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变新川:推进乡村振兴 走向共同富裕》:
“肯定是在吹牛。”
面对各种各样的质疑,张天任没有反驳,表情十分淡定。他觉得让事实来说话更有说服力。
熟悉电池研制生产技术、流程、产品质量的人都清楚,当时的电池行业存在着这样一个“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矛盾事实”,即电池寿命和行驶里程成反比,动力越大、爆发力越强,寿命就越短。
在当时,连公认的行业权威品牌充足电一次也只能跑60公里,寿命也只有6个月,而国产的电池大多一次只能跑30公里左右,使用寿命仅有3个月。在“国字号”品牌电池技术普遍赶不上“洋字号”品牌的大背景下,天能电池这样一个在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的产品受到质疑自然也在张天任的预料之中。
俗话说,知子莫若父。天能电池就像自己的孩子,是自己经过辛勤付出培养而成的,其实力如何张天任最清楚。他所携带的电池是公司蓄电池科学研究所联合上海复旦大学专家,经历一年多艰辛努力,共同研发出的新一代长寿命、高性能电动助力车专用蓄电池,在生产制作的过程中,还特别邀请了上海质检所专家进行现场监制,确保了电池技术和质量的领先水平。因此,张天任不但没有被各种不知情的质疑声击退,反而更加从容。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我们天能电池质量究竟怎么样?配不配得上电动自行车里程赛指定电池的‘称号’,请各位领导、专家和老总到我们的工厂里看一看,答案不就揭晓了吗。”张天任诚恳地发出邀请。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眼光挑剔的中国电动自行车协会和专业机构的专家们,尽管对天能电池的宣传存在质疑,但对张天任本人的印象都很好。盛情难却,他们决定到天能公司刨根究底,现场检测。
经过检测,评委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面前的结果:天能电池的各项参数指标均远远高于其他参赛品牌电池。
在毋庸置疑的事实面前,时任中国自行车协会理事长王凤和紧握张天任的手说:“行了,不用看也不用问了,天能电池入选第二届全国电动车里程大赛指定品牌电池,这事就这么定了。”此言一出,张天任还有点忐忑的心总算安了下来,吃了定心丸。
为了确保参赛电池质量,主办方指派了检测员到工厂现场督导生产。拿到了赛事的入场券,最终结果怎样,一切还未知。
据天能集团副董事长张敖根回忆,当时公司计划派10个人去广西桂林参赛,打算买五张软卧、五张硬卧,那时交通尚不发达,火车的班次也很少,巧合的是,临出发前能赶上的那趟车次的票仅剩五张软卧和五张硬卧。巧合给这趟出差增加了谈资,也让他们更加踌躇满志,憧憬未来。
1999年11月27日下午,第二届全国电动自行车里程赛在桂林南郊的桂林至阳朔公路段举行。面对这样一个改变天能电池命运的机会,品牌嗅觉异常敏锐的张天任自然不会放过任何一次宣传公司的机会。
他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了一个分工明确的工作组,大家协调配合,分头行动。广告组在赛道两旁竖起了醒目的天能电池广告牌,大赛场地到处可见印有“天能电池祝第二届全国电动自行车里程赛圆满成功”“天能电池祝各位参赛选手勇夺桂冠”之类标语的飘带、彩旗和天能电池产品宣传单;宣传组请来了一支专业鼓乐队,为参赛选手们呐喊助威,把大赛的现场气氛营造得热火朝天;服务组身着印有天能电池LOGO的志愿者服装,手持托盘,将托盘里叠得方方正正的白毛巾递给大赛组委会的领导、裁判和参赛选手们擦汗。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