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艰苦奋斗,三个反对
周恩来(1898-1976年),字翔宇,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他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
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周恩来总理的饮食清淡,每餐一荤一素,吃剩的饭菜,要留到下餐再吃,从不浪费一粒米,一片菜叶。总理吃完饭,总会夹起一片菜叶把碗底一抹,把饭汤吃干净,最后才把菜叶吃掉。吃饭时,偶尔掉在桌上一颗饭粒,他马上拾起来吃掉。有人对他如此节俭感到不解,总理说:“这比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了!”
三年困难时期,总理和全国人民同甘共苦,带头不吃猪肉、鸡蛋,不吃精白米饭。一次,炊事员对他说:“你这么大年纪了,工作起来没黑天白日的,又吃不多,不要吃粗粮了!”总理说:“不,一定要吃,吃着它,就不会忘记过去,就不会忘记人民哪!”
无论是在艰苦奋斗的战争年代,还是在全国革命胜利以后,周恩来始终保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在饮食问题上,他始终不渝地坚持做到“三个反对”。
一是反对公私不分。作为总理,周恩来宴请客人的时候很多。国宴、政府宴会,那是国家和政府出钱。如果是总理以个人名义请客,无论是在家宴请,还是在外宴请,也无论是宴请工农兵代表、运动员、文艺界人士、身边的工作人员,还是宴请国务院各部委领导,各省、市、自治区来的客人、亲友,或者是宴请外宾、国际友人,他一概是自己掏钱。当时,周恩来是行政2级,邓大姐是行政6级,工资虽不低,但没有任何其他收入。因为稿费周恩来和邓大姐都不要,一律交公,或交给帮助整理文章的同志。周恩来亲笔书写的稿子的稿费,就依据工作人员的家庭情况支援生活困难的同志。他和邓大姐的工资收入都交由秘书掌管,按照规定记账、支出,其中就有请客吃饭的账目。一旦漏记、忘记付钱,周恩来就会严厉批评,并且命令马上补交。
二是反对铺张浪费。周恩来出外视察,多次向随行人员交代:“一切按标准吃,按标准付钱。”还定有具体要求:“不准吃山珍海味,不许摆水果、摆糖,发现摆了要撤回去。”他强调说:“搞复杂了就是铺张,铺张本身就是一种浪费,这种情况一定要杜绝。”有一次,周恩来去广州,连续工作了40多个小时,只睡了4个小时就起床了。负责接待的同志怕总理身体吃不消,想叫他多吃点,吃好点,早餐时多加了几碟地方小菜。周恩来一看就不高兴了,对随行人员进行严厉批评:“我在北京早餐的习惯你们不是不知道,为什么搞得那么复杂?撤回去!”周恩来总理的随行人员忙去找服务员。服务员不肯撤:“这算不得复杂,广州人吃早茶就是这样。再说,首长叫端上来的,已经端了不能再撤下去!”随行人员把服务员的话向总理作了汇报,然后提议:“这次已经端上来了,先吃吧,下次不搞复杂就行了。”周恩来要走:“那好,摆在那里吧,我可以不吃早饭。”
……
展开