和目标产量确定高效施肥量
第三节 “因种”——因水稻品种库源特征确定相应施氮技术
第四节 “因田”——因稻田水稻实际生长情况确定肥料高效管理措施
第九章 养鱼稻田的肥水管理
第一节 冬水田综合立体开发方向
第二节 冬水田立体种养工程技术
第三节 养鱼高产的稻田水稻减产原因与对策
第四节 稻田养鱼对再生稻的增产作用
第五节 适宜养鱼稻田的杂交水稻品种及灌水深度
第六节 养鱼稻田的肥效作用及适宜栽秧密度
第七节 养鱼稻田杂交中稻高效施氮量
第八节 稻-鱼藕合高产高效技术
附录 代表性成果简介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